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培峰
摘 要: 現階段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表現出教師教學辛苦,學生學習辛苦的現狀,深入分析,主要原因還是教師教學方法不正確,導致物理教學的課堂效率降低。初中物理的教學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各種物理現象,通過物理實驗,探索物理知識,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實現初中物理的教學有效性,對學生的自身發展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初中物理;核心素養;實效性研究
初中物理在初中的教學中,被冠以“副科”這樣的稱號,教師和學生普遍存在著對物理學科不夠重視的情況,各項教學內容和活動的進行,都表現為為了教學而教學,為了實驗而實驗,為了考試而考試,對物理學科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到位。筆者將依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探索提高初中生物理核心素養的實效性手段。
一、 提高教師課堂提問技巧,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一)聯系實際生活設計問題,提高學生善于觀察的核心素養
教師課堂提問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關鍵一環,通過教師提出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幫助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學習,帶動學生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來,獲得啟發、掌握知識。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課堂上提出的問題應該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這樣才能使學生對問題更感興趣,對物理知識更感興趣,意識到物理學習與生活的關聯性,更能參與到課堂的討論中來,在實際生活中,更多地對生活場景予以關注,養成善于觀察的好習慣。比如,在《科學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這一章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能夠很好地與學生實際生活中的情境相關聯,這樣進行提問:“大家每天都是通過語言進行社會交往,還能夠唱歌,模仿各種動物,這是因為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聲音,才能夠讓我們表達的內容被對方聽見;同樣,在生活中,我們也能聽到別人的話語,能夠聽到教師布置的作業,能夠聽到媽媽叫我們起床,能夠聽到偶像發表的新單曲,能夠聽到風聲雨聲和鳥叫聲,這些都是因為我們接收到了聲音,也就是說聲音開始了傳播。那么聲音究竟是怎么產生和傳播的呢,為我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這么大的便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和探討吧!”從學生非常了解、每天接觸的生活場景和實際問題出發,進行提問,能夠使學生對所學習的新知識產生更多的聯想,形成更加直觀的印象,這樣引出的教學內容,能夠更加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生活中也會對生活場景進行更多的觀察,發現其中的物理問題。
(二)設計的問題要循序漸進,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物理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初中階段學生的個性特點,幫助學生更好地獲取知識,更輕松地掌握知識。在問題的設計上,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已知向未知進行過渡,盡量形成問題之間的彼此關聯,使問題的設置遵循初中生的邏輯思維規律,從而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鍛煉和提升。對于一些基礎概念的問題,教師可以設置簡單的問題引導;而對于一些綜合性較強,需要歸納整理和比較總結的內容,教師就應該設置一組問題,引導學生一步步通過回答,得出結論。問題其實就是對初中生的一種提示。比如,在學習《運動的世界》“動與靜”章節的內容時,顯然,學生對一個事物在運動狀態還是靜止狀態是能夠及時做出準確判斷的,教師可以直接進行提問,讓學生來回答。但是出現兩個物體時,對于看似在動卻是靜止的或者是看似靜止其實是運動的,這種相對靜止和相對運動的狀態就很難去判斷。這時候,教師就應該進行適當的引導,一個物體、一個物體的運動狀態逐步分析,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得到答案。這樣循序漸進的問題設置,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好的思考空間,讓學生跟隨著教師的引導進行思考,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會學生進行問題分析思考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 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團隊意識
小組學習的目的是為了使物理課堂更有學習氛圍,給學生更多的討論機會,進行思維碰撞,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通過小組成員的互相幫助,達到每個學生能力的提升,對初中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起著很大的作用。但是教師需要合理地進行小組成員的分配,發現每個學生的優勢和劣勢,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家庭環境、性別特征、學習背景、知識掌握情況等,形成綜合性小組,便于學生之間的優勢互補,共同進步。比如,有的同學實踐操作能力強,但是很馬虎;而有的同學心思細膩,考慮全面,但是動手能力較差。把這樣具有互補性的學生分到一個小組,可以保證整個小組的學生水平,使小組的合作效果倍增。在小組活動中,為了充分提高小組活動的有效性,教師應該對小組內的學生有明確的分工設置,幫助學生在小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提高整個小組不同成員的參與度和小組成員之間的配合度。比如,在進行《學習使用天平和量筒》的實驗時,教師要對小組成員進行任務分工,讓學生承擔不同角色,共同配合完成實驗內容。當然小組內成員的分工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在不同的實驗中,引導學生進行角色的轉化,使每個學生得到全方位的鍛煉,對實驗的每個環節都有自己的收獲。在每學期也可以對分組進行重新的劃分,讓每個學生除了嘗試到不同角色外,也適應不同的學習環境,不同的合作伙伴。在不斷的小組合作中,對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進行提升,教會學生互幫互助,相互配合。除此之外,在實驗的過程中,會發生許多突發情況,學生會與其他的同學在活動的過程中發生肢體的接觸、語言的摩擦等。在這種時候,教師要注意引導,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在物理教學中做一個高素質的學生。在物理的課堂上,要遵守課堂的秩序,樹立規則意識,不能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打鬧,影響教師的課堂進度。在課堂上其他同學回答錯問題時,不能夠嘲笑,要及時指點和幫助,或者是自己要引以為戒,提高自己的物理學習能力,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打造一個高道德風尚的物理課堂。
三、 通過物理實驗開展,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實驗教學對學生更有針對性,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果,為實踐教學提供更多的機會,為每個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提供更廣闊的平臺。初中物理是一門生活化的學科,加強教學中實驗環節的設置,才能夠使物理的實用性得到充分的顯現,讓學生學有所用,在實驗教學的物理實驗課堂上可以更好地將理論和實踐進行有機結合。比如,在進行《連接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相關實驗的內容時,不同學生的掌握程度和動手實踐能力是不同的,教師應該進行分組實驗,以保證實驗開展的效率。針對每組學生不同的實驗效果和進度,對實驗的任務進行針對性的布置,達到訓練的目的。要求每個學生在小組實驗的過程中完成電路的串聯和并聯方式,自己動手獨立完成物理實驗,其他的學生進行指導。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能夠對學到的知識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在觀看其他同學的操作過程中,學生也能夠有效地避免出現過的操作問題,提高物理知識掌握的同時提升自己的動手能力。對于小組中一些動手能力和理解能力不是很強的學生,不敢進行操作,教師應該到小組中進行指導,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完成實驗,在實驗中進行錯誤的糾正,給予更多的關注,提振學生的自信心。在完成實驗之后,要求學生對此次的小組實驗進行復盤和總結,反思其中存在的操作問題,明確自己是不是真正地掌握了其中的物理知識,加深學習記憶,在不斷的實驗中,提高實踐能力,做好對所學知識的應用,確保物理實驗的效果性。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給予不同的關注,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在實驗中,讓每個學生通過動手實驗進行更好的學習,得到符合自己發展要求的個性化的發展,讓每一個學生在物理的實驗課堂上都能得到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