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苑南
◆摘? 要: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和素質教育口號的提出,對高中數學教學實踐活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改變。在設計作業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牢牢把握時代發展的方向,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對作業進行多樣化,個性化的設計與完善;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當中,同時能夠鞏固數學知識,培養數學思維,發展數學能力,成為新時代綜合素質人才。本文將從實踐作業、分層作業、小組合作完成作業三個方面來探討如何進行數學作業設計。
◆關鍵詞:高中數學;作業設計;方法探究
教師在布置數學作業時,都應該將作業設計成有實踐操作性的,對于學生既能夠鞏固知識,又能夠不斷挑戰學生數學能力的;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當中,體驗到學數學的樂趣和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和魅力。才能夠達到新課程的標準,同時還能提高學生數學學科素養,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學生的無限潛力。
一、設計實踐性作業
高中數學理論知識繁多,復雜內容多樣。做數學題的時候,教師長期將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融入數學作業設計當中,導致學生對完成數學作業有抵觸心理普遍興趣不高,因此,教師可以開展實踐性作業,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與數學實踐結合,加深體驗,增強理解。
比如,在講“概率”時,可以為學生設計一系列實踐性作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投擲硬幣實驗表格設計,總投擲的次數、正面朝上的次數、算出正面朝上的頻率,也就是P(正面朝上)=()(且結果要精確到0.001)。讓學生總結投擲硬幣的實驗具有什么特征?這樣在實踐操作當中,學生就會發現在拋擲硬幣實驗時,當拋擲的次數較小時,由于受用力不均勻,桌面細微的凹凸不平等等偶然因素的影響,使得正面朝上的頻率并不穩定;但當投擲次數逐漸增大時,實驗逐漸擺脫許多微小偶然因素的影響,正面向上的頻率逐漸接近0.5的數值,有了一種較好的穩定性。這樣就可以讓學生不僅對課堂知識進行鞏固,并且具有實踐性的數學作業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改變傳統方式,讓學生逐漸成為完成作業的主體,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逐漸培養學生完成作業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設計個性化作業
在每一個班集體里都會有對數學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同的同學,那么教師在設計數學作業時,就應該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分層次的布置作業,也就是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滿足不同學習水平學生的需要,設計與每個同學相適應的作業,讓學生在完成數學作業當中都可以增強學習的信心。
比如,在教授“解三角函數”的題時,可以為數學水平一般的學生設計蘊含基礎知識的選擇題或者填空題如在ABC中,a=3,b=[7],c=2,那么B=();在△ABC中,a=10,B=60?,C=45?,則c=()。而對于數學水平中上等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其布置蘊含一定操作的數學題,比如在ABC中,若[sinA+sinB=sinC(cosA+cosB)]⑴.判斷△ABC的形狀;⑵.在上述△ABC中,若[∠]C的對邊c=1,求該三角形內切圓半徑的取值范圍。通過分層布置作業設計,為學生打造個性化數學作業完成模式,這樣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完成合乎自己實際情況的數學題;可以讓基礎一般的學生在完成數學題的過程當中獲得完成數學作業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幫助學生提高學生完成數學作業的信心,鞏固基礎知識,為之后進一步發展數學能力進行鋪墊。而對于數學水平中上等的學生,不斷挑戰自己,突破自己的數學極限,可以鍛煉自己的數學思維,培養能力,從而也能發展其他能力,成為綜合素質人才。
三、設計合作化作業
在高中數學作業的設計當中,教師應該盡量體現出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這也是現代人才必備的素質。因此,教師可以在設計作業的時候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這樣學生之間思維碰撞,形成多項思維,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比如,在教授“統計”時,可以為學生布置小組合作的作業,讓學生利用隨機抽樣法,分別對兩個小區的部分居民進行采訪關于一個月用水量的問題。然后讓學生在根據樣本估算總體的知識,依據采訪得到的數據,分別得出兩個小區的平均數,進行比較后,得出兩個小區誰一個月的用水量大。小組合作完成作業會讓平常完成數學作業不積極的同學,為了集體榮譽感而努力完成數學作業。這就減少了許多同學對完成數學作業的抵觸心理。同時,大家小組合作提出辦法,可以活躍大家的數學思維,培養多項思維思考數學作業的良好學習習慣,糾正部分同學完成數學作業的學習態度。并且讓學生加深了實際生活與數學知識的聯系,提高了學生實際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和價值,為持續完成數學作業提供動力。同時,小組合作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營造全班濃郁的學習氛圍和完成數學作業的氛圍。
總而言之,高中數學教師在設計高中數學作業時,不僅要滿足考試的需要,還要不斷鍛煉學生數學能力,引導學生逐漸開闊視野,提高數學思維,樹立正確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將課上教學與課后作業訓練相結合,雙管齊下,共同促進學生達到自己能力范圍內數學效果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李森茂.高中數學作業設計的探索與思考[J].新智慧,2020(05):103.
[2]段必超.高中數學個性化作業有效設計與使用的實踐分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0(0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