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淑萍
摘 要: 隨著素質教育以及新課改的持續深入,小學英語故事板塊教學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由于小學中年級學生自身的年齡特點,其具有好奇心強以及想象力豐富等明顯特點,采用思維導圖可以更好地利用線條以及圖畫來形成一種發散式的結構,使得英語知識中的抽象思維以及形象思維能夠更好地結合在一起,穩步提升英語故事板塊的課堂教學效率以及教學質量。因此,文章首先對思維導圖以及故事板塊教學的基本概述加以明確;其次,對思維導圖在小學中年級英語故事板塊教學中的作用展開深入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思維導圖在小學中年級英語故事板塊教學中主要的應用措施。
關鍵詞: 思維導圖;小學中年級;英語故事板塊教學;應用研究
一、 引言
在當前的小學英語教學中,部分小學生在進入中年級后,其在英語故事板塊的復述方面較為困難,并且還有著很快的遺忘速度,這就給小學中年級英語故事板塊教學的開展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而采用思維導圖方式可以更好地將那些零散的知識有效結合到一起,使得那些放射型的思維過程以及思維結果能夠轉變為一種可視化的工具,進一步培養學生自身的知識構建能力以及高級思維技能,穩步提升小學中年級英語故事板塊的教學效率以及教學質量。
二、 思維導圖以及故事板塊教學的基本概述
(一)思維導圖的基本概述
思維導圖在本質上屬于一種思維工具,其主要就是以層級作為基礎所在進一步展開的,從主要的一級主體出發,展開了多種分支,并借助圖形、色彩以及關鍵詞等,將抽象的思維痕跡轉變為可視化的圖像結構,利用人體大腦之中的語言來更好地思考問題,從而在最大限度上激發出大腦的創造力以及想象力,有效培養學生自身的高級思維能力以及知識構建能力。通常情況下,思維導圖就是將核心的主題概念放置在圓圈等符號之中,并將其與主題概念更好地連接在一起,在具體的連接線上標注好不同概念之間的關系。在思維導圖的主要圖表結構當中,具體包括連接詞、節點以及連線這三個主要部分,其中的連接詞是對節點之間關聯性進行表達的文字標注內容;節點則是在方框或是圓圈之中的基本概念;連線所表示的就是不同概念之間的意義聯系。而借助思維導圖所展開的教學,具備顯著的演繹性特征,運用了左腦詞語、數字、邏輯以及右腦的空間意識、色彩、符號等,能夠為不同的知識構造提出完全不同的視覺表征。而思維導圖的主要分類,主要有循環圖、T形表、蛛狀圖、魚骨圖以及故事板等。
(二)故事板塊教學的基本概述
故事板塊教學就是利用故事來更好地表達教學內容,從根本上實現句不離偏、詞不離句的目標,在聽取故事的過程中同時聽取英語,講故事的同時講英語,更好地激發出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積極性。顧名思義,故事板塊教學就是將故事作為主要的素材,并將故事內容的呈現、評價以及分析作為載體。而在小學英語的故事板塊教學中,主要分為兩個部分,首先就是在各單元學習內容的開篇部位將圖文加以結合,進一步呈現出單元的新知識,也就是基于故事所展開的教學;其次就是將那些具有趣味性特征的故事置于單元的結束部位,將其作為單元知識的補充以及鞏固,這種方式也被稱作故事閱讀教學。因此,在小學中年級的英語故事板塊教學中,就要將故事作為主要載體,更好地呈現出單元內容以及學習要點,采用多樣化的方式來理解故事,進一步提升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程度。
三、 思維導圖在小學中年級英語故事板塊教學中的作用
(一)提升數據信息的獲取能力,激發出學生的聯想能力
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其在本質上就是在一個單一文本中提取數據信息的過程。因此,教師可以向學生合理地將這一過程進行展示,為學生提供出一個在材料中獲取信息的案例,并及時觀摩教師在教學中如何獲得相應的數據信息,深入分析所用故事材料中的邏輯關系以及核心概念,穩步提升學生自身獲取數據信息的能力。另外,思維導圖還可以將那些較為零散的觀點以及智慧更好地融合成一個系統,使得學生可以在其中進行自由聯想,充分激發出學生自身的創造力以及想象力。
(二)突出重點內容,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一方面,在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小學英語故事板塊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將小學生自身的精力集中在那些關鍵的知識點之中,防止在那些無關緊要的教學內容中浪費時間,使得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時間來學習重點知識;另一方面,思維導圖還可以通過有效的概念意義以及概念框架的建立,進一步形成一種強有力的識記工具,為后續各項教學內容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改善信息加工方式,強化學生邏輯思維
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其主要就是根據英語教師對于課文內部邏輯關系所進行的一種判斷。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思維導圖最為基本的呈現方式就是板書,教師在書寫板書時,能夠更好地向學生展現出其中蘊含的邏輯關系,并且學生在這種構建思維導圖的階段中,也深入體現出了自身主動化、個性化的數據信息加工過程以及知識構建過程。
(四)促進學生對故事的深刻理解
在小學英語故事板塊教學中合理運用思維導圖,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采用思維導圖后,可以更好地將英語故事板塊教學中那些較為復雜的知識內容詳細劃分為多個便于理解記憶的小板塊,穩步提升學生自身的記憶能力。除此之外,思維導圖的運用還可以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在實際英語表達中更好地突破那些難點內容,從而獲得更加優異的英語表達能力。
四、 思維導圖在小學中年級英語故事板塊教學中的具體運用措施
(一)生長式思維導圖的運用
生長式思維導圖,其主要就是按照時間的推移,呈現出一種螺旋上升的知識形態的繪制方式。舉例說明,在小學中年級英語故事板塊教學中,在對animal這類單詞的教授過程中,最開始為animals on the farm,而則后是animals in the zoo,這些在本質上都屬于land之中的動物,再到更高年級之中的animals in the wild,可以明顯看出其呈現出一種層層拓展的狀態。同時,這種生長式思維導圖,還可以詳細劃分為片狀生長以及點狀生長這兩種不同的方式,其中的片狀生長在中年級英語故事板塊教學中更加適用,其在點狀生長的基礎之上,內部的主題詞也在逐漸增加,并且在性質方面也從原本的詞匯向著句式以及短語的方向發展,能夠更加完整地呈現出英語故事板塊的相關性以及聯系性。例如Halloween,學生就完全可以將故事按照具體的層次進一步劃分為多個板塊,使得不同的細節能夠更好地連接在一起,讓學生構建出獨有的知識框架,進一步優化故事模塊的教學內容。除此之外,生長式導圖也是當前小學中年級英語故事板塊教學中運用較為廣泛的方式,能夠在培養學生自身發散性思維的同時,鍛煉學生分清支線以及主干的基本能力,其不僅適用于復習階段的歸納整理,同樣也適用于新課時教授過程中的思路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