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曉梅
摘要:現階段,新課改教育政策的推進形勢一片大好,我國教育領域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育工作給予了高度關注。語文對于小學生來講是基礎性科目,是幫助學生從小形成語言框架與文字能力的重要課程,其本身具備一定的綜合性特點,能夠從多個方面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培育與提升。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要著重關注學生參與語文閱讀學習的自主性,并應用有效的方式對其自主意識進行提升,達到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優化其綜合素養的教育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閱讀;教學策略
引言
語文科目的設立具有其必要性,能夠為學生在其他科目方面的學習提供基礎性作用,學生通過不斷強化自身的語言功底,能夠精準、靈活的應用語言將自身的想法進行表述,建立起具備科學性、系統性的知識框架。因此,閱讀教學是語文課程當中的重要學習內容,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將其中的知識內容進行整理與積累,達到拓寬自身知識范圍的目標。除此以外,閱讀能夠對學生的問題發現能力、整理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進行有效提升。如果教師能夠實現對學生的自主閱讀教學,便能夠減輕學生在閱讀與學習過程中對教師的依賴程度,使其能夠逐漸形成屬于自身的閱讀方式與思維模式,逐漸從閱讀當中發現樂趣。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主要問題分析
(一)小學語文教師應用的閱讀教學方法較為單調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工作時,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斷增強課堂氛圍的活躍程度與感染力,應用多種多樣的語文教學方式,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然而,在現實開展語文閱讀教學工作時,多數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目標都存在偏差,在教學課堂上只是單純講解教材上的內容,對其的探究與講授缺乏深度與全面性,對閱讀內容的認知程度過于淺薄,對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工作重視程度不足,長此以往,會導致學生對閱讀課程缺乏興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遲遲得不到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和學習素養無法獲得良好的培養。
(二)教師時常忽視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時常會忽略學生在課堂上所占據的主導地位,更加傾向于應用說教、灌輸式教育模式,應用單一教育方式在課堂上講述語文閱讀方式和技巧,致使學生在課堂上完全處于被動聽講的狀態,無法實現對學生參與閱讀學習的積極意識、主動意識的激發。除此以外,適當的開展語文閱讀交流活動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激發學生學習閱讀知識的興趣,加強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交流。然而,當前有許多教師對這方面的探究程度不足,師生之間溝通狀況不夠理想,最終導致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的落實嚴重缺乏有效性。
二、如何應用教學策略有效優化小學語文自主閱讀教學效果
(一)針對教材中閱讀素材不足的問題進行處理,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的方法拓寬閱讀范圍
通過廣泛的閱讀,能夠促使學生更多的了解外部的信息內容,了解世界各個地域的文化特點,逐步感受到文字當中蘊含的美感,對于語文教學內容來講是最為核心的課程內容。小學時期正是有效落實語文閱讀教學的初始階段,對于學生日后的閱讀體系、框架與思維的形成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在新課改政策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教育人員開始逐步拓寬自身的教育視野,在落實語文閱讀教育工作時不再僅僅局限于教材當中的選文,而是更加積極的鼓勵與引導學生利用自身覺得有趣的方式去閱覽電子書籍、課外讀物、科普文章等等。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多種方式搜索語文閱讀材料,利用自己的方式感受文章內容當中的風格特色、情感傳達等,將課內、課外的語文閱讀進行有效融合。比如,教師在講解某一篇課文時,學生對其中的內容表現得十分好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索與之相近的文章或者文章的背景知識等,以此來增強學生的語文積累能力,拓寬其語文閱讀視野。
(二)應用合適的教育方法,閱讀課堂內渲染愉悅的閱讀氛圍
小學語文教師想要優化自主閱讀教學效果,就要不斷創新閱讀教學方法,使得教學工作的開展能夠更加靈活、順暢,全面調動學生的感官,提升學生在閱讀課堂上的專注力,幫助學生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例如,教師在講解《夏天里的成長》這篇文章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工作,在多媒體設備上展示一些關于夏天事物的圖片以及視頻,播放一些關于夏天的音樂,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情境,教師也可以針對文章內容在課堂內增設一些提問環節,通過這種方式增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使學生能夠充分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情感感知能力,激發學生學習閱讀知識的主動意識。
(三)重視學生、師生之間的閱讀互動與交流
小學語文教師想要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實現自主教學效果的優化,就要依照新課改政策的相關要求來開展教學工作,小學語文教師不能繼續沿用陳舊的語文教學理念,而是要將學生作為工作開展的中心點,不斷探究具有創新性質的教學方式,積極引導學生,使其意識到自己在課堂上所占據的主要地位,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加強與學生之間在情感方面的交流,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身觀點,提升自身的語文閱讀能力和綜合素養。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針對《那個星期天》這一篇課文開展閱讀教學工作時,可以適當的加入一些游戲環節或者是表演環節等,如,教師可以將所有學生分為兩組,讓一組學生扮演母親,一組學生扮演作者,以對話的形式朗讀課文,教師則充當旁白的角色,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完美互動,增強學生對文章含義的理解,充分提升學生參與閱讀課堂的興趣以及主動性,達到優化學生閱讀學習素養的教育目標。
結束語
總而言之,語文閱讀教學對于學生的語文能力、綜合素質方面的培養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現階段,學生在語文課堂當中的主要地位逐漸凸顯,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對此加強認知,重點應用有效的自主閱讀教學策略,以此來優化小學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效果,使學生能夠從真正意義上獲得語文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素養方面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倩.小學語文構建自主閱讀課堂的教學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1(04):28.
[2]包德萍.小學語文自主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0(10):10-11.
[3]黃生才.小學語文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策略[J].考試周刊,2020(4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