葉曉慧
摘要:高等職業教育對學前教學專業課程體系的設計直接影響著相關學員的職業發展導向和專業培養方向。因此,基于實踐導向來對高職早期教育專業課程體系進行合理的規劃,需要立足于崗位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教學能力,強化實踐環節的訓練,提高學生的上崗適應能力。
關鍵詞:實踐;早期教育課程;專業課程設計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幼兒的早期教育重視程度日益加深。這也就要求相關院校要加強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完善早期教育專業課程體系,堅持以實踐導向為基礎,提高學生的學前教學專業實踐能力。要提升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需要在相關的課程體系中,調整理論課的占比,增加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課程,通過對理論知識類課程和實踐類課程的占比調整來達到完善早期教育的課程體系的目的。所以本文針對高職院校中現今的早期教育專業課程體系進行分析,得出改進建議,以供參考[1]。
一、堅持實踐導向早期教育課程體系構建的意義
高職院校設立早期教育專業,培養早期教育專業人才,其立足的出發點是為了改善兒童早期教育質量,為早期教育的發展提供更多優質的專業性人才。因此,在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上,應當以學生專業知識培養和實踐能力培養為主。只有堅持以實踐導向為基礎,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了解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將專業知識更好地用于實踐過程中,幫助提升自己的專業教學能力。堅持實踐導向來構建高職的早期教育專業課程體系,不僅僅能夠培養學生的一個技能,還能幫助學生更好更深入的了解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成為兒童的“教育專家”,完善學生的各項能力,真正促進早期教育行業的人才培養發展進程。
二、高職早期教育專業課程構建現狀
1.課程結構不規范
部分高職的早期教育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相對比較隨意,并非是按照幼師的專業技能需求來開設課程的,而是按照高職院校所具備的教師資源來開設課程。有什么學科的教師,就開設什么學科的教學。這就導致院校的早期教育專業課程體系不具備科學性和系統性,難以真正滿足學生的專業技能學習需求。
2.通識性課程未開齊開足
人文自然類的綜合性知識科目在高職早期教育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占比很少,甚至很多高職院校沒有開設這類課程。根據教育部的明確規定,公共基礎課程的學時需要占到總學時的三分之一,因此很多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不符合相關規定。
3.高職師資力量不足
很多高職院校的早期教育專業教師資源缺乏,導致課程體系的構建難以具備科學性和系統性。同時,很多的教師本身專業能力不夠,教育觀念陳舊落后,教學質量差,難以滿足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需求。教師不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上課更重視理論知識的灌輸,教學方式流于形式。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職學生的早期教育專業知識學習效果[2]。
三、基于實踐導向來構建高職早期教育課程體系
1.創新早期教育專業課程,規范課程體系
高職院校需要立足于國家的規定標準,結合早期教育相關人才培養方向,更新教育觀念,以更開放的態度來構建早期教育的課程體系,培養出符合當代社會需求的專業幼師人才。主動地進行課程改革,完善課程體系,加強早期教育專業課程體系對學生的全面能力培養。可以不拘泥于學校的課程體系界限,創新課程體系設計。比如,高職院校和組建學前兒童心理課程團隊,深化早期教育專業課程的實用性和專業性。通過增加更實用的課程,降低偏書面化的理論知識課程,完善早期教育專業的整個課程體系,保證其科學性和系統性,培養出綜合能力更全面的早期教育人才。同時還要規范人文自然類規定的公共課程占比,保證公共課程的教學學時符合規定要求。
2.加強課程的實踐性指導
在高職院校中,各種實踐性教學一般包括軍訓、教育見習、幼教科研實踐等。但這些實踐課程在整個早期教育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占比非常少,學生的實踐能力難以得到有效的鍛煉。因此需要高職院校規范課程,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因此,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首先要保持自己的專業知識儲備跟上幼教行業的發展,帶領學生多進行實地教學。可以去相關的幼教機構,通過實地對幼兒日常情況進行近距離的觀察,了解,將教材上的書面知識更直觀地呈現給學生。在完成實地的觀察研究之后,要求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加強專業知識交流,撰寫觀察報告,分析幼兒的日常行為特征和心理特征,以此來加深學生對早期教育專業知識的認知和理解,提高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為以后的實習上崗做好充足的實踐經驗儲備。
3.創新課堂教學方式
真正立足于實踐導向的早期教育專業課程體系,離不開課堂教學方式的創新。這要求高職院校教師需要體現出以實踐為導向的教學原則,在課堂上開展模擬、討論、情境教學、實地教學等教學活動,切實關注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改善教學質量。例如教師可以組織情境教學,構建一個問題情境,訓練學生利用專業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生自發組隊,以二至四個學生為一組,帶一個幼兒班,教師設定一個或幾個學前班可能會出現的狀況問題,讓小組利用專業知識討論研究,得出解決方案,一組一組上臺演示。教師再通過當場點評,指出方案中的優缺點,以此來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4.構建科學的課程評價體系
要貫徹以實踐為導向來構建高職院校的早期教育專業課程體系,還需要有科學的課程評價體系。這個課程評價體系需要注重早期教育專業課程的實踐性和過程性,在突出評價科學性和全面性的基礎上,能夠很好地反映學生的學習經驗和學習效果,以此來督促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比如,可以通過課程評價體系,來對學生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習成果進行考核研究,記錄在冊,以此作為期末教學評價的依據之一[3]。
綜上所述,以實踐導向為基礎來構建高職院校的早期教育專業課程體系,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專業能力,提前為上崗就業夯實實踐基礎,還能促進院校課程體系的完善,加強早期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科學性和完整性,推動院校的早期教育人才培養。
參考文獻
[1]李煥穩. 任務驅動、實踐導向的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教學模式探索[J]. 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7(03):82-84.
[2]包兵兵. 實踐導向的高職高專院校幼師生核心素養探索[J]. 教育科學論壇,2017(18):39-42.
[3]嚴靜鳴. 基于實踐導向的學前教育專業核心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26(03):113-116.
項目編號 :本文系滁州城市職業學院2018年院級質量工程項目“應用取向下高職院校早期教育專業課程體系建構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8jyxm09
(滁州城市職業學院 ?安徽 ?滁州 ?23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