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寬 朱金艷
◆摘? 要:數學中的創新能力就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種集想象和創造于一體的綜合能力,它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關鍵所在。而教師要做好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注重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可以提高小學生對數學知識地積極探索能力,進而培養其發散思維,對其數學能力地提升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思維;創新策略
創新教育是教育發展的趨勢。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創新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創新意識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新增的核心概念,創新意識的培養是現代數學教育的基本任務,應體現在數學教與學的過程之中。小學數學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一個重要途徑,同時也具有明顯的優勢。就數學這門學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而言,主要是指:“對自然界和社會中的數學現象具有好奇心,不斷追求新知,獨立思考,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呢?
1教師要做好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只有擁有創新精神的民族才是最具發展力的民族。時代在召喚真正有思想,有個性的老師。不同教學水平和教學思維的教師,成就不同的學生,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思維方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思維和學習效率,因此,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首先要從提高小學數學師資隊伍的綜合素質做起,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不斷尋求機會提升自我,完善自我,首先要培養自身的創新型頭腦,? 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要不斷積累實踐經驗,為小學數學教學儲備足夠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其次,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藝術,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要能夠運用創新性的教學方法將自身的數學知識傳授給學生,采用富有創意和新穎獨特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用自身的創新思維來幫助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并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啟發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創設生活情境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最后,新課程理念下,教師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引導者、促進者、學習的支持者;學生由以往的聽眾轉變的演員,學習的主體。師生之間呈現出一種平等、和諧、民主的關系,課堂上再不是“你講我聽”,而是共同參與,共同學習,課余再不是學生恐懼教師,而是主動的找老師談心、交流、共同探討。這樣學生才能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數學活動中,探究數學問題,培養創新意識。
2創設數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積極思考
要想有效的促進小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鍛煉與提升,情境教學法是一個非常高效的手段,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情境,不但能夠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對數學學習有著更高的積極性,同時還能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從而提出更為有意義的問題。情境化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不但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有著更深的理解,還能有效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創新有著重要的作用。
例如,教學“已知圓的周長,求圓的直徑”這一內容時,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一天,老師在馬路上行走,無意間聽到兩個小男孩在一棵大樹下爭論。一個小男孩說:‘不要鋸掉大樹。另一個小男孩說:‘如果不把大樹鋸掉,怎么量出它的直徑呢?你們知道這兩個小男孩為什么會發生爭執呢?你知道不用鋸掉大樹,就能知道它的直徑的方法嗎?”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的思考的興趣。在教師的點撥和提示下,學生想到了從大樹的周長入手來探究大樹直徑的方法。上述教學,教師沒有采取以往直接就所教內容展開教學的方法。而是創設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習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的積極思考,而且給學生留足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有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3激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才能提高創新勇氣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學習過程永遠是一種對未知的探求創造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從有疑到無疑,再產生新疑是不斷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有效方法。現代創造教學觀認為,知識的學習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手段,是認識科學本質,訓練思維能力,掌握學習方法的手段。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在數學教學中,要根據兒童的的好奇好問,求知欲望強等特性,努力為學生創造寬松、自由、開放式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創新的勇氣,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問為什么。如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有位學生問:“為什么要零除外,如果包括零可以嗎?”。又如學生掌握了“圓柱體的表面積求法后,有位學生問: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時,能不能也用側面積加上底面的面積來求它們的表面積。像這樣的問題提得好,教師應給予肯定,給予鼓勵。
4通過教學實踐,自主探究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的重中之重
本人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致力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的研究。究竟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通過教學實踐,我覺得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的重中之重應該是增加學生數學實踐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提高數學實踐能力。例如在教學《統計》的時候,為了讓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我們就可以結合學生生活、學習實際,分成小組讓學生走出班級,到校園里統計校園里的各種樹木的棵樹;到圖書室里統計圖書的種類及數量;到校門口統計某一時段的車流量……在收集了想要的真實數據之后,再組織學生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動進而得出結論。當學生經歷了上述的這些真實的統計實踐活動,才能讓學生有真實地體會到數據的收集、整理,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了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教師要不斷進行創新和嘗試,在“新課標”的引領下,不斷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從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出發,樹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意識,真正為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提高搭建良好的平臺。
參考文獻
[1]劉江紅.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J].新課程(中),2018(0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