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日深
摘要:每個人在日常中總會面臨這樣或那樣的壓力事件,有的人采取積極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有的人可能采取逃避等消極的方式來應對。學校和家庭作為青少年成長的兩大重要陣地,可以“認識調整+行為指導”為理念,學校通過心理老師的團體心理輔導和個別咨詢、班主任的班會課和個別談話以及科任老師的學科滲透,家庭通過日常交流以及營造包容、理解、尊重和接納的安全的家庭氛圍的形式來培養青少年的積極應對方式。
關鍵詞:青少年?積極應對方式?培養策略
對于青少年群體來說,他們在面對壓力時所采用的認知和行為方式,是其適應性和社會技能發展的一個明確指標(王智等,2005)。應對方式作為應激與健康的中介機制,對于保護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于守臣,1994)。一些青少年采取積極的方式處理日常挫折,因而得以健康成長;而另一些青少年可能找不到很好的處理方式而采取消極的方式來處理日常負性刺激,則可能會造成心理健康損害。筆者從理念指導、培養教育場所和培養教育形式三方面探討如何培養青少年的積極應對方式。
一、培養青少年積極應對方式的理念指導
應對方式是個體面對壓力、挫折等應激時,為了緩解應激事件的負面影響,帶有目的性地采取認知和行為上的應對策略和方法(李桃等,2004)。青少年在面對問題時,選擇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還是消極的應對方式,與以下兩方面相關:
首先,認知解讀。當問題出現時,青少年如果能理性地分析事件,則會傾向于采用解決問題和求助等積極的應對方式;如果青少年不能理性地分析問題,面對發生的問題,沉浸在感性的情緒體驗里,則這類青少年很容易就會選擇退避、自責、幻想等消極的應對方式。第二,是否有解決問題的方法。在理性分析問題的基礎上,青少年有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會去行動,如果沒有方法,縱然想去為此做點什么,可能也是無從下手,結果就會選擇退避、自責,或者沉浸在幻想里。
基于以上,筆者認為“認識調整+行為指導”可以作為青少年應對方式策略培養的理念指導。認知理論認為人的認知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給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認知主體內部心理過程相互作用的結果。通過培養青少年的對事件的積極解讀、給予他們行為上的方法指導,促使他們去行動,讓他們經歷解決問題后的成功體驗,而成功體驗又促使他們以后面對問題時更多運用積極解讀和采取具體行動,如此進入“積極認知——具體行動——成功體驗”的良性循環,最后采取積極應對方式解決問題成為他們面對問題時的習慣,甚至發展成為個性中的一部分。
二、培養青少年積極應對方式的場所
青少年處于人生發展的特殊階段,會面對許多成長的問題,如何認識以及處理問題,受到多方面的影響,而家庭和學校是青少年的主要生活場所,是青少年應對方式的重要影響因素。
1.家庭
家庭之于青少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孩子的價值觀、行為方式、習慣都受父母的言傳身教,青少年長期在家庭中接受來自家庭成員的有聲或無聲的教育熏陶,成長為有獨特個性的個體,這種獨特的個性會在各方面包括面臨困境時的應對方式上均體現出自己的特點。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圍,讓青少年更有面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更能采取解決問題的積極應對方式;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圍可能會讓青少年沒有勇氣或沒有方法來應對挫折和困難,更有可能采取退避、自責、幻想等消極的應對方式來應對挫折和困難。
2.學校
青少年時期是個體成長的重要時期,學校是青少年社會化的重要陣地,青少年在學校會面臨來自學業、同伴關系、師生關系、紀律約束等多方面的挫折。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老師不僅是青少年知識的傳授者,也應該是青少年信任的人生導師,在他們面臨困境時,老師給予及時的、直接指向問題的、高效的應對方式指導,幫助青少年積極應對挫折,這有利于他們掌握積極應對問題的方法,又有利于形成積極應對問題的習慣。
三、培養青少年積極應對方式的形式
形式是理念和內容的載體,以什么樣的形式來培養青少年的積極應對方式,家庭和學校不盡相同。
1.學校培養青少年積極應對方式的形式
首先,心理老師可以用團體心理輔導和個別咨詢來培養青少年的積極應對方式。心理老師有較好的專業理論做指導,可以通過團體心理輔導和個別咨詢的形式,幫助青少年調整認知,并與當事青少年商討適合其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讓青少年愿意自覺地采取行動解決問題。其次,班主任的班會課以及與學生的個別談話。班主任通過班會課傳遞給學生積極認知的理念,針對班上出現的普遍性的學生問題給予問題解決的方法建議,讓有需要的學生自取。比如,班上在某段時間出現比較普遍的學生努力學習卻成效不明顯的現象,班主任可以通過班會課分析努力學習卻不見成效的可能原因:(1)遇到了高原現象;(2)堅持學習的時間不夠長,沒有達到看到明顯效果的程度;(3)學習方法不恰當;(4)時間安排不合理,比如過度熬夜學習,白天上課卻精神狀態不好;(5)情緒過于焦慮,等等。并針對原因,給出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以此糾正學生學習不見成效是因為自己“笨”的消極認知。班主任對學生比較了解,個別談話也能比較好地切中青少年的問題要害,有效幫助青少年分析其面臨的困境,并給出一些適合其執行的方法。再次,學科滲透也是學校培養積極應對方式的有效形式。科任老師根據本學科特點,介紹一些應對挫折的方法,當學生有需要時,可能就會取來應用。
2.家庭培養青少年積極應對方式的形式
家長有更多的人生經驗,可以通過日常交流的形式交給孩子積極看待困難的態度,在孩子遇到挫折時,幫助孩子分析挫折,給孩子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建議。同時,家長要營造包容、理解、尊重和接納的安全的家庭氛圍,這會讓青少年面臨壓力和挫折時更有膽量嘗試一些方法去解決問題,不用擔心方法不對時遭到批評、責罵甚至嘲諷。人總是在不斷試誤中成長起來的,當青少年有足夠的心理安全感,并知道自己若有需要可以得到家人的實際幫助時,便有了應對困境的力量,積極去解決問題,懂得向別人求助,而不是逃避和一味自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