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鑫 王秀秀
【內容摘要】隨著教育的改革,傳統教育模式已然不能適應初中物理復習教學的要求。因此,教師要從實際學情出發,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樹立起差異教學的理念,以此來優化復習教學過程,提升物理復習課的質量。本文從差異教學的角度出發,對初中物理復習教學的優化策略進行探討,希望能夠為初中物理復習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初中物理? 復習? 差異教學? 探究
新課改提出,教師要將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來看待。在班級當中,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基礎和性格喜好都不相同,但許多物理教師在復習中并未重視這一點,用同樣的方法、內容和評價標準來對待所有的學生,時間一長,學生之間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出現兩極分化的教學現象,導致部分學生物理學習失去信心,而一些優秀的學生也會面臨缺乏提升空間的問題。而差異教學則可以很好解決這一問題,為此,本文就基于差異教學的物理復習優化策略進行了探究。
一、初中物理復習中差異教學的意義
差異教學指的是基于學生的個體差異來實施教學,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全體學生都能夠獲得一定的提升。因材施教是一種重要的教育理念,但在大班授課的環境下,大部分教師都習慣于采用統一化的教學方式,沒有充分關注到學生之間的差異。差異教學就是要求教師在大班教學的環境下,落實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實施針對性的教學,讓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盡可能地獲得提升與發展,從學生的個性特點出發,選用最恰當的教學方法。
在進入初四后,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的復習,幫助他們完善知識體系,為中考做好準備。初四學生面臨著較重的學習壓力,但由于大班化教學的限制,面對不同的學生,大部分教師采取統一化的教學模式,沒有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導致部分學生難以跟上復習的進度。差異教學不僅有利于照顧到不同學生的需求,提高他們的成績,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端正積極的學習態度,提升復習效果。在初中物理復習中,學生的物理知識基礎不同,在自學能力、思維品質等方面也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區別,運用差異教學的方式,可以使教師了解到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使教學活動能夠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達到“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效果,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復習階段盡可能地提高物理學習水平。
二、初中物理復習中差異教學的應用原則
1.差異化原則
差異教學是基于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來開展的,深入全面地把握學生的差異性是開展差異教學的基本原則。在初四學年,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個差異測試,對學生在物理復習中呈現出來的差異進行詳細具體的分析,并將其作為設計和組織復習活動的重要參考依據,在課堂上針對不同學生的情況來實施教學。為了適應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傾向,教師要采取更具靈活性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選擇,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教學內容與方法。
2.主體性原則
主體性原則是指要將學生當作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要圍繞學生來開展教學活動。在差異教學中,教師要貫徹主體性的原則,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與他們進行有效的互動,才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做出有針對性的教學措施,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完善自己的不足。
3.平等性原則
平等性原則指的是教師要平等地對待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差異,并盡可能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在差異教學中,教師需要明確學生在物理知識基礎、學習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等方面的區別,正視他們在學習水平上的差距,并采取區別化的教學措施,但差異教學并不意味著厚此薄彼。教師可以在教學目標、方式和內容上進行適當的區分,但要在教學態度上一視同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用平等的態度來實施教學活動。
三、初中物理復習中差異教學的應用策略
1.立足學生知識基礎差異,實施分層導學
在復習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占據著重要的作用。在初四階段,學生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地回顧溫習初中階段的全部物理知識,教師很難對各部分知識點一一進行詳細的講解,學生在課堂上可能會遇到一定的問題,特別是學習基礎較弱的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更加容易出現掉隊的現象。對此,教師要從學生的個體差異出發,實施分層導學的方式,指導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學習,讓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對知識進行再次理解,加強對相關知識的記憶,為課堂復習做好充分的準備,讓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夠較好地跟上復習的節奏。在初中物理復習中,教師可以將日常測驗的結果作為參考標準,將學生分為優等生、中等生和后進生三層,并為其分層設置導學案。
在初中物理復習中,導學案的內容以基礎知識為主,其目的主要是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基礎,通過搭配相應的分層訓練習題,加強學生對物理基礎知識的掌握。在設計導學案的時候,教師可根據不同的難度分為A、B、C三層。其中,A層導學案的難度最大,以能力提升為主,在內容上主要包括具有較高綜合性的知識點,側重于對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B層導學案難度為中等,主要是對重難點知識的梳理;C層導學案難度較低,主要是對幫助學生進一步加強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在復習中,教師可先讓全體學生完成B層導學案,對于學習效果較好的,可以進一步完成A層導學案,對于完成效果不佳的,則通過C層導學案鞏固知識基礎。通過這種方式,既能夠達到分層復習的目的,也能夠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水平形成較好的認識,明白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并及時查漏補缺,完善物理知識體系。
初中物理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設計具有層次性的復習訓練題,根據不同的難度分為基礎訓練、知識強化和能力提升三種梯度,讓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進行適合自己的習題訓練。同時,教師也要做好檢查工作,及時觀察學生在習題訓練中的表現情況,對于答題準確率和速度較高的學生,要求他們開展更高層次的練習,對于答題效果不理想的學生,則要引導其加強基礎知識的訓練。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發展情況,靈活運用差異教學,讓教學活動適應學生的發展水平,提升復習教學的有效性。在習題講解的時候,教師可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的方式來探討問題,以此來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與學習的能力,強化對物理知識的學習效果。
2.根據學生認知方式差異,豐富教學手段
由于學生在認知方式上存在差異,所以適合的教學手段也各不相同。有的學生善于通過聽覺來獲取信息,可以通過聽講來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有的學生則善于通過視覺來獲取信息,教師利用圖片、視頻等資料輔助教學,可以顯著地提高他們學習的效率和質量。此外,還有一些學生側重于通過操作和感觸來學習知識,但他們通常難以適應傳統的講授式課堂,學習效果往往不夠理想。為了適應不同學生的認知方式,教師在復習課中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盡量適應不同學生的認知特點。
例如在復習“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時,教師可以通過問題的方式進行導入:流體形成的壓強與流速之間有什么關系?有什么相關的實例?接著,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討論,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通過小實驗的方式來證明這一關系,如讓學生雙手各拿一張紙,使其處于平行下垂的狀態,然后在紙中間吹氣,通過改變吹氣力度的大小,觀察紙張的變化狀態,以此來驗證相關的物理知識。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提升教學過程的直觀性,既有觀察的過程,也有動手操作的部分,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認知需求,使他們在較短的時間內,快速回憶和理解相關知識,從而增強復習教學的效果。
3.基于學生能力優勢差異,開展小組合作
在差異教學中,合作學習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方式,有利于使每個學生充分參與到復習教學活動中來,并發揮不同學生具備的優勢,促使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引導學生積極學習,提升對物理復習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讓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結為學習小組,利用學生之間的帶動作用,讓后進生在同學的幫助下,提高物理學習水平,增強學好物理的信心,提高在物理學習中的參與度。而優等生也可以通過為同學講解知識,深化自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進一步提高自己運用物理知識的能力,實現學生之間的優勢互補。為了確保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教師應當采取以下方法,首先,要設計合理的學習任務,任務需具有一定的難度與合作價值,接著指導學生將任務進行分解,讓每個成員都承擔一定的任務,不能出現“搭順風車”的現象;其次,教師要鼓勵每個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選擇合適自己的任務,并積極地相互配合,通過團結協作來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完成任務后,教師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考核與評價,給出整體分數。同時,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小組凝聚力,教師可讓學生以比賽的方式來完成任務,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
例如在復習“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畫圖的方式展現出光線穿過凸透鏡后的變化情況。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要根據各自的優勢進行分工,如善于表達交流的學生可以負責討論和成果匯報,空間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負責圖像的繪制,邏輯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負責總結物理規律,歸納理論知識。在小組學習中,每個成員都要承擔適合自己的任務,但各部分任務之間并不是相互獨立的關系,而是需要成員相互配合,最終完成小組的總體學習任務。
綜上所述,差異教學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是教育領域發展的重要趨勢,可以使學生找準自己在學習中的定位,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實現學習水平的有效提升。因此,初中物理教師要將差異教學融入物理復習課中,滿足不同學生的復習需求,提高物理復習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 陳祥漢. 初中物理復習技巧探究[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8).
[2] 吳杰. “循環——差異教學”模式下的物理自主探究學習策略[J]. 教育界(基礎教育),2019(10).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第六中學;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