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我們對于教育也有了新的要求,在這之下,便有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教育發展快速的城市,提出了新高考的政策,那么如何對于現行教育做出適當的改變,讓教育教學工作能夠更好地適應新高考的政策,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本文就新高考下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這一話題展開描述,并提出一些具體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歷史;新高考;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10-0004
為了讓我們的教育改革實施得更加順暢并且能夠快速地受益于學生,國家對于高考的相關政策也做出了相關的調整,在少許教育發展較為成熟的省份對于高考的政策做出了相應的變化。在新高考中,不再是之前那樣有文科、理科之分,而是采用“3+2+ 1”或者“3+3”的選科模式。此種高考模式在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東、海南等省市相繼推廣實施[1]。這種模式的高考將不再有文科和理科之分,而是三科必考科目語、數、外再加上學生自主選擇的三科一共六科的文化課,這六科內容加起來成為新的高考科目。同時,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們對于高中歷史的教學不再是教會學生書本上的歷史知識就足夠的,而是要通過歷史的教學與學習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人文知識、家國情懷以及其他更多的人文知識。因此,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教師可以通過課堂及其他方式的教學讓學生提高自身的歷史知識,并最終能夠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一、關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高中歷史科目是一門十分具有人文特色的科目,教師通過學習書本上的歷史知識,更要學習到深層次的知識,其中就包含歷史科目的核心素養。歷史科目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主要包含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理解、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等。所謂歷史學科專業素養,就是與這一學科密切相關的最基礎、最核心的內容。歷史是需要將時間和空間結合在一起的科目,因此我們在學習歷史知識時,首先需要學習基本的歷史史實,因為只有在認識到基本的史實之后才能夠進一步地去發現、理解和分析,并且能夠運用知識解決不同的問題。
對于歷史學科的五大核心素養,其一,時空觀念是指通過一定歷史知識的學習,學生可以體會到某些歷史事件和特定時間、空間是相互聯系的,能夠學會分割歷史時間和空間的不同方式方法。其二,史料實證是指經過學習,學生可以發現史料是認識歷史的唯一橋梁,要掌握史料的多種類型,同時學會搜集史料的途徑和方法。其三,歷史理解是指把對于歷史事件的敘述提升到對其意義的情感取向和理性認識上來,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根據可靠的歷史史實設身處地地認識具體的歷史事件,對歷史的實際情景形成合理的想象,并且可以更好地感悟和理解歷史長河中的各種事件[2]。其四,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以歷史理解為基礎,對不同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進行例行的分析和客觀的判斷。其五,家國情懷是指通過學習,學生對于歷史的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能夠達到辯證的統一,能夠從歷史中獲取有價值的養料,從實踐的層面體現歷史的價值。
二、教學現狀
在現階段的教育教學中,由于推行時間的原因,對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首先,部分教師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有相當一部分教師還使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方式,并沒有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這是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的。教師應該對于教學方式加以改進,以便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其次,學生缺乏學習歷史的興趣。歷史是一門人文性的科目,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歷史科目的學習是十分枯燥乏味的,久而久之,他們也就失去學習歷史的興趣。這樣也是不利于歷史科目核心素養的培養的。
三、應用策略
1.轉變教學方式
通過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我們不難發現,它是契合新課程改革要求的。因此相應地,教師首先就需要對當前的教學方式做出適當的改變。基于當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社會背景,在備課和授課時利用好信息技術的發展成果,豐富授課方式,讓歷史課堂活躍起來[3]。其次,教師需要及時對授課內容和授課方法加以反思,思考其是否有不足之處,是否是適合學生的,是否是有利于歷史課堂教學的,若有不滿意的地方,便需要教師對授課內容做出合適的調整。再次,在利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內容的方式中,教師可以采用學生所感興趣的方式進行教學,比如向學生播放圖片、短視頻或小短劇等等,讓學生不再以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歷史,從而減輕他們的學習負擔,實現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歷史這一學科應該具備的素養能力。
比如,在講到“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一課時,教師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習到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和權力結構,聯邦制的產生及發展的歷史條件等等相關內容。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知識并且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具體地講,在歷史課堂上,教師先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然后針對課堂內容對每個小組設置一定的探究性問題供學生探討。接著,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以下幾個問題:在獨立初期,美國是一個怎樣的國家;1787年憲法產生的歷史條件和社會條件是什么;該憲法的特點和局限性是什么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學生通過探究性的學習,可以從背景、歷史、政治等不同的方面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最終得到問題的答案,并學習到相應的歷史知識。因此,通過轉變教學方式這一手段就很好地提升了學生的歷史專業知識,通過探究性的學習很好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2.加深師生間的交流
在新高考政策的提出之下,加速了高中教育教學改革的步伐,在教學目標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一定的專業知識,還要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教師就需要關注并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定對應的教學方案,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以便制定出更加符合當前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案[4]。同時,教師需要知道個體間的差異,即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是不同的,在授課時就要做到因材施教,這些均是在教師與學生交流之后才能夠發現和總結出來的。而要培養學生這一學科中必備的一些素養,就必須對學生有充分的了解,如此才能合理安排。就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來說有五個方面,教師在對學生充分了解之后,就可以合理安排,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比如在講到“解放戰爭”一課的內容時,教師的教學目標是,希望學生能夠在課后對重慶談判、全面內戰、三大戰役、北平和談等一系列的戰役有具體詳細的了解。為了讓學生對這段歷史有更加充分的學習,教師可以播放相關的紀錄片給學生,讓學生能夠通過各種形式對這段史料有深入的認識。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分析這些戰役的影響及意義,在學生進行探討時,教師可以觀察學生的討論過程,有必要時可以加入其中,對學生的結論加以指正,教會學生思考歷史問題的方式,讓歷史課堂不再沉悶單調。另外,通過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使得他們的史料實證和歷史理解有進一步的提升。
3.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
歷史課程中有大量需要學生記憶的內容,在識記的過程中學生難免會對歷史產生厭煩,逐漸失去對歷史課程的興趣。這時就需要教師采用合理的授課方式來提升學生對于歷史科目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無論對學生進行何種能力的培養,都要讓他們對這些內容有充分的興趣,這樣才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教師可以使用情景教學,創建一定的情境來開展教學。同時,為了提升學生的參與度,教師可以為學生排練簡單的歷史劇,提升學生對于歷史的興趣。通過排練歷史劇這種形式,可以很好地加深學生對于史料的理解,學生還可以在短劇的內容中加入自己對于史料的理解和解釋??梢姡ㄟ^不同的方式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和興趣,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提升學生的愛國意識和愛國感情。
四、結束語
總之,在新高考政策下培養學生的歷史專業核心素養,是順應教育改革潮流的表現,是我國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培養高中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有利于學生對于所學歷史知識的鞏固,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歷史專業素養,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提高歷史課堂的效率,為我國的教育改革做出貢獻,更好地適應新高考政策。
參考文獻:
[1]錢凱.構建高中歷史教學新體系——以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4):113+115.
[2]黨思偉.新高考下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J].華夏教師,2018(23):22.
[3]葛建敏.培養高中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和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7(5):61.
[4]黃愛民.回歸“必備知識”提升“核心素養”——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途徑探討[J].教育科學論壇,2018(25):26-27.
(作者單位:福建省建陽第一中學35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