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圍繞英語的聽說讀寫活化教學是課程教學的核心要點,是教師始終不可偏離的方向。教師應圍繞學生語用技能發展,突出反復試聽、激情朗讀、自由探討和隨筆運用等策略,引領學生在主動表達中深化理解識記,提高語用表達綜合運用能力水準。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簡單;探討;表達
【作者簡介】張葉子,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湯山中心小學。
很多同行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都有這樣的感慨:現在的英語課堂越來越難教了,一些所謂的教學改革經驗都很好,但有時不適應當地的教學。究其原因,任何教改都應該是以貼近學生的學習實際而開展的改革,無論怎樣的教學都應該以圍繞培養學生的英語表達綜合運用能力為指向。借用一句歌詞“簡簡單單便是真”來作為緣起,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讓英語回歸本位,多給學生自我探知和主動嘗試的機會,圍繞英語的聽說讀寫活化教學,多給學生必要的提示和引導,讓英語課堂成為學生自我探知和深入交流的載體,定能喚醒學生的主動學習和使用用語的激情。換而言之,英語課堂不妨簡單些,圍繞英語聽說讀寫活化教學,讓課堂成為學生探知知識和發展語用的載體,給學生更多綜合運用機會。
一、聆聽英語——喚醒耳朵
英語需要在聆聽中被記憶,需要學生在反復試聽的過程中加深印象,讓英語不再艱澀難懂。教師多給學生聆聽的機會,多鼓勵學生針對自己的聆聽,捕捉有價值關鍵詞來深入理解體味,讓他們獲得有深度的理解。
六年級英語上冊Unit 1“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的“Story time”要求學生能夠根據故事內容主動從文本中圈劃出相應的信息,建議學生能夠結合各自的理解整理相關素材,讓他們形成整體印象。教師不妨多給學生聆聽錄音的機會,要求學生結合文本內容主動予以選擇。教師在指導學生聆聽錄音的時候,一方面,要求學生結合文本表達核心要點,鼓勵他們思考“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Goldilocks ”和“What did Goldilocks find in the three bears home”,鼓勵他們從文本中圈劃出相應的詞匯語句;另一方面,教師多引導學生從文本語篇表達主題出發,建議他們針對自己的聆聽,從“What did I get from the article”話題探知中主動找出相應的內容,給他們更多的提示和引導。
教師多為學生創設聽學情境氛圍,引導他們結合聽學詞匯,多建議他們主動聚焦語句,多給他們足夠的自我聆聽機會,引導他們結合自己所聽內容主動揣摩。通過反復聆聽的方式喚醒學生的認知思維,多鼓勵他們結合各自所聽內容深入表達,能夠讓英語變得有聲而有趣。
二、激情朗讀——觸發靈感
朗讀作為英語課堂上必備項目,有時卻被教師和學生忽略,致使出現了“啞巴英語”問題。教師多給學生激情朗讀的機會,多引導學生結合各自的認知提出不同的意見,定能使得朗讀富有指向性。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圍繞自身認知去發現,多給他們必要的自我研讀探知機會,多組織他們帶著新鮮感和好奇心主動朗讀,引導他們針對自己的整體想法進行切磋,給他們更多的自我探索嘗試機會。
學生帶著激情主動朗讀語篇,能在主動眼觀腦思口言中獲得深層認知。教師可結合語篇內容,如在六年級英語上冊第一單元“皇帝新裝”的“Story time”教學中,可結合“Why did the King like new clothes”表達內容,讓學生嘗試運用筆記圈劃的方式找出文本核心要點。教師可結合學生的自我理解差異,引導學生帶著激情主動朗讀,要求學生針對自己的整體理解,從“If you were the King,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Why did the two men cheat the King”“How do you think of the King”等話題探知中深化識記。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認知差異,建議他們結合表達主題,引導他們用驚喜的口吻朗讀,體味小男孩的心情,多給他們必要的自我認知體驗。
學生在朗讀中獲得的思維靈感遠比依賴教師講學更有意義,更能激活自身主動探知的潛能和動力。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的時候,不妨多關注如下環節:1.引導學生自我朗讀,運用筆記圈劃出重點詞匯和語句,深化認知;2.多元表達,要求學生結合不同的語氣、語調、語音等主動表達,讓他們形成深刻印象;3.激情展示,要求學生帶著激情主動融入語篇和語境,大膽表達自己的思維靈感。
三、自由探討——群策群力
英語課堂回歸語言教學的根本是突出交際性,展現語言的生命活力。教師不妨請學生暢談己見,鼓勵學生在主動參與文本解讀的過程中深化理解,定能使得課堂富有生機活力,能讓課堂變得更加多姿多彩。學生自由探討交流的過程,就是學生群策群力和集思廣益的過程,能夠使得他們在相互對話交流中深化理解識記,切實提高語用準確性和靈活性。
學生通過自由探討體味語用規則和方法,能夠使得課堂富有深度和廣度。教師可結合課程內容,如在學習六年級英語上冊第六單元的“保持城市衛生”的“Story time”教學中,針對“What should we do for our city”話題,可鼓勵學生進行自由探討。很多同學在探討的過程中能夠針對自己的理解感思,紛紛提出不同的意見和想法,能夠結合各自的探知來說出自己的設想和觀點。教師可建議學生圍繞“What did you read from the article”“Do you think the city is very importance for us”“If you were the mayor,how are you going to do for the city”“How are you going to introduce the city for your parents”等問題主動提出自己的設想和意見,給他們更多的探討交流引導。在此基礎上,教師可鼓勵學生針對“Plant more trees”“go to school on feet”“Move the factories”等關鍵詞,嘗試運用同桌交流、小組討論、組間爭辯等方式進行溝通,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予以解讀,歡迎他們各抒己見。很多同學在相互交流中主動提出自己的構思,能夠就各自的理解自由傾訴,在彼此切磋交流中不斷深化理解感知,增強語用的靈活性和準確性。
教師可針對課程教學內容需要,多設置相關的思考題目。這些題目應該體現開放性,引導學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教師要多融入學生互動交流過程,多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意見,在他們表達受阻的時候予以點撥。教師可多引導學生聚焦語篇提出自己觀點,讓他們參與文本研讀中深化理解識記。
四、隨筆展示——深度拓展
書面表達作為學生學習和使用英語的重要展示方式,理應圍繞學生的整體認知倡導自由表達傾訴。從拓寬學生的認知視野和思維出發,教師多給學生隨筆展示的機會,多鼓勵他們在主動表達中相互切磋和探知,能起到學以致用的引導促進作用。課堂隨筆能幫助學生延伸閱讀認知,便于學生在自覺表達中生成多樣化獨特感知體驗,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力。
五年級英語上冊第三單元“我們動物朋友”“故事時間”的閱讀,告訴我們“What should we do for wild animals”,要求學生結合各自的閱讀探知主動予以表達。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What do we get from wild animals”“Why do the human need wild animals”“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best”“If you were the wild animals,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等話題主動表達,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理解探知角度主動予以概括。教師可建議學生結合各自的理解,多鼓勵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表達。很多同學從動物的角度來主動傾訴,針對“Why do we protect the wild animals”話題主動表達自己的認知想法。通過書面表達方式來呈現閱讀理解,一方面,能起到拓展延伸的作用,使得閱讀與書面表達形成有機融合,形成讀寫互用良好格局;另一方面,便于學生帶著問題深入思考,提升語用準確性與靈活性。很多同學結合“If I was a monkey,what would I like to say with the human”與“What should we do for wild animals”等話題主動予以傾訴,讓他們在主動歸納總結中深化識記運用。
教師在引導學生運用書面表達的時候,不妨結合文本核心要點,多組織學生有針對性聚焦要點,寫出想說的話語,讓他們主動寫出自己的心聲。教師多給學生展示書面表達的機會,多引導學生結合各自的想法主動摘錄和收集相應的信息,引導他們結合各自的想法來提出多樣化觀點,幫助他們形成有針對性理解感知。
總而言之,其實簡簡單單的英語教學不簡單,需要教師在摸清學情和積極引導中多給學生足夠自我醞釀和主動探知的機會,需要教師多給學生自由表達的載體。圍繞學生的英語語用技能發展活化教學,突出多元化、開放性和趣味性,讓學生跳出過度依賴教師講學的模式,多讓他們在真正參與文本解讀中深化認知,定能使得課堂富有生機活力。這樣簡單的英語課堂,能讓課堂變得更加自然得體,也給學生營造自由和諧的學習情景氛圍,值得嘗試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