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
摘要:在小學階段數學的學習中,計算能力的培養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內容。計算能力的提升對學生數學學習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計算能力不是學生與生俱來的,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階段特性進行合理的引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單一而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相對缺乏的情況,根據素質教育改革的要求,轉變教育理念,探索多種教學方法,形成更加高效的課堂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加減乘除;計算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10-0017
在小學階段,計算是學生在數學課學習中必須要掌握的基礎內容。在組織課上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地探索科學的授課模式,加強對教學舉措的有效革新,從而保證所構建的數學課體系更加規范,讓學生在計算能力的支撐下深入地參與到實際問題的有效探索活動當中。
一、嘗試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相結合
實際上,學生素養就是指學生具有的基礎知識、思想方式與技能的綜合。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增強對兒童數學能力以及數學素養方面的培養,提高兒童的空間意識,增強其分析能力,這對兒童未來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除此之外,在計算教學之中,教師不僅要對理論知識進行講授,同時還需有意識地對兒童創新意識與應用能力加以培養。在日常生活當中,數學計算非常常用,其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關聯。由此可見,數學教師若想對兒童計算水平加以提高,對兒童數學方面的核心素養加以培養,就需要結合現實生活來實施教學,以此來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讓兒童主動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
例如,在教加減法課程時,教師便可以設置菜市場或商場的情景模式,讓學生分別擔當售貨員與顧客,“售貨員”需要根據“顧客”的采購商品數量計算總收入,并根據“顧客”給的現金找零;而“顧客”則需要在手中現金數額的基礎上,選擇教師指定的商品,通過數量的增減,完成教師的任務要求。在此過程中,學生既能夠通過情景模式更具體地了解數學加減法之間的關系,同時憑借學生互動與教師引導,更能夠為學生數學知識體系的構建提供媒介,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并能夠將加減法相關的知識點運用至后續生活中。
二、注重口算訓練
口算也是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的一項技能之一,其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有一定的幫助。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口算訓練,確保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首先,教師要進行經常性的口算練習,讓學生熟悉口算的方式與方法,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口算興趣。筆者在每一節課開始的時候,會預留3~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在這個時間段內練習自己的口算能力,長久下來,學生會養成每天練習口算的習慣,在周末的時候,教師也會讓家長監督學生進行練習,如此一來,學生的口算能力自然會得到一定的提升,同時也能讓學生對數字產生數感。這樣,在之后的學習或者考試中,若是遇到相似數字題目,學生自然能夠迅速解答,如此也達到了教師的教學目標。
其次,教師則需要創新口算練習的方式。若是教師長久使用同一種口算練習方式,學生則會很快失去興趣。所以,教師要創新練習方式,讓學生能夠始終對口算保持著較高的興致,這樣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口算練習的效率。另外,在此過程中,教師還要多對學生進行引導,避免學生對口算練習產生厭倦心理。
三、加強對學生的算理培養
計算教學的教學,除了要注重過程和結果,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算理,也就是讓學生知道怎么算,明白為什么這樣算。強制性的記憶永遠不是最牢靠的,只有充分理解之后,才能在腦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邏輯和推理的引導,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例如計算13×11,這道題口算應該怎么算?學生經過思考,先想到的是13×11的意義:11個13相加和是多少?那么就可以先算10個13相加的和,再加上一個13,也就是13×10+13×1。乘法意義是之前學習的內容,這個計算的過程相當于一種知識的遷移,那么如果反過來計算呢?例如14×15+14×5,這道題怎么算?學生這次馬上就能夠聯想到直接計算20個14相加,這相當于一種逆向推理,是教學的轉化。通過這樣的計算過程,學生對于相應的法則有了清晰的了解和記憶。
四、注重總結交流
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時,應引導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定期做好計算總結與交流。一方面,認真反思做錯的試題,找到出錯原因,及時加以針對性強化,并鼓勵其積極開展錯題重做活動,徹底消滅做錯的習題。另一方面,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總結相關的計算技巧與方法,同學之間相互分享計算經驗,抱著持續學習的心態注重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
例如,在講解小數計算知識后,要求學生相互交流計算經驗,計算過程中如不能直接運用運算律知識,可通過拆分湊成能夠運用運算律計算的式子,以實現計算效率的提升。如以下題目:0.92×1.41+0.46×17.18。本題看似無法使用運算律知識求解,但通過拆湊法可大大降低計算難度,即:0.92×1.41+0.46×17.18=0.92×1.41+0.92×8.59=0.92×(1.41+8.59)=0.92×10=9.2。鼓勵學生交流,不僅加深了學生對運算律的深刻認識,而且很好地提高了學生運用的靈活性,很好地促進了學生計算能力的提升。
五、結語
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必須要認識到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性,這就需要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創新和優化教學方式,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構建出全面高效系統的小學數學教學體系,從而解決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所存在的諸多問題,將數學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切實提升上去,以此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團團.關于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深思[J].內蒙古教育,2019(36):122-123.
[2]王永芹.試論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策略[J].才智,2020(15):64.
(作者單位:安徽省鳳陽縣淮濱小學23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