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目前得出學前教育教學領域中開展兒童發展心理學教學是新時期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我國高等教育面臨著頂層設計不成熟、理論課程不完善的困境。本專業課程具有較強的專業背景和行業背景,本文主要針對對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模式進行分析,以期可以優化教學模式。
關鍵詞:高職;學前兒童;心理學;教學改革
引言
幼兒教師要根據不同年齡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以提升兒童全面發展的策略和方法。同時要明確各個兒童發展水平、速度和優勢的個體差異,科學地進行觀察、對話、家庭接觸、工作分析等策略方式,客觀全面地分析和評價兒童的實際情況,并利用相關資料有效地指導后續的教育教學。因此,要求學前教育的學生要清楚學前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的同時,而且要應用學到研究方法和理論學前兒童的實際教學當中,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學前兒童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必要性
學齡前兒童正處于心理發展和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幼兒園教師必須充分把握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規律,能夠靈活運用心理學知識與理論實際應用到教學過程中,指導學前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愛護和尊重幼兒,對幼兒教育事業充滿熱愛。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把知識、技能、能力與兒童觀、教師觀、教育觀、學前教育產業認同和教育情感結合起來。通過這種方式,學前教育的學生才可以托人到教育改造中,更好地推動學前幼兒的身心健康與和諧發展,引導兒童形成良好的人格,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為兒童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目前《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的課程存在的問題
2.1重理論輕實踐
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課程具有較強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對學生能否將相關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也有較高的要求,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也很重要。但是,根據目前教學現狀的分析來看,不難發現此專業的學生人數眾多,但相關的教學實驗實訓基地還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實踐需求,學生接觸幼兒的機會少,因此,知識的運用相對匱乏,就不能夠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效應用融合。
2.2課程內容深奧且更新速度較慢
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本身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但目前在該專業的理論知識教學中,往往局限于教科書上的知識內容,并沒有與書中知識點相對應的豐富案例,會造成學生在理解過程中出現問題,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力也會降低。許多學校仍然使用多年前編寫的教科書,教學知識內容過于陳舊,教材的知識內容更新速度也無法與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知識體系不及時更新,使學生在學習中以被動為主。學生往往學習的知識和教育技能無法解決實際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學質量也會有所降低。
2.3教學手段和方法滯后
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表現為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教師圍繞教材分步傳授理論知識,實行以教師為主體的“填鴨式”教學。教學過程比較單一,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掌握能力也很差。因此,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參與不積極,教學效果不好。而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學生可以隨時隨地使用智能終端上網,接受大量的學習資源,而傳統的課堂教學主要依靠黑板、粉筆、幻燈片、多媒體等,投影儀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已經不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3教學方式和方法的改革
3.1堅持課前演講,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課前演講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孩子們分享他們的故事,敞開心扉。通過這種方式,他們可以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親身體驗其他學生的感受。老師可以安排在上課前五到十分鐘讓兩個學生分享他們最近的故事和感受,然后讓其他學生討論分析。課前演講不僅能讓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況,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這樣,他們敢于在人多的時候說話,從而提高他們的現場適應能力。
3.2自媒體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的方式
隨著“互聯網 + ”時代的到來,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大型網絡公開課、微型課堂、藍墨水云、學通、雨果系統等媒體軟件和自主學習平臺的發展,早期教育專業的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通過互聯網得到理論知識。首先,我們利用我們媒體來構建泛在學習環境。構建泛在學習環境的目的是創造一個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泛在、智能和移動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可以根據課堂教學需要和自身的學習需要,隨時隨地使用智能終端進行合作學習或自主學習。利用微信群,微課、圖片、案例、官方賬號、網站鏈接等學習資源可以通過微信群的文字、圖片、語音和視頻通信功能發送給學生,讓學生可以下載自己的學習內容。利用超級明星學習鏈接、藍墨云等自主學習平臺,建立了幼兒發展心理學班級教學平臺。教學管理系統集教學管理、課程教學、自主學習、問題發布、課外實習、考試信息、學習評價等模塊為一體。教學平臺整合和優化學習資源,以滿足學生各種各樣的學習需求。
3.3理論學習和實踐教學融合
第一,高職院校可以結合培養條件,形成理論學習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半開放式教學方法,使學生主動性更強、更迅速、更有效地學習和了解和接受相關知識和技能,獲得更多的幼兒園生活知識,有利于學習生產,這種教學模式也具有體驗性、互動性和多樣性的特點。第二,充分利用現代傳媒技術。我國進入信息時代后,相關的信息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教學領域。因此我們可以結合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這兩種方式,利用自媒體構建的學習環境可以使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通過智能終端進行自主學習。教師還可以利用微信群、微信文本、圖片、語音等向學生發送學習資料,如推送公眾號供學生發文章或相關網絡鏈接,可由學生下載學習,從而可以快速地通過互聯網的方式獲取相關的學習資源。
結束語
總而言之,我國高職院校必須重視學前發展心理學的教學,并針對當前幼兒心理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缺陷,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加以提升,推動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效果更好地增強。
參考文獻
[1]曹馨月.家庭教育中《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的應用分析[J].才智,2020(03):41.
[2]張景秋.高職《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模式探討[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9(12):125-126.
[3]程紅梅.《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教學方法改革與實踐[J].農家參謀,2019(21):287.
[4]崔瀾騫.解析學前教育專業《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教學模式[J].陜西教育(高教),2019(09):30-31.
作者簡介:
邱實(1986.08),女,漢族,山東省莒縣人,碩士研究生,高職講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心理學,幼兒心理學,幼兒園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