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媛 刁文瑛

【摘要】寫作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其中的議論文寫作更是重中之重。新課標強調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議論文寫作教學來運用概念圖可以兼顧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指導學生寫出邏輯嚴密的文章,了解并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本文結合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實踐經驗,探討概念圖在議論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路徑和策略,以創新學生寫作思維能力的培養方法,切實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寫作水平。
【關鍵詞】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教學;概念圖
議論文是剖析事理、提出主張的文體,一直是高中生寫作的老大難問題,需要學生擺事實、講道理、辨是非,提觀點,要求語言精練、論證合理,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中,經常發現模式化、簡單化的寫作問題,有的學生以敘代議,觀點模糊,邏輯性不強,寫作質量不高。概念圖是一種用來組織和表征知識的工具,屬于較為常見的圖示法,一般用節點代表概念,概念間的關系則用連線來表示。概念圖具有主題突出、層次分明等特點,通過繪制概念圖可以增強議論文寫作的邏輯性,使觀點突出、明確,使論據充分、得當,對于培養學生寫作思維具有巨大的好處。
一、概念圖在積累素材中的運用
高中生的議論文寫作,離不開豐富的寫作素材。由于高中生生活閱歷有限,與社會接觸不多,他們積累的素材往往比較有限。應用概念圖,可以發揮學生的挖掘和聯想能力,指導學生積累、篩選和加工素材。借助概念圖,可以拓寬高中生獲取素材的途徑,輔助做讀書筆記,幫助學生提高閱讀效率。借助概念圖,還可以建立寫作素材庫,圍繞某個主題的素材進行不斷發散,繪制出一個個素材導圖,提高素材積累的效率,并使素材之間相互聯系,構建日益豐富、完整的素材庫。
例如,學生在記錄楊絳先生的名言后,可以圍繞楊絳先生為主題,豐富人物素材。主動去了解楊絳的生平履歷,通過閱讀先生的作品了解人物性格和精神,借助網絡搜集先生的影音資料,由點到面的拓展楊絳先生的相關素材。在議論文寫作時,可以有選擇的選取楊絳先生的某個素材,比如“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來表達踏踏實實地做清澈的人,不艷麗不浮夸;或是“我們從憂患中學得智慧,苦痛中煉出美德來”來提煉出要奮發向上、勇敢面對挫折的觀點,等等。學生掌握概念圖的運用方法,可以把收集到的素材內化為自己的知識,依靠自己的思維能力,為議論文寫作提供鮮活、恰當的素材。
二、概念圖在審題立意中的運用
審題立意是議論文寫作的首要環節,要求學生正確理解、分析材料,要從材料中提煉觀點,避免主觀臆斷,切忌隨意擴大或縮小題意。在議論文寫作之前,學生需要認真瀏覽材料,找出材料中的重點語句,提煉出重要的概念,通常以2到3個概念為宜。在對材料全文準確把握的基礎上,明確議論文寫作的主要概念,明確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并立足于材料和概念聯系現實立意,構建概念圖。概念圖主要起到厘清概念關系的作用。在概念圖的幫助下,可以幫助學生鍛煉立意能力,使學生基于感性認識形成理性認識,找到材料到現實的結合點,從而在寫作中有的放矢,寫出有深度的文章。
例如,在2016年全國卷Ⅰ卷的作文題中,需要學生閱讀漫畫材料,結合材料內容和寓意寫作。按照前面的方法,學生先確定幾個概念,比如成功、失敗、評價等,通過思維的發散與聚合,確立自己的中心論點,“不以成敗論英雄”,并提出兩個分論點,分別是“勝不驕”和“敗不餒”,為后續寫作明確主題方向。
三、概念圖在選材剪材中的運用
在審題立意后需要圍繞論點進行選材剪材,材料要具有切題性、典型性,充實文章的血肉,使論證邏輯更加嚴謹,使文章內容更加豐滿。在這一過程中,概念圖可以發揮重要的支持作用。學生可以圍繞具體的論點,發揮自己的發散思維,通過聯想選取相關的素材,抓住能體現論點的要素,提煉出素材中的核心觀點和潛在價值。
同樣以2016年全國卷Ⅰ卷的作文題為例,一類素材是表現“勝不驕”,另一類素材凸顯“敗不餒”。從“勝不驕”的角度,可以聯想到居里夫人兩獲諾貝爾獎的典型案例,可以用拿破侖先勝后敗的案例做對比;從“敗不餒”的角度,可以聯想到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再以項羽失敗后自刎的典型案例做對比。選取這些素材,可以豐富且嚴密的論證確定的中心論點“不以成敗論英雄”,要做到“勝不驕”“敗不餒”。
四、概念圖在謀篇布局中的運用
在完成選材剪材后,需要搭建文章的骨架,進行謀篇布局,確定議論文寫作的框架和邏輯脈絡。布局指的是結構安排,主要任務在于明確論點與論點、論點與論據、論據與論據之間的關系,按照議論文寫作的段落分布和寫作順序安排內容。在文章的開頭,需要考慮文章主要觀點的寫作方式,學生需要明確使用開門見山的方式,還是做好鋪墊間接引出,無論采用何種方式,都需要確保論點明確、突出。在行文過程中,由于內容占比很大,需要考慮的要素也十分復雜,需要合理排布論據,把握論據的邏輯關系和詳略程度,避免簡單地堆砌材料,而是要采用恰當的論證方式。具體可以使用并列式、對照式、遞進式等寫作方式,增強論證的邏輯性。在文章的尾部,需要考慮對論點進行總結歸納,或是進行升華,可以與文章開頭進行對照呼應,盡量做到清晰明朗,能夠讓人回味無窮。除了最常見的總分總結構,還可以采用總分式、分總式等篇章結構,但都需要做到邏輯清晰、層次分明、論證得當。
例如,還是用2016年全國卷Ⅰ卷的作文題為例,考慮到兩個分論點分列式的結構過于單調,學生可以進一步豐富文章層次,提出“不以成敗論英雄,才能實現社會和諧”和“不以成敗論英雄從我做起”的分論點,采用層層遞進的結構,使文章內容更加飽滿,增強了文章的現實意義。概念圖導引下的“不以成敗論英雄”審題立意流程詳情參見下圖。
利用概念圖輔助高中生的議論文寫作,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和管理寫作素材,提升學生審題立意、選材剪材和謀篇布局的能力,創作出高質量的文章。在概念圖應用的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思維潛能,由發散到深入,鼓勵學生大膽聯想,嚴謹論證,促進學生思維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的協調發展。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技術中心2018年度青年課題“基于概念圖的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教學的應用策略研究”(立項號18JX07067)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紀秋香.基于項目學習的高中議論文寫作指導[J].中學語文教學,2019(7):43-46.
[2]杜新建.運用思維導圖 優化議論文寫作[J].中學語文教學,2017(12):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