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如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展開師生、生生、生本多元對話,從而構筑語文生命課堂。通過合理問題設計、引導學生搜索資料、實踐活動、自我反思等方式都能讓學生更好地進入到對話狀態,從而構筑語文生命課堂。
【關鍵詞】對話模式;生命課堂;小學語文
生命課堂指的是以學生為主體,課堂為陣地,開展人和人之間的充滿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活動,進而促使學生成長為有智慧、有德行的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也要積極構筑生命課堂,嘗試展開以人為本的教學活動。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常常直接灌輸知識點,這樣便違背了學生的生長規律,若能積極構筑對話課堂,則能讓學生激發活力,體現出生命課堂的特點。
一、設計問題,關注內在邏輯
建構主義將教師看成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所以教師要避免單向灌輸知識,而要以對話的方式進行引導,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他們展開互動討論,從而自主掌握知識。在設計問題的時候教師要注意體現出一定的內在邏輯性,要考慮不同程度的學生,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提出問題,這樣才能提升教學效果。
六年級下冊的《匆匆》展現了作者對時間流逝的不舍之情,同時還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展現了時光匆匆的畫面。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注意內在邏輯性,先引導學生結合文章的內容找出展現時光流逝的詞句,此時可以提問:“文章中有哪些詞句展現出了時光飛逝呢?”此后要結合學生的學情提出層層遞進的問題,先引導學生總結各種寫作手法,如:“結合課文中的詞句,大家能否總結一下比喻的特點是什么呢?”其次要引導學生展開仿寫活動:“如果要你寫出時間飛逝的場景,你覺得要如何寫才好呢?大家可以想一下是否有新穎的修辭手法。”這樣的問題由易到難,一步步提升難度,展現出了各種知識的內在邏輯關系。
除了注意內在邏輯以外,教師還要注意問題的語言要具有啟發性、生動性和思想性,這樣學生能激發參與興趣,自主展開學習,從而激發生命的活力,這樣也有助于更好地構筑生命課堂。
二、援引資料,啟迪證據意識
語文課堂對話教學的主體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文本組成,所以教師不僅要利用問題引發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還要促使他們自主探究文本,展開生本對話。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特定的主題展開自主搜索,并思考如何利用掌握的資料解決問題。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能提升證據意識。
我在教授六年級上冊《草原》的時候提出問題,嘗試引導學生自主搜索各種資料,解決問題。“你對蒙古族了解多少呢?文章中有哪些詞句展現出了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你能否搜索更多的資料,說說蒙古族還有哪些典型民俗呢?”這樣的問題促使學生自主搜索資料,尋找和蒙古族有關的風俗活動,然后對比課文,看看有哪些內容是文章中沒有提到的。此后,我又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結合掌握的資料進行塔倫:“大家能否結合自己總結的資料說說蒙古族和漢族在風俗習慣等各方面有什么不同之處嗎?如果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展開演講活動,給不熟悉的人介紹一下蒙古族的特點。”學生必須結合掌握的資料進行創作,這樣便提升了證據意識。
在生命課堂中,學生可以自由地表達觀點、情感,自由暢談,實現教學中的真正對話。因此,在引導學生援引資料,展開論證的時候,教師也要鼓勵他們大膽地說出自己的個性化想法,然后巧妙地引導他們將注意點放到論證上,從而實現真正的對話。
三、結合實踐,激活個性情感
學者佐藤學將學習界定為學習者和客觀世界的對話、與自我的對話、與他人的對話,認為這是“三位一體”的對話性實踐。教師在創設對話課堂中也要組織他們積極展開實踐活動,并嘗試激發他們的個性化情感。在富有趣味性的課堂中,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得到了激發,他們能更積極主動展開學習,并提升質疑能力。
在教授五年級下冊《刷子李》的時候,我引導學生展開綜合實踐活動。首先,引導他們討論文章中用哪些方法展現出刷子李的特點,討論一下如何才能結合該人物的職業、性格等不同的角度選擇合適的事件,更形象地展開描寫。其次,引導學生圍繞“形形色色的人”這個主題展開討論,說說自己在生活中觀察到了哪些不同特點的人,說說和他們有關的具體事情,思考如何將自己對他們的情感融入到表達中。在這樣的互動討論中,學生將理論分析和實踐結合在了一起,先總結了人物描寫的具體方法,然后再從自己的生活中尋找典型人物,嘗試進行表達交流,在討論中,學生的個性情感被觸發。
在實踐活動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展開多元對話,用有趣的問題激活他們的情感。這樣也能構筑生命課堂,學生會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四、自我反思,深化思維能力
反思型對話指的是在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生本對話中,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行為和表現進行反思,促使其提升認識。這樣學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并思考該如何改進。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提升,課堂也展現出了以生為本的特征。
在指導學生學習五年級下冊《猴王出世》的時候,我引導他們展開角色扮演的活動,嘗試將課本改編成課本劇。此后則組織學生展開反思型對話,說說自己在團隊活動中擔任什么角色,有什么不足之處,在以后的學習中要如何改進這方面的問題。如有學生在討論中提出:“我在編寫劇本的時候只是照抄了課文,但是卻沒有融入自己的想法,臺詞寫得比較單薄。”還有的學生認為:“我在改編臺詞的時候加入了過多自己的想法,結果偏離了原文的內容。”教師便引導這兩名學生展開互動討論,探討一下是否能融合兩人的想法,合理地改編劇本,寫出既有新意、又符合原著內容的臺詞。這樣的討論能促使學生自我反思,讓他們的思考更為透徹。
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自己是否真正參與到了課堂討論中,是否有意義、積極地思考,思考方法是否具有發散性、思辨性。在學生反思的過程中,教師要用鼓勵性的言語對其進行刺激,讓他們各抒己見,獨立思考。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構筑以生為本的生命課堂,要關注學生是否能通過課堂活動提升自我,若能創建對話模式,組織他們參與到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則能讓學生迸發出生命的活力,實現人的個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董建忠.談語文教學中生命化課堂的建構[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8):18.
[2]廖華美.建構課堂教學場,煥發語文生命力[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8):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