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杏華
◆摘? 要:“問題學生”在思想、認識、心理、行為、學習等方面往往偏離常態,其形成原因有家庭的因素、學校教育的因素、社會環境的因素以及自身發展的因素等,成因錯綜復雜,因此,“問題學生”需要因材施教,靈活運用“剛柔并濟”、“榜樣教育”以及“書信交流”等教育方式可以嘗試打開他們的心扉。
◆關鍵詞:“問題學生”;教育策略;因材施教
在學校里,“問題學生”的教育和轉化是中小學一線教師特別頭痛的事情,他們的“花招”層出不窮,和風細雨的教育方式不一定能收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因為“他們的不良習慣是長期養成的,在他們的心理當中,已經形成了一種比較穩定的心理結構”,在了解“問題學生”的前提下,適時、靈活、創造性地運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或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當頭棒喝,剛柔并濟
好的行為習慣都是從小培養的,小學生尚未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做錯事、說錯話都是在所難免的,“苦口婆心”式教育不一定能讓他們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缺點與不足。因材施教,恰當地運用“剛柔并濟”式教育反而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班上有個叫王三(化名)的男生,圓頭圓腦,超級好動,到處惹是生非,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會爆炸,令你防不勝防。
這家伙肆無忌憚,胡作非為:敲同學的腦門,剝同學褲子,擰壞學校水龍頭,爬上欄河……我把他叫到辦公室,聲色俱厲地列舉他記錄在案的“罪行”,讓他寫500字的“說明書”,給他當頭一棒,打他個措手不及。
銳氣受挫后,王三開始有所收斂,同學們的投訴減少了,我乘勝追擊,不斷瞅機會和他促膝談心,每次談心我都表揚他,說他的表現越來越好,同時也特意安排當宿舍長,讓他每天都有事情做,通過一段時間師生的共同努力,王三逐漸改正了以往不良的行為習慣。
二、欲擒故縱,榜樣教育
“問題學生”總犯錯的時候,并非所有的錯誤都需要立刻批評教育,有時,“冷處理”也是一種處理辦法。適當的時候,進行榜樣教育也能起作用。
咱班上有八個小子同來同往同玩同吃,儼然“八兄弟”。在開學典禮上,“八兄弟”肆無忌憚地聚集在一塊開小會。我不動聲色,耐心觀察,心想:待會有你們好看的!會后,我逐個地把他們請到跟前,把他們教訓了一通。
好景不長,接到女班長的報告,說“八兄弟”表面聽話了,實際上總趁老師不注意就欺負女同學,如果誰敢告訴老師,就變本加厲欺。我想,如果直接找“八兄弟”,班長可就遭殃了。恰巧那天教的課文是《‘諾曼底號遇難記》,講到船長有條不紊地“讓婦女和小孩先走,如果有哪個男人跑在女人面前,就向誰開槍”時,我問:船長為什么要讓女人和小孩先走?學生們面面相覷,我特意說:為什么國際上的節日有“兒童節”和“婦女節”,偏偏沒有“男子節”?因為,婦女和兒童是弱小群體,是需要保護的!真正的男子漢是不會欺負婦女和兒童的。船長是我們的榜樣,他是真正的男子漢!老師看看以后班上誰是真正的男子漢!我留意到“八兄弟”出神地聽著,從沒有過這樣安靜。
過了幾天,那位瘦得跟豆芽差不多的科代表噙著淚水找我來了,我問:
“是不是他們又欺負你了?”
“他們早讀不開口,我鼓起勇氣管他們。”科代表點點頭,“但他們…他們卻用書本拍我……”
“拍到你哪里了?疼嗎?”我問。
“不,他們用書本拍桌子罵我,沒拍到我。”
“噢,真的沒朝你身上拍吧?”我松了口氣,他們竟開始改了!
此后的日子,“八兄弟”看到我拿著什么重東西,都“呼啦”一下跑過來幫扛這扛那的。雖然他們仍舊調皮,但我知道,他們已經是小男子漢了!
三、書信交流,真情告白
“教無定法”。利用書信和學生進行心靈對話,也是一很好的教育方式。
離支教結束的日子愈來愈近了,學生們都知道我將要離開了,女同學們嘴上不說,但我能深深感受到她們對我的依依不舍。只有那“八兄弟”乎要大解放了,每天都要你唱我和,或者課上說些不著邊際的笑話,但我知道他們只是用另一種方式來引起我的注意,怕老師忘了他們。
結束前一周,我用心給“八兄弟”寫了一封“告別書”,讓他們傳閱,說他們并不差,只是很有個性,希望他們要將心思放在學習上,認真對待學習。
一天后,我收到了他們聯合寫給我的回信。“老大”小星用“白話文”寫道:
“我們不聽話,但你對我們好像對待你自己的孩子一樣的好,如果你能教我六年級,我會好好的認真的聽老師講完每一課書的。你走了以后不要忘記我,我也會永遠記住您的!”
“二哥”小胖子說:“我們不會忘記你的,你對我們很好,我們好不舍得你,我希望你一生平安,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你!”
“三哥”小明說:“語文老師,有一次我做錯了事你都沒有批評我,后來我又做了錯事,你都沒生氣,我最喜歡你通情達理……”
“八弟”小武寫道:“六一節拔河比賽,您是多么用心,多么努力地來鼓勵我們,雖然我們沒有拿到冠軍,但您的鼓勵沒有什么東西可代替!請帶著我的心離開吧!讓我再牽一牽您那溫暖的手,使我的心情不再那么沉重!我要爭取考到實驗中學,這樣我就可以去看你了。您雖然是我的長輩,但我卻把你看成好朋友,每當見到您,就會有一種非常熟悉而又溫暖的感覺……”
面對“問題學生”,為師者需要時刻保持冷靜的心、明銳的洞察力,綜合運用各種教育策略,因材施教,想方設法打開學生的心扉。唯有如此,教師才能更好地教育和轉化“問題學生”。
參考文獻
[1]萬瑋.班主任兵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