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芹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小學數學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注意力是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而小學生由于年齡小,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這就需要教師積極探索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方法,不斷優化課堂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吸引注意力;方法
小學生年齡較小,活潑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表現為上課時經常走神、愛做小動作、注意力不集中等,從而影響課堂教學效果。面對這一難題,小學數學教師應積極探索吸引學生課堂學習注意力的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設計游戲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再加上數學比較抽象,學起來比較枯燥,有的學生在上課時經常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不能主動認真地聽教師講課,從而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行為特點,充分利用好小學生對感興趣事情的注意,也就是通常說的“無意注意”。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將游戲引入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與數學知識巧妙結合,可以增強數學教學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
例如,在做口算題時,可以采用奪紅旗、開火車、獎勵小粘貼等游戲形式;在認識圖形的教學中,可以采用盲人摸物、按要求找物品的游戲形式,或找一找周圍物體上有哪些這樣的圖形等。游戲可以活躍小學生的思維,使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促其積極動腦主動思考。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課堂聽課的注意力就集中了,學習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運用語言魅力,創設快樂課堂氛圍
語言是教師的一項基本功,教師主要是借助語言來進行教學的,教師的語言要準確生動、幽默風趣。在課堂上,語言幽默風趣的教師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小學生年齡較小,對于教師有一種崇拜心理,教師若能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語言的魅力,就能使學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例如,在學習長度單位時,有這樣一道填空題:文具盒長20(? ?)。有的學生填了分米,我先讓學生用米尺量出了2米的長度,然后問:“這樣的長度,書包能放得下嗎?”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學生加深了對長度單位的認識,學會了新知識。
肢體語言是無聲的語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合理利用肢體語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同的表情會傳達不同的信息,也會影響學生的心情,善于運用表情的教師是非常受學生歡迎的,有時教師的一個動作、一個手勢都會讓講授的內容更加生動、直觀。
和藹可親的語言能夠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增進師生感情,使學生熱愛教師,從而熱愛教師所教的學科;幽默風趣的語言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提高自己的語言魅力,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三、關注全體學生,增強學生參與意識
學生的學習成績往往與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度有關。教師經常關注的學生一般都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主動學習,學習成績也比較優秀;相反,不被教師關注的學生往往會比較散漫,學習主動性不強,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也較差。所以,教師不僅要關注成績好的學生,更應該多關注后進生,掌握后進生的學習情況,做到因材施教。針對數學學習熱情較高、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將讓學生自主思考并解答一些難度較高的問題,從而不斷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對于注意力不集中、愛動的學生,教師上課時要多提問、多鼓勵,降低問題的難度,幫助他們樹立學習自信,還要在生活上多關注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愛護。這樣學生就會親近和信任教師,樂于接受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并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教師關注學生,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成績,也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變化。有一名學生韓某,性格內向,不善交流,學習成績較差。我在講“圖形的周長”時,讓韓某起來發言:“你能說一說什么是圖形的周長嗎?”他用手指在物體上準確地比畫了長方形的周長,我對他進行了表揚,接著又問:“你能不能用語言描述一下?”當時這個孩子的臉紅了,想回答又怕答錯,這時我給了他一個信任的眼神,他鼓足勇氣說出了什么是圖形的周長,雖然表達得不是很流暢,但同學們給予他熱烈的掌聲。從此,上課時我經常提問并鼓勵他,這個孩子也逐漸變得陽光起來,而且越來越自信,成績也逐漸提高了。
四、利用直觀教具,提高學生理解能力
運用直觀教具是培養學生注意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如果教師能在數學教學中有效利用直觀教具教學,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時,我先讓學生提前準備好10個三角形,把10個三角形平均分成2份,三角形剛好分完,如果把三角形平均分成3份,還剩1個,由此引出“有余數的除法”這一概念。孩子們親身體驗,充分調動了各種感官,對這些圖形也有了初步認識。
直觀教具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起到了輔助作用,提高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動手操作學具,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五、巧用多媒體課件,打造精彩數學課堂
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能夠讓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使原本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通俗易懂,進而拉近生活與數學的距離。多媒體課件聲像并茂,能夠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比如,在教學“平移與旋轉”時,我利用多媒體制作既有動畫又有聲音的課件,將課本上的情境圖變成動態圖,“同學們請看,工廠里,工人叔叔正在忙碌工作。從這幅動畫中,你發現了哪些會動的物體?這些物體分別是怎樣運動的呢?用你的小手模仿一下,并表演給同桌看。”三年級的學生總是對科技和宇宙充滿幻想,兩幅動態圖一下子就抓住了他們的注意力,也由此自然引入情境圖,讓學生觀察、模仿物體的運動,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初步感知平移與旋轉這兩種不同的運動方式,深切體會到生活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自己身邊。
六、注重講練結合,激發學生求知欲
講練結合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一種基本模式,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講練過程中,教師要循循誘導,步步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為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教師要設置疑問,使學生的思路緊緊圍繞教師的問題。例如,在學習三年級數學上冊“混合運算”時,有這樣一道應用題:“小寧買一輛玩具汽車花了49元,買3個變形金剛花了81元,一輛玩具汽車比一個變形金剛貴多少錢?”課前,教師可設置如下問題啟發學生:想求一輛玩具汽車比一個變形金剛貴多少錢?首先要知道什么?題中哪兩個條件有聯系?可先求什么?……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展開引導,從而得出結論:要求一輛玩具汽車比一個變形金剛貴多少錢,要先求一個變形金剛多少錢,再求一輛玩具汽車比一個變形金剛貴多少錢?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引導必須體現出目的性、科學性和有序性,要盡量少講,讓學生有較多的時間動口、動腦、動手,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七、引入生活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
由于年齡小,有些數學知識對小學生而言比較抽象和枯燥,難以理解,致使他們難以集中注意力。教師可以通過創設與生活相關的情境,把抽象的問題直觀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這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會變得更加輕松。例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時,我在班級創設了一個與實際生活相關的情境,模擬了一個小商店,擺上商品,標上價格,讓學生分別扮演售貨員和消費者,學生都爭先恐后地參與其中,親身經歷購物的過程。在買與賣的過程中,學生認識了元、角、分,了解了人民幣的簡單換算,掌握了本課所學的內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課堂注意力是保證學生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的關鍵。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要多思考、多探索、多總結,從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精心設計每一節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君.如何在低年級數學課堂中吸引學生注意力[J].數學大世界:上旬, 2017,(11).
[2]徐利劍.數學教學中如何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J].中華少年, 2017,(35).
[3]馬靜貞.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J].祖國, 2018,(02).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