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芳鴻
摘要:讀寫結合一直以來都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讀寫結合是符合語文教學特點的,教師充分利用讀寫結合之間的關系可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實現良好的語文教學目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把讀寫結合貫穿到整個課堂上,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語文知識運用能力等。但是,如何實現讀寫結合呢?本文文章將就此問題展開討論和分析,并提出具體的教學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讀寫結合已經成為語文課標所倡導的理念,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應用能力的重要手段。著名作文學家丁有寬曾經說過,“讀寫結合、事半功倍,讀寫分離,兩敗俱傷。”充分說明了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的,是相互促進的。所以,作為語文教學者一定要重視讀寫結合這一重要課題的研究,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閱讀,在閱讀中感悟,然后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悟書寫出來。在這樣循序漸進地、系統的讀寫訓練中,學生的思維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及寫作表達能力等都能得到有效訓練。所以說,小學語文教學一定要注重閱讀和寫作的有效結合。下面筆者將從以下幾方面粗淺地談談該如何有效地進行讀寫結合。
一、廣泛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大量地閱讀能激活學生思維,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學生的情感,更是學生積累素材的有效途徑。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常常在作文寫作過程中遇到困難,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的寫作素材積累較少。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廣泛閱讀,只有多閱讀才能廣泛采擷素材,才能獲取大量知識,從而為寫作奠定良好基礎。
比如,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會鼓勵學生大量閱讀文章、刊物或者適合的書籍等,以多種有趣的讀本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并引導學生相互交流閱讀心得,讓學生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另外,我還會鼓勵學生把自己閱讀過的美文美句摘抄下來,閑時可讓看看,這樣不僅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會積累越來越多的素材,可大大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二、運用仿寫,促進讀寫結合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教師一定要重視讀寫之間的關系,善于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讀寫結合訓練。仿寫作為讀寫結合的有效訓練形式,是讓學生仿照文本的結構特點、寫作形式進行改寫、編寫,是學生向寫作邁出的至關重要的一步。這一過程中需要學生以一種新的思維對文本內容進行重新建構與表達,從而形成自己的知識,這一過程中有利于學生讀寫能力得提高。因此,教師可靈活運用仿寫來進行有效的讀寫結合教學。
比如,在《桂花雨》這節課的教學中,文章中有“桂花還是故鄉的香”這樣一句話,作者把對故鄉的情感在這句話中很具體地表達了出來。為此,我就抓住這一表達形式讓學生進行讀寫結合訓練,首先板書“桂花還是故鄉的香。”然后問學生:“當你有一天離開了自己的家鄉,你會有什么樣的情感和想法?大家模仿這句話來寫一寫吧。”不一會就有學生模仿這個句式寫出來自己對家鄉的情感,如有的學生這樣寫:“梨還是家鄉的甜。”有的學生這樣表達對家鄉的熱愛:“人還是家鄉的親。”還有的學生借助月亮來表達對家鄉的情感,“月亮還是家鄉的圓。”等等,學生精彩的表達呼之欲出。通過仿寫不僅能促進讀寫結合教學,還能打開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在仿寫過程中靈活寫作,從而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三、結合生活,強化讀寫認知
知識源于生活,日記是記錄生活的一種良好形式,也是訓練學生寫作訓練的有效途徑。由于小學生思維及認知特點的限制,他們常常會忽視對生活的觀察,不注意對生活中素材的積累和運用,為此,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認真觀察生活 ,并通過寫日記的方式記錄生活中的點滴,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深入剖析,或者結合生活對所學課文進行分析,養成良好的習慣,繼而為學生讀寫能力的增強提供保障。比如,在學習了《落花生》這篇課文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尋找一些物體來認真觀察,并嘗試以物喻人的方式進行寫作,寫出自己的真實感想,同時也可仿照課文中的寫法進行寫作,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再次學習課文中的寫作技巧,而且能啟發學生將生活與寫作相結合,提高學生的讀寫意識。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有效的讀寫結合教學手段對提高學生讀寫能力、語文素養都有著重要意義。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尋找讀寫結合的銜接點,以恰當的手段和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讀寫結合訓練,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領悟語言精髓,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從而促進學生運用語言表達,提高學生的讀寫綜合能力,從而真正提高讀寫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溫忠.讀寫結合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39):43-44.
[2]馬鴻平.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策略初探[J].學周刊,2021(18):57-58.
[3]張冬梅.小學語文課堂讀寫結合教學的問題分析與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35):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