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玉成
摘要:社會不斷發展,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小學作為學生學習與成長的重要階段,其的實際教學方式也在逐漸發生改變。數學是教育課程體系中重要的一門學科,而數學應用題是小學數學高學段的學習重點與難點,有效地培養學生解決應用題的能力能夠更好地強化學生思維,激發其探究及思考能力,更好地落實學以致用的能力。但當前,小學數學高學段應用題的教學方式已經難以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教師需要重視對于教學方式的優化與完善。基于此背景下,本文針對小學數學高年級應用題的教學方法展開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年級;應用題;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10-0105
一、小學數學高年級應用題教學現狀分析
小學高年級學段中,應用題的教學是不容忽視的一項重點,其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提升整體能力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意義,但對于多數教師在開展數學應用題教學的過程中,還是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基本都是通過“先講后做”的方式進行教學活動開展,這就導致教學氛圍的枯燥單一,學生無法調動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并且其往往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不具備充足的自主思考空間。與此同時,教師在實際應用題教學階段,大多數會由主觀意識決定學生應該學些什么、怎么學,并指示按照教學大綱的流程指導進行按部就班的教學。此外,其課程中所實際運用的教學內容安排以及教學問題引導也存在較為簡單、落后的特點,大大限制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思維邏輯能力,由此,使得其不能夠實現對于應用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鍛煉,嚴重消耗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難以保障教學質量與成果,造成了事倍功半的結果[1]。
二、小學數學高年級應用題可行性教學方法分析
1.重視數量關系,明確問題目的
對于小學數學高年級應用題的教學來說,教師往往需要借助應用題例題幫助學生進行學習,其要將重點放置在題目本身,從而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解題方法,還需要使其明確考查套路以及該類應用題實際的考查目的,以此幫助其建立系統科學的解題思維。基于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重視對于題目本身描述的審查,從而將其數量關系捋順,并明確其問題與條件之間的聯系,由此,在各類數量關系的支持下實現對題目的解決,并為其今后面對同樣類型題目的過程中奠定堅實的能力與思維基礎。
比如,以“分數乘法”章節知識相關的應用題為例,“某一電器生產工廠有一批生產任務,需要在10天內生產30萬臺手機,前5天已經完成了2/3,那么剩余的每天需要平均生產多少臺?”針對這一問題,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首先尋找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即生產的實際數量為工作效率與工作時間的乘積,由此,利用各部分條件之間的關系,得出前5天完成了30*2/3=20萬臺,剩余10萬臺則需要在后5天內完成,即問題總式可以列為(30-30*2/3)/5=2萬臺,由此,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該類題型的解題思路,有效提升今后對這類問題的解題效率與正確率。
2.注重交流互動,營造教學氛圍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作為主導,難以凸顯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并且教師并不注重在教學中與學生的互動,從而難以把控學生對于該類應用題的學習與掌握程度,使得實際的教學質量與成效大打折扣。于此,教師需要做出教學觀念的轉化,從而在以人為本理念的指導下,重視小學高年級應用題教學過程中的互動,為學生營造輕松趣味的教學氛圍,使其能夠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應用題的學習中。由此,教師在合理把控學生解題能力的基礎上,還能夠在各個環節內發現學生的薄弱點以及易錯點,實現對學生的針對性鞏固,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應用題解題能力[2]。
比如,以圓這一章節知識相關的應用題目為例,“學校想要修建一個圓形的運動場,小明同學沿著圓形的直徑可以走10步,他每一步所走的距離約為50cm,那么這一圓形運動場需要占用多少土地呢?”基于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強化互動程度,可以為學生提出問題:“求運動場的占地實際上求是什么?”“知道了小明的步長與步數可以求出什么?”“最后我們需要用到什么公式?”由此,用一個個問題吸引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循序漸進地將學生代入解決問題的情境中,在此過程中,有的學生忘記換算單位,有的學生則公式運用錯誤,教師在每一步的指導過程中,就能夠更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于學生易錯、常錯內容的強調,提升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
3.聯系生活實際,全面提升能力
所謂知識來源于生活,對于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來說,其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師需要重視這一問題,并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實現知識與實踐的合理結合,以此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更好地將抽象難懂的知識實現轉化,使得教學更具趣味性,學生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還能更好地提升學以致用的能力。
比如,以“生活與百分數”這一知識相關的應用題為例,“小婷的爸爸給她買了一個新的玩具,玩具的總價是230元,現在商場打八五折出售,比實際的售價便宜了多少元?”由此,運用題目調動學生的聯想,使其能夠透過生活場景去更深刻地理解這一問題,并借助生活經歷去理解八五折就是原價的85%。此外,在解決該類問題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后任務,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爸爸媽媽購物時的經歷,并在課堂中分享自己的經歷,從而解決了哪些和百分數有關的問題。這樣,學生可以在不斷的實踐中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領會應用題的魅力,培養自身的學習興趣[3]。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高年級應用題的教學模式需要結合實際教學情況予以改善與優化,教師需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實現對學生的落實,并且全方位地把控學生的學習情況,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謝暉琳.小學數學高年級應用題的教學方法分析[J].文理導航,2016(6X).
[2]汪超友.小學數學高年級應用題的教學方法分析[J].求知導刊,2014(11).
[3]雒喜彥.小學數學高年級應用題教學方法分析與研究[J].神州,2016(6).
(作者單位:廣東省四會市黃田學校526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