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琴
【摘要】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不斷滲透。數學是高中階段的重要科目,也是一門具有理論和實用價值的學科,在高考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另一方面應當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加速對學生理論應用能力的培養.由于教學方式單一,教師沒有清晰掌握數學知識的脈絡,在備課中也沒有進行多元化的教學設計,缺乏對先進教學技術的吸收,導致了當前高中數學的教學質量不高.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數學;融合應用
【基金項目】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探討信息化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課題立項號GS[2020]GHB1584
引文:進入高中階段后,數學學習的難度較之前加大.課程改革要求高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必須要學會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應加大教學環節中探究性環節的比例,讓學生有時間深刻認識數學知識,突破傳統教學思維的限制,打破課堂的封閉化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全面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由此可見,信息技術對于高中數學教學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圍繞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教學的融合應用展開論述,希望能為高中數學的教學發展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
一、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當中的價值
將信息技術運用到高中數學的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具體來說,信息技術能夠幫助教師創設數學教學的良好氛圍,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傳統的數學教學當中,教師一般都是通過“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進行課堂導入的,這種教學方式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熱情減退,也不利于數學教學的有效性的提升,同時抑制了學生創新探究能力的發展.將信息技術融入高中數學教學,能夠有效地將多種教學資源運用于課堂教學,改變了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利用更形象的圖片、視頻、音頻等多種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同時,高中數學理論知識相對來說難度較大,在思維上也比較抽象,且高中階段的學生課業壓力較大,數學思維邏輯正處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認知能力也尚不成熟,利用信息技術展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能夠有效地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解決學生學習過程當中的思維障礙.利用其強大的搜索、編輯等多種功能,能夠超越傳統課堂的局限性,發揮出其特有的優勢,使數學知識更加直觀、立體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除此之外,課程改革要求高中數學教學不僅要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還要使學生學會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當中的問題.故教師應采取科學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意識,建立正確的數學認知,利用多媒體支撐之下的多種新型教學模式為學生打造出完整的課堂學習體系,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
二、信息技術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信息技術的背景下,當前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是對多媒體教學的過度依賴和使用.利用信息技術的手段開展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應當在合理的限度內進行,同時教師應當采用合適的教學手段展開多媒體的運用.多媒體技術滲透在高中數學教學當中固然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打造優質的數學課堂,但是一旦存在過度依賴的現象,就會出現本末倒置的弊端.很多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展開教學時僅僅是機械地將教材知識以多媒體的方式展現出來,并沒有從根本上將教學大綱中的教學任務和多媒體課件結合起來,導致學習的分散化,反而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其次,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沒有針對學生的特點展開個性化的教學設計,也沒有為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和探究時間,這也是阻礙課堂效率提升的主要障礙.利用信息技術展開高中數學教學的重點應當是改善傳統的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的教學優勢,為高中數學教學提供充沛的教學素材,解決傳統教學中高中數學知識過于抽象化的難點.如果教師沒有對多媒體技術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一方面會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會使效果適得其反.除此之外,當前的高中數學教學課堂缺乏師生互動.教師沒有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也沒有形成教學相長的緊密聯系,這就會造成信息技術在利用過程中的不順利,還會導致課堂教學效率降低.
三、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教學的融合應用策略
(一)抽象的知識形象化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應當充分體現教學難點,將抽象的知識變為形象的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高中數學學習邏輯性較強,很多知識點具有抽象性,因此對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要求較高,在開展教學時,教師應當把握循序漸進的原則,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教學的多重優勢,展開動態化的數學課堂教學,加強對課堂環節的設計,務必使數學課堂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大膽地從多個不同的角度求證問題.采用信息技術進行數學教學能夠對抽象的知識進行形象的模擬,幫助學生在腦海中構建知識模型,提高其空間想象能力.例如,在“三角函數”的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新課標教學大綱的要求加深學生對三角函數的幾何理解,在學習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三角函數的周期性和圖像時,還要理解三角函數的最大值、單調性,利用信息技術和先進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對三角函數進行數學建模.教師可以利用視頻、音頻、圖畫等多種方法打造三角函數數學模型,更加精確地解釋三角函數的有關問題,幫助學生理解三角函數的本質,幫助學生分析參數變化對三角函數圖像的影響.信息技術動態化的展示形式,可以使學生跳脫煩瑣的運算,擁有更多的時間去探索三角函數的變化規律,洞悉三角函數的變化本質,還可以利用數值的近似值對三角函數模型進行設計,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二)優化數學教學方式
信息技術融入高中數學教學,能夠改變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從而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上文已經提到,傳統的數學教學理念通常采用“填鴨式”教學方式對知識進行單向灌輸,這種教學方式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也不利于突出教學重難點,導致數學學習缺乏有效性,學生的數學成績無法得到有效提高.而將信息技術運用于高中數學教學,可以從本質上轉變文字教學的面貌,其采取視聽結合的形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多重感官的參與,為學生打造多元化、開放型的數學教學課堂,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教學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有利于數學課堂效率的提升.比如,在“恒等變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從基本的公式推導出變形公式.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感受到演繹推理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在恒等關系當中的運用.利用微課MOOC等教學模型在教學中導入生活化的實例,可以為學生引入周期現象,引出三角函數的正弦、余弦公式,并對知識進行不斷拓寬,體現了多媒體教學資源儲備的豐富性.
(三)建設教學情境,設計教學評價
要想將信息技術的教學手段和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相互融合,打造良好的教學情境,應將教材的知識內容和先進的教學手段相結合,讓多媒體教學真正改變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模式,增加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使學生深入理解數學學習的實用性價值,激發學生的知識探求欲望.在良好的學習氛圍影響下,師生之間可以建立互相溝通的平等師生關系,以促進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便于教師結合學生的反饋,改進教學環節,突出教學的針對性,從而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篩選合適的教學方法.除此之外,還應建設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在教學評價當中增加關于學生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數學探究思維能力等多方面的指標.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采用信息技術的教學方式,可以幫助教師對學生本年度的學習成績和學習狀態進行客觀、全局性的評價和考查.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當中的優越性,可多方面提升信息技術背
景下高中數學的教學效果.
結 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教學的融合應用具有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優勢,教師應當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優化數學教學方式,建設教學情境,設計教學評價,全面發揮信息技術的教學價值.
【參考文獻】
[1]劉曉丹.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融合的教學應用探究[J].科技風,2020(29):22-23.
[2]徐海曼.應用信息技術優化高中數學問題導學教學的實踐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20.
[3]劉曉慶.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融合的教學應用研究[J].科技資訊,2020,18(13):109,111.
[4]高先勤.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融合的教學應用[J].科學咨詢,2020(6).
[5]朱敏杰.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融合的教學應用研究[J].才智,2019(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