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香開
摘 要: 寫作能力是小學教育階段課標中的基本要求之一,其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自我表述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都扮演著較為重要的角色。然而寫作對小學生而言也許是語文學科的一項短板,較難理解與掌握。那么應該如何加強與提升呢?其實在文本中不僅涵蓋了豐富多彩的寫作資源,還囊括了寫作技巧、手法、結構布局等可參考內容,只是這些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大多被忽視了。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應引導鼓勵學生注重對文本資源的探究和利用,同時吸收內化成自己腦中的案例、好詞好句,在寫作時有詞可寫、有例可用,以仿導創,巧用文本培養自身的寫作素養,進一步提高寫作能力。
關鍵詞: 文本;寫作;小學生寫作能力
一、 引言
巧借文本語言進行適當的練筆,充分挖掘探究文本資源中可學習借鑒之處,以讀促寫、以仿導創。這種練習方法不但符合小學生的學習認知理念,還貼合學生的學習心理及發展特點。小學生的模仿性較強,教師在利用文本教學培養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時,可嘗試讓學生多讀范文,引導學生對范文進行探究和分析總結,進而鼓勵其寫出與范文較為類似的文章。這樣不僅可以降低寫作的難度、學生的迷茫度,也可使學生的作文有理有據,并為學生的寫作提供參照與借鑒,使學生體驗到寫作的樂趣,激發創作欲望,樂于表達,提高學生的寫作效率。
二、 借用文章課題,學會審題立意
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會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并提出文章中不理解的知識點。但是,教師往往忽略了將學生所提問題進行講解和分析,進一步導入文本課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對文本理解探究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整理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板書展示給學生,使學生清晰明了,進一步借助文本內容理清思路,引導學生寫作,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金色的草地》一課,教師可先板書出課題,并引導學生思考。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濃厚,可能會提出如:“草地為什么會是金色的而不是綠色的呢?金色的草地在哪里呢?金色的草地上會生長著什么樣的植物呢?那里有趣嗎?”等問題。而學生的疑問也恰巧就是文本中的內容,這時教師可以因勢制宜,把握好時機告訴學生:“文本中的作者就是通過這幾個方面來寫作的呀。”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這樣通過學生自主思考后,會對寫作的了解更加深刻、清晰,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提高寫作興趣。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在以后的寫作中,如果遇到類似的紅色的花朵、綠色的大樹等文章,可以參考借鑒本篇課文,也可以仿寫文本中的地點、時間、人物、事件幾個方面去寫作。通過緊抓文本課題指導學生寫作,不僅使學生對本篇文章的寫作技巧、方法、人物事件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吸收,還可以加強知識的內化,使其轉變成自己的寫作技巧。故而在今后的寫作中,對類似文章的寫作可以審清題意、確定寫作范圍、寫作重點,減少偏題、跑題等情況的發生,提高了小學生的寫作效率。
三、 理解文本內容,認真選材
在文本教學中,教師經常指導學生總結文章的主要內容,中心思想,這是為了在過程中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還包括提取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的能力、做出判斷的能力和總結概括的能力,因而這些能力對寫作能力的培養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幫助。如《秋天的雨》這一文本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利用提問的方式進行導入:同學們喜歡秋天嗎?那秋天的雨呢?你們知道和秋天有關的事物嗎?這時學生會爭先恐后地回答出自己的想法和答案,教師便可以導入新課,告訴學生下面我們將一起探索這篇課文,看看文章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又是怎么描寫的,借用了怎樣的材料。在剖析完文本內容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概括總結,發表自己的意見,并為學生講解在今后的寫作中,審清題意。確認題目以后,在材料和案例的選取上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圍繞文本中心選擇材料,懂得篩選出與中心內容相關的材料,舍棄無關材料。如文本描寫的是秋天的雨,那么秋天的樹葉、花朵、果實等都是有關材料,而春天的柳絮、夏天的烈日、冬天的雪花等就是無關材料。
第二,選取熟悉有意義的材料。如文本通過對黃黃的葉子、金黃的田野、橙紅的果樹的描寫,解釋了為何將秋天的雨比喻成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既有貼合生活的舉例,又有寫作技巧的使用,使文本讀起來清晰明了,心曠神怡。
第三,題材要新穎,有吸引力。好的題材會增加文本的感染力,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所以在日常文本的學習中,學生可以多讀多積累。如“菊花仙子得到的顏色就更多了,紫紅的、淡黃的、雪白的……美麗的菊花在雨里頻頻點頭”。這樣的句子讀完以后給人以美感,仿佛身臨其境一般,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總之,選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可以通過展示講解一些選材新穎的文本,對學生的寫作進行相應的指導,來解決學生選材困難、材料貧乏、無話可寫的難題,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寫作能力。
四、 抓住文本特點,練習謀篇布局
許多文本在寫作特點和技巧上都有明顯的特色,值得學生的推敲和借鑒。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發現文本的特點,針對性地進行隨堂練習模仿。如《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一文本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先利用多媒體軟件播放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景象,并在播放結束后詢問學生:“在視頻中看到了什么?有幾個季節的描寫?”學生會踴躍發言,說出自己的所見所想。教師可通過總結學生的答案,告訴學生在寫作時,不能盲目沒有規律,應該有一定的寫作順序,這樣文章讀起來才能朗朗上口,內容的表達才能清楚明白,有自己的文章特色。比方說:有明確的中心思想,突出文本特點,主次分明。事物描寫上,通過時間、地點、材料選取來突出重點。寫作順序方面可按照時間順序描寫,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是按一年四季的時間變化來寫的,使文章結構清晰,布局明了。以此為參照,引導學生練習,擬定《美麗的家鄉》課題,根據時間順序,抓準家鄉一年四季不同變化的特點,進行寫作。
五、 巧用文本留白,展開想象
文本中,作者常常通過留白的方式,將一些內容留給讀者自由想象。這樣含蓄的表達方式,為學生想象力的發揮,思維的擴展延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通過對留白的豐富想象、填充畫面,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吸收,還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提高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