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婷婷
摘 要: 識字教學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尤其是新課改的實施,對學生的識字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二年級學生所需了解的漢字量達到1600個左右,其中會寫800個;到三、四年級學生需要掌握的常用漢字就需達到2500個左右,會寫1800個左右;到五、六年級學生所需掌握的漢字量就需要達到3000個左右,會寫2500個左右。低年級階段是學生打基礎的關鍵時期,因此,加強對低年級段學生系統識字教學的重視是非常必要的。文章就新課程理念下,提升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識字教學;小學語文;低年級
一、 引言
識字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的基礎,學生的識字能力可直接影響到其后續各學科的學習效果,教師必須要予以充分重視。特別是新課程理念下,低年級識字教學任務更加艱巨,強化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培養的重視,保證學生識字率及教學質量十分必要。這也就要求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識字教學策略,結合小學生的性格特點、識字規律及漢字規律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以提升教學效率。
二、 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現狀
(一)教學模式單一
當前我國低年級識字教學模式多較為單一,教師往往是以單一、機械的方式來引導學生認識漢字、記憶漢字,這種死記硬背的方式較為枯燥、乏味,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同時在進行識字教學復習時也多是以聽、說、讀、寫的方式進行,并不符合小學生的性格,長此以往必然會影響教學效率。
(二)忽視個體差異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其性格特點、接受能力、思維能力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在開展識字教學時也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充分考慮,結合學生情況合理地選擇教學方式、教學內容,設置教學目標,真正落實因材施教。然而當前小學階段識字教學中多數教師仍然未充分重視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多是以統一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任務來開展教學,這就很難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影響教學效果。
(三)不注重自主學習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教學目標,但是當前教學中仍存在有部分教師為了完成教學活動及教學任務,在教學中多是要求學生進行記憶,忽視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時間較少,長久下來極易影響學生對于識字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三、 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
(一)遵循漢字結構規律教學
漢字的數量非常龐大,結構也相對較為復雜,小學低年級學生剛剛開始接觸漢字,學習起來難度相對較大。但是漢字的形成也并非雜亂無章的,而是有一定規律可循。因此,在開展小學低年級學生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充分發掘漢字結構的規律,并結合漢字的規律,通過“形象、指事、會意、形聲”等構詞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以達到提升漢字教學質量及效率的效果。
比如,在進行象形字教學時,教師就可以結合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認知程度低、認識事物簡單等特點,以形象化的方式來展示所教的漢字,以板書或者多媒體投射方式來向學生呈現漢字原本的樣子,引導學生對呈現的圖片進行認真觀察。教師則需加以引導和啟發,從而讓學生能夠以圖片的形象及特點來猜測圖像所對應的漢字,然后再引導學生進行書寫。通過“追本溯源”的方式來引導學生認識漢字,能夠加深學生對于漢字的印象及認知,讓學生更深刻地記憶所學漢字,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學習“日、月、山”等漢字的時候,就可以這種方式,為學生呈現漢字的原本樣子、發展過程等,在加深學生對漢字記憶的同時,豐富課堂內容,拓展學生的認知度,讓識字教學變得更為豐富,更具深度與廣度。
再比如,在進行會意字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漢字拆解的方式來認識漢字,猜測各部分的意思,然后再將拆分開的部分進行組合,以加深學生對漢字的理解和記憶。如在學習“休”時就可以拆分為左右兩部分,左邊為“人”,右邊為“樹”,人累了,靠著樹歇息即為“休”;學習“歪”時可以分為上下兩部分,不正即為“歪”;學習“眾”時就可以拆分為三個“人”,即人多即為“眾”。這樣通過漢字拆分的方式進行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會意、理解漢字的構成。當然,教師在進行漢字構造講解時,需注意不可憑空想象、任意曲解,一定要遵從漢字的結構規律,以防講了一個,亂了一片,增加學生后續學習的難度。
(二)遵循兒童識字規律教學
〖JP2〗6歲左右是兒童學習語言的重要時期,而讀寫訓練則是兒童早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讀寫是學生學習其他知識的基礎,也是學生獨立學習的基礎,在小學低年級段學生學習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遵循兒童識字的認知規律,加強對學生識字教學的重視,幫助學生打好學習基礎十分必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加強對下述幾點的重視。
第一,突出教學重點。小學低年級段學生的認知能力較差,對于漢字結構的認知較少,在學習初期很容易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比如,很多學生會將“少”字最后一筆撇寫反方向,將“3”寫成向反方向的開口。故而,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加強對字形教學的重視,幫助學生建立音、形、義間的聯系。
第二,降低識記難度。小學低年級段學生年齡小,在記憶漢字字形方面往往覺得很吃力。
因此,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盡量以靈活方式開展教學,簡化記憶程序、減小記憶單位數量,以降低識記字形的難度,提升識字教學效率。
第三,重視合作學習。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從而在提升識字教學效率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嘗試進行課文閱讀,對于不認識的漢字除了利用拼音認讀外,還可請教小組里的同學或者老師,讓學生在相互幫助、相互協作中共同完成閱讀任務。通過合作學習的開展,促使識字教學活動更為豐富,在提升學生參與熱情的同時,促使學生的合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從而逐漸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