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永軍
[摘 要]足球比賽具有較強的競技性、規則性與對抗性等特點,深受學生的喜愛。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為確保小學足球教學順利開展,教師要優化足球教學,通過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
[關鍵詞]足球教學;身體素質;課程改革
足球運動不僅屬于體育課程中極其重要的訓練項目,也是奧運會的核心競技項目,可以鍛煉人的耐力和身體協調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雖然足球運動在我國流行已久,但是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無法對學生的身體進行有效鍛煉。因此,教師開展足球教學時,要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優化教學對策,強化小學足球教學效果,促使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進而達到小學足球教學目標。
一、小學足球教學現狀
1.足球運動普及程度較低
小學足球教學能按國家文件規定的要求,把足球理論知識與足球技術示范同步進行,多數學校能每周開設足球課,但足球普及程度較低,教學缺乏規范性。較發達地區的學校能有專業的體育教師進行教學,但在課程設置中也是占較少的比例,足球運動參與度不高。在不發達地區的中小型學校,足球課往往只是讓學生玩玩球而已,沒有較系統的教學,缺少專業體育教師配備,還有的學校根本就沒有開設足球運動課,只有興趣小組,偶爾有訓練課程,或者臨時組隊參與比賽,沒達到普及足球運動的要求。
2.學生喜好各異,發展不均衡
通過對足球運動教學過程的分析發現,男生比女生更傾向于選擇足球類運動項目,男生喜歡足球的比例要高出女生50%左右。課堂上由于學生喜好不同,教學過程中就會分成好幾組,不能全部參與,運動量達不到要求。另外,足球運動比較激烈,有身體的沖撞和對抗性,一些學生家長也不認同,擔心孩子意外受傷,女生參與度更低,嚴重影響足球運動在學校的開展。
3.缺乏系統、連續的訓練
多數學校并未組建合格的足球隊,學校的足球運動缺乏連續訓練,沒有形成積極參與足球運動的風氣。加之多數體育教師認為足球教學只是應對完成教學任務,沒有系統設計足球運動計劃,使教學缺乏系統性。在足球課程內容設置上,體育教師只根據小學生的興趣及身心特點,相應改造了足球測試科目,創編了一些足球運動的游戲項目,但依然存在應試教育的痕跡,不能完全滿足素質教育的需要。
二、小學足球教學的困境
1.對小學校園足球教學的政策保障不明確
小學教育往往偏重文化課程學習,有的學校存在文化課占用體育課的現象,足球課不被重視,導致學生缺少獲取足球專業知識的途徑。
2.學校的場地及經費不足
足球設備、設施有限,無法滿足校園足球推廣工作的開展。
3.足球教學師資力量有限
每個學校配備的體育教師有限,有的體育教師年齡偏大,還有的體育教師專業知識不對口,學校很少創造體育教師專項培訓的機會,導致足球師資不足。
4.家長態度制約足球運動的推廣
一方面家長過于重視文化課程學習,忽視了通過體育訓練來增強學生體質、塑造堅毅性格與協作進取精神的作用;另一方面家長認為體育訓練辛苦,害怕孩子受傷,不主動報名足球隊,制約小學校園足球的推廣。
三、小學足球教學的對策
1.創新足球教學形式
首先,學校要重視小學足球教學,不能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是要制定針對小學校園足球教學的專項計劃,配套相應的推進措施,制定操作性強的校園足球教學工作方案,做到有的放矢,逐步推進。其次,對現有的足球教學資源進行整體規劃,合理分配資源,結合實際條件創新足球教學形式,改變過去一個球就玩一堂課的形式,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智慧課堂,把精彩視頻、足球明星介紹引入課堂,讓足球運動豐富起來。最后,通過各種宣傳形式提升小學生的足球運動興趣。利用學校宣傳欄、班級微信群、校園小廣播等媒介,大力介紹和宣傳足球運動的知識,激發小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同時做好運動安全教育,與家長溝通互動,提高學校足球運動的參與度,擴大校園足球的覆蓋范圍。
2.結合當地特點和學校實際情況開展教學
學校可以結合當地特點和學校實際情況制定長遠的校園足球教學規劃方案,對當前教學形式進行深化改革,建立適合本校的體育運動教學模式。在教學內容上一方面要突出足球知識與足球技能的訓練,另一方面要兼顧安全教育、運動基礎知識等貼近生活實際的課堂教育活動。編制符合本校學生的校本教材,發展獨具特色的創新性校園足球教材,提高學生足球運動技能。
3.重視課外訓練
根據小學足球教學實際教學情況看,如果每周開展一兩節的訓練課程,根本無法滿足小學足球教學的要求。對此,小學體育教師要與學校教務部門進行溝通,確保在課堂教學之外的時間也可以開展足球教學活動。要制定合理的足球課外活動管理制度,確保其順利開展。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分別在班級、年級以及校級范圍內,組建不同層次的足球隊,舉行相關比賽。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對有興趣的學生進行專項訓練,將其作為重點培養對象,逐漸完善足球人才的培養體系,為我國足球運動的發展提供支持。
4.開展足球競賽活動
開展足球訓練活動,不僅是為足球發展提供人才,也是激發學生參與足球訓練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開展足球訓練活動要根據以下兩個方面進行:一方面,向學生介紹足球這項運動,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足球運動,提升身體素質;另一方面,重視足球人才選拔,開展有針對性的足球教學活動。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足球運動活動的趣味性,確保通過足球交流活動、足球比賽等,激發學生參與足球訓練活動的積極性,強化學生的足球運動技能。
5.為開展校園足球訓練活動提供保障
為提升小學足球教學的效率,達到優化足球教學改革的目的,需要構建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確實提高教師的整體訓練能力與水平。因此,要定期組織足球教學技能培訓,或者為教師提供進修的機會,強化教師的足球教學技能。同時,提供良好的足球訓練場地和相關設施,發揮足球訓練設備的效用,調動學生參與足球訓練活動的積極性。此外,可以與當地政府聯系,確保在政府的支持下,有機融合社區、學校館區的足球資源,滿足小學足球訓練。教師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建立對學生的激勵機制,提供對學生進行專業訓練的機會,培養足球特長生。足球訓練過程中可能會發生安全事故,教師要根據足球訓練的實際情況,建立安全保障體系,確保學生的安全。
6.利用速滑訓練輔助提升學生身體素質
青少年速滑運動訓練有很多方法,如間歇訓練法、綜合訓練法、變換條件法與重復等。間歇訓練法主要是指利用某種手段針對某個動作進行練習,中間具有一定時間間隔的訓練法;綜合訓練法則是通過不同的手段進行各種練習的訓練。在采取上述兩種訓練方法時,可以利用以下手段進行:在復雜地形上跑——可以增加學生的腿部力量;自行車練習——可以對學生的運動素質進行強化;各種柔韌性練習——可以有效防止學生發生運動創傷。速滑運動技能的訓練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運動行為以及運動意識,確保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對參與足球訓練活動。教師可以利用速滑運動技能訓練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為學生參與足球訓練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通過優化小學體育足球教學,促使學生積累更多的足球知識,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確保學生更加全面、健康地發展。在小學足球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課外訓練,構建人才培養體系,也要開展足球競賽活動,保障校園足球訓練活動的順利開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運動意識,奠定學生未來發展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冬冰.新時期小學體育足球教學優化對策[J].讀天下(綜合),2020, (03).
[2]蘭汝妮.小學體育足球教學優化措施探討[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8,(16).
[3]白孝剛.新時期背景下小學體育課堂足球教學策略[J].小學生:多元智能大王,2019,(04).
[4]朱曉燕.新時期小學體育足球訓練效率的提高策略[J].科普童話,2020, (08).
[5]王照鑫.農村小學足球教學中采用趣味教學改革的實驗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6,(14).
[6]劉鋒.中國足球改革背景下中小學足球教學策略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5,(12).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