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倩 黃華
摘要:伴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騰飛,人們對生活品質地追求也不斷提高,全國人民出行旅游數據年年攀升。根據經濟文化和旅游部門的大數據測算,2021年“五一”假期間,全國國內出游旅行高達2.3億人次,同比增長達119.7%,國內旅游收入共計1132.3億人民幣,同比增長達138.1%。以上數據表明,當今的旅游業的發展已經離不開“大數據”技術的支撐。
關鍵詞:大數據;高職院校;旅游管理;人才培養
一、“大數據”下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新要求
“大數據”信息與旅游業的結合,二者并非簡單相加,而是倡導以游客滿意度為核心,形成旅游業在管理配套、服務內容、營銷模式方面的差異性。因而,“大數據”時代下,旅游行業對高職院校旅游管理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多不同于傳統旅游業時代的全新要求。
(一)處理數據能力素養
“大數據”時代的旅游業,基于互聯網、社交網絡平臺的技術支撐,旨在滿足游客在參與旅行活動的提出各種合理要求。就處理應用數據能力素養方面,旅游管理專業人才應該具備以下能力。第一、熟練借助互聯網、社交網站獲取旅游資訊。第二、具備甄別旅游行業相關信息真偽的能力。第三、根據“大數據”得出的旅游行業各類信息,如游客滿意度調查問卷,整理分析后,制定開發新的旅游方案和旅游產品。
(二)突出創新思維素養
創新永遠是第一生產力。旅游行業的發展更是離不開“大數據”時代下的創新。伴隨旅游業的發展變革,通過線上下單旅游的模式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個性化旅游方案和體驗俞發受到游客的追捧。因而旅游相關的從業專業人才,需要不斷創新旅游觀念,推出新鮮旅游產品。并且通過各類大數據平臺收集的游客旅行活動興趣熱點,調動游客出行的熱情,從而提升游客旅行的整體的滿意指數。
(三)扎實實踐操作素養
“大數據”旅游時代,旅游從業者,應該能夠熟練操作各類電子設備設施。新時代旅游將以新設備、新技術為依托,比如如今的智能出行導航、各類語言或語音的交流翻譯軟件、短視頻新媒體技術,通過學習掌握旅游相關的技術,靈活運用于旅行活動的各種情形,為旅客提供更便捷、更優質的服務體驗效果。
二、高職旅游管理人才培育的現狀
(一)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不平衡
當今中國的旅行業正處于蓬勃發展的上升期,智慧旅行的理念開始掀起一股新的潮流。然而,在高職院校中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與當今社會旅游行業對素質人才地需要嚴重脫節。如當今高職院校的培養往往從傳統旅游觀念出發,以計調崗位的培養為主,但完全忽略傳統旅游行業人才早已飽和的事實,反將“大數據”下新的旅游理念束之高閣,置若罔聞。這種脫離市場需求的教育模式,愈發加重了當今大學生就業的壓力,就業難的問題也將更加突出。
(二)“大數據”型專業師資力量不足
“大數據”旅游時代,也對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師團隊素質也提出更高要求。傳統的旅游教學模式往往停留于教材知識的條條框框,教師長久以來照本宣科、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方式,嚴重阻礙了旅游行業人才的培養。學生也必將失去學習熱情,對學生的未來發展產生了不良的后果。
(三)教學實踐與“大數據”時代嚴重脫軌
旅游管理專業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因此,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實踐需要培養出有一定實操經驗和嫻熟專業技能的人才。然而,當前的實踐教學模式,依舊照搬旅游景區加酒店住宿合作模式的老方法,學生面臨著實習崗位種類單一,工作內容枯燥乏味,無法有效提升個人專業技能等多種難題。另外,校內教學缺乏實訓室、基地教學等場所。學生也往往因為在實習期間找不到方向和目標,對未來就業產生迷茫倦怠等消極情緒。
三、大數據背景下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方案
基于“能力、技術、知識”綜合發展的教育理念,從大數據時代的背景入手,構建覆蓋綜合發展方方面面的培養體系,包括網絡化的能力體系、實踐體系、教學體系以及評價體系,以進行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
(一)網絡化能力體系
從校園、企業的角度出發,分析旅游管理人才所需的知識儲備和專業水準,細分滿足行業“高端人才”所需要求的各類知識、技能,形成基于網絡教學的能力培養體系。
(二)網絡化實踐體系
通常情況下,學生在課程學習完畢后會直接進入公司實習。但在實踐到畢業前的這段時間里,學校對學生管理和督促往往較為缺乏,而主要受崗位上的師傅引導,但這些一線員工又會因為忙于崗位工作而忽略學生的學習,使得學生慢慢變得迷茫、沒有主見。實踐體系要求學校和企業在實習過程中,利用網絡技術對學生的實踐活動進行實時指導、監控以及管理,在教學平臺上發布實習目標,督促校企雙方監督學生的實習情況。
(三)網絡化教學體系
進行旅游管理人才教學的師資力量應是多元化的、開放的、共享的。可以通過網絡環境合理分配教學資源。創立教學平臺,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教學平臺上選擇喜愛的教師以及企業的人才培養師傅。
另一方面來講,對旅游管理人才的教育教學活動是具有很強烈的實踐性質的,校企雙方在業務合作的基礎上,共同確定崗位所需的技能、知識水平,并借助互聯網的優勢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校可以將課程轉變為學生喜歡的“微課”等,亦可引入師資力量強大的高校的MOOC,吸引學生學習基礎理論知識。而企業方則可以做翻轉課堂,在線上與線下的交流互動中,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
(四)網絡化評估體系
評估體系包括老師、師傅對學生的能力考核和日常考評,學生自評,以及學生對老師、師傅乃至企業的評價。評價系統建立依托于互聯網系統,可以長久保存日常考核,建立人才培養檔案,進而對人才的技能水平進行較為準確的評估。杜絕了“一紙定終生”的應試教育評價模式。
四、結束語
通過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探索和實踐經驗,對人才素質培養的理念、內容、方式進行一系列調整,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既為“大數據”時代的旅游業輸送了新鮮血液,也解決旅游從業學生的就業難題,推動國家旅游業革新向上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丁雨蓮.農林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困境與發展思考[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21,15(03):162-166.
[2]劉林舒.地方本科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新模式的分析[J].當代旅游,2021,19(12):70-71.
作者簡介:金倩(1978-1-),女,漢族,貴州畢節人,本科,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文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