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珍
摘要:縱觀歷史長河,盡管時代在更替,但文化底蘊卻越來越豐厚。傳統文化是一類重要的教育資源,理應被挖掘及應用。從目前情況來看,傳統文化的滲透效果并不理想。為此,本文結合筆者的自身學習和教學經驗,談談如何在語文課堂上實施中國傳統文化教育。
關鍵詞:小學語文;傳統文化;融合
在新時代背景下,學科融合是大勢所趨,順勢而為才是王道。從實踐角度來說,能夠認識到這一點的教師并不多。在語文課上,很多教師只顧著普及知識,并沒有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當然,也有教師勇于突破。但受限于方法經驗缺失,以至于結果不盡如人意。要想徹底改變局面,需要教師從理論中汲取思路,從實踐中積累經驗,歸納出傳統文化和語文教學的融合策略。
一、中國傳統文化與小學語文教學的融合意義
中華上下五千年,孕育出很多優秀的文化。譬如,漢字文化。從甲骨文到簡體字,歷經了無數歲月。自漢字產生以來,就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宋朝時期,增設了“史官”一職。每當有重大事件發生,或是有優秀文化產生時,都會被詳細記錄下來。通過翻閱史書,不僅能感受百家爭鳴的盛景,還能領略豐富多彩的文化。
經過時間的洗禮,有些文化被保留下來,有些文化則永遠消失。萬事萬物都有兩面性,雖然說文化數量減少,但也達到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目的。在新時代下,西方文化不斷涌入國內。東西方文化存在本質差異,這時就會有人做取舍。追求新鮮事物的人們,就會完全放棄傳統文化。這種風氣一旦蔓延開來,就會造成傳統文化的沒落。作為祖國未來的接班人,小學生要擔負起文化傳承的重任。中國地大物博,不同地區,文化特點不同。在傳承過程中,不要一味求同去異,而是相互借鑒,相互容納。只有這樣,才能讓開創“百花齊放”的局面。
語文作為文化傳播的主陣地,教師要精心準備,認真謀劃。在課前,教師要仔細閱讀教材,準確把握內涵。以此為基礎,選擇傳統文化。在普及文化時,要堅持以生為本原則。在循循誘導下,加深學生的理解。待科學認知形成后,學生的思想境界就會提升。在正確思想的作用下,學生會以高標準要求自己。除此之外,學生還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學生會努力積累文化底蘊。待成人后,就會積極推動傳統文化發展。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傳統文化享譽世界,使中國印象活起來。
二、中國傳統文化與小學語文教學的融合策略
(一)培養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
興趣一切的基礎,學生只有對傳統文化感興趣,才會全力以赴的學習。在以前,教師只顧著普及課本知識,以至于學生對傳統文化一知半解。了解不夠深入,自然無法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要想讓學生持續保持學習興趣,需要教師守正創新。采用情景教學法,不失為一個良策。利用一切可利用資源,還原教材中所描繪場景,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草原》是老舍的得意之作,既體現出內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又描繪出內蒙古大草原的壯美景色。在教學前,教師要細心收集和精心整理資料。在教學中,全方位展示資料。微風徐徐而來,遠處的馬兒在歡快地嘶鳴。天空很藍,小草綠油油,實在是不忍下腳。聞著淡淡的青草香,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不禁讓人產生在此度過余生的想法。資料展示完畢,學生卻久久無法回神。不得已,將學生喚醒。從眼神中可以看出,學生渴望了解“草原文化”。隨即,教師帶領學生深入學習文章。待掌握要點后,要對知識進行延伸。譬如,講解大蒙古國。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驕,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和領導能力,不斷開疆擴土。在發動對外戰爭的同時,成吉思汗也沒有忘記治理國家,如統一文字、頒布文法、制定宗教政策等。這里不得不說一下宗教政策,蒙古國并沒有強制要求被征服者加入教派,這無疑為后面多樣化文化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二)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生命不息,創新不止。教師肩負教書育人的重任,理應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打造新型教學課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當學生成為課堂主人后,就可有序滲透中國傳統文化,讓倫理道德根植在學生大腦中。在生活中,講究禮義廉恥。在學習中,秉承格物致知。經過系統學習,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當作人生目標。
《論語》蘊含豐富的人生哲理,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在課堂上,教師要帶領學生深入學習,以便了解孔子的哲學觀。即便說孔子成為一代大家,但依然沒有忘記反省自己。當別人不理解你,或是誤解你時,也沒有必要生氣。真相會遲到,但不會缺席。終有一日,誤會會解除。不僅如此,孔子還嚴于律己。在學習這件事上,永遠不要感到疲倦。當遇到不懂的事情,要虛心請教。當別人向自己尋求幫助時,不要露出不耐煩的神情。多去看別人的長處,這樣才能讓自己進步。為了進一步增進理解,教師要將講臺交給學生。在臺上,學生可以列舉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儒家思想,并談一談自己的見解。學生甲:“我要向孔子學習,多反思、多反省。”學生乙:“我會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如發現不好苗頭,會立刻進行改正。”學生丙:“我會讀完整本《論語》,以此提升自己的思維修養和道德修養。”在最后,教師要求全體學生要言行一致。
(三)提高自學傳統文化的能力
翻轉課堂的實質是從課堂走向課外,在預習中回顧已知、學習新知,在教學中解決疑難雜癥。可以看出,翻轉課堂和傳統教學截然不同。在語文教學中應用此法,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總結
近些年,我國積極推進學科交叉融合。語文作為小學階段的核心科目,改革首當其沖。在教學改革這件事上,教師千萬不要想著一口吃個胖子,而應按部就班的推進。首先,利用科學方法,營造教學環境,使學生持續保持學習興趣。其次,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學能力,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后,集中優質資源,打造翻轉課堂,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