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婷婷 歐陽超群
摘 ?要:多元智能主要是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尋求全面而均衡的發展。本文闡述了多元智能與高校新媒體育人功能的內涵,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探究了多元智能理論下高校新媒體公眾號育人方案,并從理論創新、內容優化、資源整合和機制革新四個維度提出工作建議。
關鍵詞:多元智能;新媒體公眾號;思想政治教育;融媒體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1)07-0-02
一、多元智能與高校新媒體育人功能
(一)加德納關于智能的內涵
加德納教授(Howard Gardner)在著作《重構多元智能結構》中完善了智能的定義:人是擁有多元化能力的,個體智能存在差異,有潛力也有弱點,必須關注學生個體智能的差異,開發學生的多種智能,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1]。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與生俱來都在某種程度上擁有八種以上智力潛能:音樂、身體、邏輯、言語、視覺、人際、自知和自然,與之相對應的就是:節奏智能、動覺智能、數理智能、語言智能、空間智能、交往智能、自省智能和觀察智能。
(二)融媒體
在互聯網升級換代的契機下,伴隨“新媒體(new media)”“多媒體(multi media)” ?“自媒體(we media)”“全媒體(omni media)”的出現,“融媒體”應運而生[2]。融媒體強調的是“融”,即各種平臺之間的融合以期達到最大的傳播效果。融媒體主要在傳播學、新聞學領域進行研究。在筆者看來,高校校園育人工作也可利用這一理念進一步完善,促進教育與多媒體的有機融合,從而使學生全面發展。
(三)高校新媒體育人功能
融媒體時代到來,作為高校只有順應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才能占據意識形態前沿陣地。高校校園媒體在發揮“外塑形象、內聚人心”宣傳功能的同時,育人功能越來越凸顯[2]。《2019年高校新媒體觀察報告》顯示,近八成大學生關注新媒體公眾號,校園生活進入微時代。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者更要擁抱新媒體時代,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推進新生代。
二、多元智能理論下高校新媒體公眾號育人方案
(一)音樂——節奏智能
為了促進音樂智能的發展,學校公眾號通過微信、微博公眾號分享校歌[1],并不斷創新活動方式。例如,“醫高專校歌MV,青春版VS傳統,總有一款適合你!”并發布投票“為你心儀的校歌MV(青春版和傳統版)”吸引全體醫高專人的注意。通過音頻、視頻和文字的方式促進初來乍到的新生對學校、專業和教師的了解,更激起畢業生對母校的懷念,廣大師生不僅踴躍參與投票,更在評論區里留下對學校的祝福和期盼。例如,“泉州醫高專,校歌代言人,沖鋒第一線”。這一專輯主要是介紹疫情期間醫高專的援鄂畢業生,他們身上所體現出來的精神正是校訓“精誠惠世”的生動體現,更是譜寫了一曲現實版校歌“白衣戰士之歌”。通過新媒體平臺旨在宣傳校歌,卻潛移默化地提升了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使其更深刻地理解校歌背后的含義。這樣的公眾號校歌分享不僅提升了學生音樂——節奏智能,同時發揮了新媒體公眾號的導向功能、教育功能和凝聚功能。
(二)身體——動覺智能
新媒體公眾號培養此智能創意在于緊跟潮流,如“天天兄弟同款,我也要”的體能測試,宣傳學校健康管理實訓室擁有“天天兄弟”同款體適能測試設備,號召學生參與,以此了解自己的肌力、平衡力、反應力、柔韌性和心肺耐力等情況,并結合測試結果制定科學的運動建議。不僅提升了學生身體——動覺智能,同時潛移默化地發揮新媒體公眾號的網絡育人實效。
(三)邏輯——數學智能
新媒體公眾號為了有效提高邏輯——數學智能的發展,組織一些校園活動的頭腦風暴設計。例如,“看,漫畫”的“醫筆醫畫”漫畫設計大賽,全校學生熱烈參與,發揮自己的特長和想象力,將自己所學專業特點與藝術相結合,讓醫學與藝術碰撞,增強了醫學的趣味性,推動健康科普,讓“生僻”的醫學普及大眾,讓“冰冷”的醫學貼近人心,從而營造校園的良好氛圍。不僅提升了學生邏輯——數學智能,同時發揮了新媒體公眾號的導向功能、教育功能和凝聚功能。
(四)言語——語言智能
為促進該言語——語言智能的發展,新媒體公眾號創意有以下兩點:一是語言設計上,常用問句類型或者感嘆句類型博文[1]。比如,“誰家導員C位出道?”“2020級萌新:準備開學啦!”等,用這些文字來吸引、促進師生間的交流互動。二是設置話題,讓學生加入話題探討。比如,設置投票“攝影大賽:青春醫高專”讓學生廣泛參與進來,從而使其關注學校,產生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并用語言闡述和表達出來[1],不僅提升了學生言語——語言智能,同時發揮了新媒體公眾號的導向功能、教育功能和凝聚功能。
(五)視覺——空間智能
學校新媒體公眾號為了培養此智能,創意主要是將校園“圖形化、立體化、圖像化”。比如,微信公眾號有單獨的“實景校園”欄目,這是一種創新,把身邊的環境轉換到動態地圖里,會給學生不一樣的體驗。新生可以先了解熟悉校園環境,畢業生也可以通過這個地圖回憶曾經在校園里的美好時光。不僅提升了學生視覺——空間智能,同時發揮了新媒體公眾號的導向功能、教育功能和凝聚功能。
(六)人際——交往智能
學校新媒體公眾號在培養此智能的創意主要在于:提前通過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渠道公布新生對接信息,比如,“2020級萌新:準備開學啦”的文章中詳細介紹了每個學院輔導員的聯系方式以及咨詢方式,為初來乍到尚未謀面的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搭建溝通交往的平臺。不僅提高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更有利于促進人際——交往智能,同時發揮了新媒體公眾號的導向功能、教育功能和凝聚功能。
(七)自知——自省智能
為了促進該智能的發展,新媒體公眾號的創意在于“線上+線下”的緊密結合。線上通過對優秀畢業生的采訪號召學生學習先進模范,線下學生通過與優秀畢業生的交流答疑進一步思考自己的職業規劃和前進目標。例如,“@醫高專人:你的研究生學姐上線啦”“全省第二:‘榜眼學姐’帶你開啟學霸之路!”“她們回來啦!”等博文。不僅提升了學生自知——自省智能,同時發揮了新媒體公眾號的導向功能、教育功能和凝聚功能。
(八)自然——觀察智能
新媒體公眾號為了培養此智能創意在于在新媒體平臺發布一些大學生戶外素質拓展活動典型案例的圖片[1],如參觀閩臺緣博物館等,讓學生通過翔實的文字和豐富多彩的圖片以及生動的視頻了解自然,同時通過新媒體公眾號召集大學生團建的成員,鼓勵學生到團建中接觸自然,進而提高醫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1]。
三、工作思考與建議
多元智能理論不僅豐富并細化了人們對個體智能差異性的認識,還為融媒體時代網絡育人工作的具體實施提供了操作指南。為此,探究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理念創新、內容優化、資源整合以及機制革新等內容成為探究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選擇。
(一)理念創新提升關注度
多元智能理論提出,教育的直接目標是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理解,育人更是如此。在推動融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進程中,需要積極轉變多媒體管理者的理念,使其增強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認識與了解。與此同時,多媒體管理者要對學生的需求和心理價值取向進行分析,提升關注度。
(二)內容優化增強實效度
內容上,加德納認為“少就是多”,精簡優化內容,擯棄面面俱到,以便學生通過深度學習獲得真正的理解。高校新媒體公眾號應在內容上進行重組、編排和調整(如對內容的量和范圍、內容的深度和難度、內容的順序安排和進度等),同時兼顧對公眾號整體性、系統性的把握。另外,還要通過網絡育人的引領方式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增強多樣化內容的優化和整合。
(三)資源整合強化專業度
多元智能理論作為網絡育人方案的有力幫手,可以從以下方面來開展:提供多元的網絡訊息切入點(如敘述性切入點、數字切入點、邏輯切入點、存在性切入點、美學切入點、實際動手切入點、人際關系切入點等)。同時,還要積極掌握多媒體的使用方式和技能,多角度對信息和資源內容進行挖掘,合理建立起多媒體網絡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有機結合,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價值引領。
(四)機制革新提高協同度
作為醫學類高職院校,“醫教協同”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勢在必行。利用醫院和學校兩種不同的教學環境與教學資源,實現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無縫對接。
參考文獻:
[1]歐陽超群,等.多元智能理論視域下學生會微博公眾號網絡育人搭建腳手架實踐研究[J].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4):24-26.
[2]李小梅.融媒體視角下高校校園媒體育人功能的實現路徑研究[D].山東大學博士論文,2019.
(責任編輯:董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