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帆
◆摘? 要: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快,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交流日益密切,在經濟上的交流愈發緊密的同時,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與融合也越來越廣泛,多元文化下的音樂教育理念也由此誕生。由于地域和風土人情間的差別,導致全球不同地區乃至我國不同地區間的文化都各自有著與眾不同的特點,多樣化的文化體系也因此得以構成。在這種背景下,針對學生的音樂教育就不能拘泥于眼前的單一視角,教師要能放眼全國乃至全球這樣更加廣闊的地區,構建更加多元化的音樂課堂,繼而對學生的音樂素養實現全面而深刻的提升。由此筆者將結合資料和自身研究,論述多元文化教育視野下的音樂教育。
◆關鍵詞:多元文化教育視野;音樂教育;教學策略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音樂教學這一培養全面人才的重要板塊也逐漸得到了人們的重視,隨著越來越多的高校加強對音樂教育的重視,多元文化的音樂教育理念也逐漸得以形成。然而綜合類的高校相較于專業的音樂院校,在專業人才的儲備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注重音樂教育的多元化更有利于音樂人才的培養。
1多元文化教育視野下音樂教育的概念
1.1在音樂教育的內容上
所謂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即指多種不同的文化相互融合下所誕生的產物,它在具體形式上和任何國家以及地區的文化都不相同,也并不符合當下的某種具體文化觀念,其更多情況下代表著對多種文化的綜合,適合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需求。在音樂教育的內容方面,雖然音樂形式這一概念在不同的地區文化中有著不同的定義,但是表現出來基本都由語言和樂器以及動作三種因素構成。而多元化的音樂教育則是指以更加多樣化的形式為學生進行音樂教學,以我國為例,我國總共包括五十六個民族,每一個民族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都發明出了富含自己民族特色的音樂文化,并且所有流傳至今的音樂文化基本都已經形成了成熟的體系和悠久的歷史,無論在語言習慣上還是樂器傳承上都有著自己民族的特色,因此多元文化的音樂教育就是要讓我們尊重不同民族在音樂文化之間的差距,并有補充地進行傳承,以實現多元文化下的音樂教育構建。
1.2在音樂教育的形式上
在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進程中,早已形成了具體的教育形式,然而在新時代背景下,傳統教育形式不再能滿足新時代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并且伴隨著全球文化交流速度的加快,各國文化和我國的交流日益密切,針對傳統教育形式的改革勢在必行。為了應對當前的教育形式和生源質量的不斷變化,高校音樂教學的教育工作者更應該提高重視,加強對學生實際情況的調研,深化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加深學生對于音樂文化的認識和理解,繼而將對學生的調研結果和當前時代的發展方向結合,制定出對學生的培養方向。同時要構建多元化的音樂教育,就必須加強教師對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下音樂教學的認識,繼而推進教師對音樂教育形式的多元化變革,以提高音樂教學的有效性。
2當前多元文化教育事業下音樂教育出現的問題
2.1教師在觀念上缺乏重視
我國的音樂教育沿用傳統音樂教學方式已久,而傳統音樂教學在教學理念上較為單一,更加追求單一的教學形式,雖然當前有越來越多的高校認識到多元化教學在如今的發展趨勢,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卻發現多元文化下的音樂教育更多是以擴展內容的形式出現,而非課堂主要內容。這都體現了教師在教學理念上對多元文化下的音樂教育的忽視。
2.2師資力量缺乏保障
要構建多元文化下的音樂教育就必然需要更多具有全面專業素養的人才,多元文化下的音樂教育包含了世界各國各民族的音樂形式,并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樂在美感上的處理,以及在音樂結構內容上的編排也都千差萬別,這都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專業基礎。然而在針對當前我國音樂教育的調查現狀中來看,具有較強專業基礎的教師并不占據大多數,在實際教學中缺乏能夠提供給多元文化下音樂教育的理論支持的教師,這也進而導致在教學方法上缺乏科學性和有效性,最終降低音樂教育的教學質量。
3未來多元文化教育事業下音樂教育應該采取的策略
3.1建立多元化的教學觀念
要構建多元文化的音樂教育就首先要保證教師在教學理念上有所認識,音樂的多元化并非一味地指代國內各地區或各民族的音樂多元化,而是指代更加廣泛的全球范圍內音樂形式的多元化,藝術沒有國界之分,不同國家和民族所具有的音樂形式是整個人類的文明瑰寶,因此教師要對多元化的音樂教育有一定的認識,才能保證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夠學習到多元化音樂的魅力。教育心理學中指出,教師對于學生而言作為一個權威人物,其對學生在學業上的引導和支持作用是十分顯著的,因此教師要認識到自身所秉持的教學觀念對于學生學習的影響,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對不同形式的音樂文化有正確的認識,要在認識到不同音樂文化之間存在差異的基礎上,對所有的音樂形式一視同仁,尊重并包容的對待所有音樂形式。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不同形式的音樂文化來提高學生對不同音樂文化的學習興趣,繼而保證多元化音樂教育的實效性。
3.2制定合適的教學方法
前文提到,所謂多元文化下的音樂教育,即指代包含了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各個民族之間的不同音樂形式,這些不同的音樂形式由于其發展歷程的差異導致在音樂自身的結構上和音樂形式上都具有較大差別,而面對這些千差萬別的音樂形式,教師如果一味地采取統一的教學方法,只會降低這些音樂形式對學生吸引力,對于學生理解這些音樂形式下所包含的人文思想也沒有幫助,因此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在對不同的音樂形式進行教學時,教師首先要對這種音樂形式加以研究,結合這種音樂形式自身的特點來制定有針對性地教學方法。例如不同地區的音樂在內容和形式上大都包含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習俗,而學生的生活經驗較少,對于不同音樂文化的背景故事不甚了解,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時通常難以準確把握這種音樂形式背后的風土人情,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視頻的形式給學生直觀地展示不同的音樂文化,加深學生對不同音樂文化的理解,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
3.3注重教學環境的創建
教學情境的創設作為教學規劃的重要板塊,對于教學質量的影響是不容小覷的,在音樂教學中教學情境的創設尤為重要。音樂教學包含了語言和樂器等等內容,學生受限于知識儲備的不足,對于一些民族樂器知之甚少,也因此對一些由民族樂器完成的樂曲難以理解,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就可以利用教學情境的創設。例如在對我國少數民族進行音樂特色的賞析時,教師僅僅依靠對樂曲的播放難以加深學生的理解,此時教師可以通過講解少數民族的發展歷史,以及少數民族的日常生活習俗,再輔以多媒體設備以更加直觀的形象展現,讓學生置身于該少數民族的生活情境中,繼而對一些特色樂器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可以通過對民族舞蹈的欣賞來體會民族音樂所表達的情感,以此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科素養。
3.4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教師的專業素養是關系到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對于多元文化下的音樂教育而言,教師尤其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才能完成多元文化音樂教學課堂的構建。不同的音樂形式看似差別只在一些聲調上或者旋律上,實際則是在更多細節上的差別,因此保障多元文化下音樂課堂教學高效構建的基礎必然是強大的師資力量。由此學校要加強對教師的專業化培訓,隨著時代的發展,民族文化也在傳承過程中發生著改變,因此教師如果固守過去的知識無疑會被時代淘汰,教師必須做到與時俱進,對各種音樂形式的內涵和表現形式都有一定的了解,同時還要加強教師對時代發展的敏感性,督促教師主動跟進不同音樂文化在時代變遷中的變化,以更加深厚的專業素養來保障音樂教學質量。
3.5加強對民族音樂的教育
雖然多元化的音樂教育旨在對全世界的音樂形式進行全面地學習,但是在當前全球化趨勢加快的背景下,我國所遇到的挑戰也越來越多,而在這種背景下,通過加強音樂教育中的民族音樂教學,無疑是增進社會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的最佳方式,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有所側重,不能盲目地對所有音樂文化都進行統一的教學,要在實際教學中加重民族文化的分量,只有掌握了民族文化才能對世界其他地區的文化有更加客觀的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對本土音樂特色的重視,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更加清醒和理智的對待不同的音樂文化。
4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音樂教育的多元化是時代趨勢,教師要加強對多元文化教育下音樂教育的重視,認識到構建多元文化視野下的音樂教育的重要意義,正視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并且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改進,為打造更加科學高效的音樂課堂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劉玲.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應用與融合分析[J].黃河之聲,2018,(01):90.
[2]王佳.研究多元文化教育視野下的音樂教育[J].藝術科技,2016,(08):23-26.
[3]周華.多元音樂文化視野下中職生音樂審美心理的培養[J].現代職業教育,2018,(09):122.
[4]陳層峰.淺談多元文化教育視野下的音樂教育[J].北方音樂,2016,36(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