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仕剛
◆摘? 要:學科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單元教學設計,是為實現核心素養目標而對傳統課時教學設計進行的研究和改革。簡單的理解有機化合物及其化學應用知識是我國普通中學應用化學專業必修課程中化學素養知識含量較高的一個課程內容。依據國家課程標準,從教學單元、素養內涵、學習進階和教學案例等方面對該主題進行單元教學設計的研究。
◆關鍵詞:化學;核心素養;單元教學
一、背景:我校核心教學素養逐步邁進新教學時代,單元教學整體結合教學課程設計的理論實踐成果凸顯顯著成效
近幾年,單元教學整體化的教學方案設計在中學單元教學中已經受到了廣泛性的重視,在現代語文、數學和現代化學等許多熱門學科的單元教學中已經進行了廣泛實踐,并先后出現了許多單元相關教學論文。一些化學研究者普遍認為:高等學校的化學課程設計開發和化學課堂教學轉型研究應該從單元教學課程設計開始做起,提倡基于"核心素養"的中學單元化學教學課程設計,這一點應該也是中國教師課程研修的研究重心。
二、教師教學理念
基于教師核心教學素養育人導向的學科教學觀念我認為, 真正的學科教學不是通過教書而是通過教人,教師不是一人教一門學科,而是用一門學科知識來培養教人。教師不能就他的教學論述談教學,就要以教學者的談話論教學,而要有一定的課程高度和課程視野。基于在校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不僅僅它是學校教學理念本質的必然體現,也是基于學生學習形成一個學科綜合核心知識素養的必然內在要求。
單元設計在課程開發與教學實踐中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離開了單元設計環節的課程開發,不過是制造一堆"垃圾"而已;離開了單元設計環節的課時計劃,也不過是停留在碎片化知識技能的訓練而已。給一線教師一個"基于核心素養的單元教學設計"的支點就一定能夠撬動整個課堂。
三、基于學生核心科學素養的有機化學基礎課程教學策略
學科特點核心物質素養滲透教學方法立身明德守信樹身是人的一個具體表現,受到了我國社會各界的廣泛高度關注.在目前我國普通中學有機化學基礎學科教學中,核心物質素養的有效滲透不僅僅是可以有效培養中學學生嚴謹的有機科學研究精神,還可以能有效地地培養中學學生的自主創新性和思辨思維能力.
(一)教師應基于學習共同體進行教學設計
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課教師應積極引導廣大學生積極與他人、文本文獻資料、化學物理實驗等多種客觀因素之間進行自主對話,促使廣大學生能夠通過不斷地自主交流學習來不斷豐富自身的化學知識素養體系.因此教師在化學課堂中也一定要高度重視對廣大學生自主協同交流學習自主意識的教育培養,從廣大學生的學習經驗特點出發,鼓勵廣大學生通過觀察化學實驗等多種方式積極開展師生自主交流互動學習.因此課堂中化學教師一定要客觀認真考慮具體師生關系,科學設計構建一個師生學習共同體,使廣大學生在自主交流中正確地學習理解有機化學基本概念.
(二)教師應基于化學情景創設設計教學
學習中的情境創設可以充分激發更多學生強烈的獨立探究化學欲望,教師在實際課堂中一定要依據更多學生的實際教學經驗,結合有機化學基礎知識為更多學生量身創設學習情境,激發更多學生對相關問題的理性思考與獨立探索能力.因此教師也一定要十分善于在生活中充分挖掘化學素材,讓有機課堂教學回歸現實生活,將有機化學基礎的關鍵問題和基本知識點設置于現實生活中的情境中,使更多學生對有機中的化學物質從感性認識逐漸轉變轉化為理性認識,從而初步完成化學知識的初步建構.因此比如,在課堂教學乙烯烴的各種含氧酸和衍生物的化學知識建構內容時,教師不僅可以通過各種圖片或視頻形式讓更多學生初步感受羧酸和酯在生活中的重要存在,培養更多學生初步學習它的興趣,并可以讓更多學生在實際課堂中初步認識并感到有機化學的廣泛性和用處,從而初步完成有機化學基本價值觀的知識建構。
1.具體案例
[教師創設問題情境]
(1)為什么生成的氣體通入高錳酸鉀溶液前要先通入盛水的試管? (除乙醇,乙醇能使高錳酸鉀酸性溶液褪色)
(2)還可以用什么方法鑒別乙烯,這一方法還需要將生成的氣體先通入盛水的試管中嗎? (溴水)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進行類比分析,學會適當遷移。能通過觀察、辨識一定條件下物質的形態及變化的宏觀現象,初步掌握物質及其變化的分類方法,并能運用符號表征物質及其變化;從物質的微觀層面探析,能理解物質的組成、結構和性質的關系;能初步學會收集證據,對物質的性質及其變化提出可能的假設,基于證據進行分析推理,解釋證據與結論之間的關系;
四、結束語
學科素養核心知識素養視域下的教學單元綜合教學課程設計課題研究,是單元教學設計研究的新熱點課題,它對每位教師的教學能力綜合素養建設提出了更高的學術要求,需要每位教師要具有豐厚的學科知識素養儲備,立足于完整的學科知識素養體系。教師只有教學站位高,才能切實進行了對整體教學結構的準確把握和綜合梳理,才能對具體的基礎知識和教學方法理論進行系統分析、整合和創新重組,并在新的教學理論實踐中不斷接受反復檢驗和不斷修正,在不斷地探索調整和創新實踐中才能達到最佳化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中學化學課程標準(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69,23,65.
[2]鐘啟泉.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發展:挑戰與課題[J].全球教育展望,2016(01):1-25.
[3]楊玉琴,倪娟.學科核心素養視域下的教學目標:科學研制與準確表達[J].化學教學,2019(0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