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慧
摘 ?要: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明確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作文教學的開展,并不斷創新作文教學方法,以此優化作文教學活動,從而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進而切實地提高小學作文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寫作水平。筆者針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究與分析,提出了創新與發展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有效策略,希望有助于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語文教學
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作文教學活動的開展流于形式
現階段,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和家長都以為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需要多通過閱讀積累寫作的素材,多背誦優秀范文。教師通常會指導學生將自己背誦下來的優美的詞句運用到自身的作文中。這種偏形式化的作文教學,很容易制約學生的思維,致使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難以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二)學生的寫作水平有待提高
相關調查顯示,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課堂上存在著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很多學生在寫作訓練時,經常撓頭咬筆,不知該從何下筆。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平時缺乏寫作素材的積累,在寫作時沒有靈感,長此以往,學生很容易對寫作產生厭煩和恐懼的心理。
(三)缺乏真情實感的表達
由于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作文教學活動時,側重范文的背誦,學生會生搬硬套地應用于自身的作文中,缺乏真情實感的表達,這也是學生進行寫作時的短板。學生的作文經常出現詞不達意、空話連篇的情況,長此以往很難實現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提高。
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創新方法
(一)開展生活化作文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對于學生來說,寫作的靈感大都來源于實際生活。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平時應該引導學生多觀察生活,在生活中不斷地積累寫作素材,針對積累的素材進行總結和分析,隨后自主展開寫作訓練。在具體開展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作文教學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結合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場景、人和物來引導學生進行寫作。
(二)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若想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必須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地積累寫作素材。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講《海上日出》一課時,很多學生都會在腦海中出現海上冉冉升起紅日的美麗景色,一些學生也會感悟到學習的過程就如同日出一樣。教師應該對學生的這種發散性思維給予肯定和表揚。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有關景色描述的文章,以供學生進行課后閱讀。在下一次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地講述通過閱讀獲得的感受。
從目前學生的寫作實際情況來看,學生的作文很難充分表達出自身的真情實感,內容比較空洞。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很難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難以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和技巧,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積極地創新和發展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以此切實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責任編輯:莫唯然)
參考文獻:
[1]孫鵬. 有道作文,無難可阻——小學作文教學方法新探[J]. 學周刊,2020(24):92-93.
[2]莫樂莫日. 關于小學蒙語文作文教學的研究[D]. 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