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小華
【摘 要】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培養綜合性人才”成為教師的主要任務。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注重書本知識,從而忽視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等各項素質,這顯然不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審美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價值觀以及高尚的人格。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廣大教師已經意識到審美教育在課堂中的重要性,因為這是培養學生成長為綜合性人才關鍵因素。本文基于美育視域進行討論,分析小學音樂課堂中的美育教學策略。
【關鍵詞】 美育? 小學音樂? 構建
引言:音樂教育不僅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樂理知識,而且還要令學生體驗音樂中的美感,進而令他們的審美能力得到提升。“音樂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應該將音樂審美貫穿到各個教學環節中。小學生正處于形成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關鍵階段,而美育教育可以潛移默化改變學生的價值觀,進而令他們形成崇高的人格、正確的思想觀念。因此,教師要重視審美教育,并且令“美育之花”在音樂課堂中綻放。
一、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營造教學情境之美
音樂是一門輕松、愉悅的藝術學科,可以陶冶學生身心、深化其內心情感。同時,音樂教育不僅限于向學生傳授知識,而且還要去感染、凈化學生的精神世界,以此令他們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小學生存在自制力薄弱、耐心不足等問題,這是影響教學活動順利推進的主要因素。如果想讓審美教育成功融入于小學音樂課堂中,那么教師首先需要營造與之相符的教學情境。因此,教師可以結合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以此營造濃烈的藝術育人氛圍,從而令美育元素成功體現于各個教學環節中。
二、引導學生聆聽音樂,感受樂曲旋律之美
“旋律”是歌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表現美感的主要音樂元素。在小學音樂課堂中,“聆聽欣賞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若想令“美育之花”成功在音樂課堂中綻放,那么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會聆聽音樂。當掌握正確的“聆聽技巧”之后,學生才能與音樂產生共鳴,進而感知、體會其中的旋律美。久而久之,學生的審美能力便能得到提升,進而形成崇高的人格及正確的價值觀。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指點,以此令學生學會聆聽音樂,并且可以成功感受其中的旋律之美。
以三年級下冊欣賞《鐵匠波爾卡》為例,在教學本課之前,教師需要把握這首音樂的重點、難點及內涵。同時,教師還要精心研究這首樂曲的曲式結構和不同樂段節奏、情緒變化等音樂要素。到了正式上課時,教師可以播放生活中實錄的鐵匠的勞動場面為導入,讓學生觀察他們勞動時的動作和聲音,打鐵和燒火時不同的動作和節奏,為后面的聆聽樂曲,劃分樂段,分辨情緒和節奏變化、感受旋律的魅力做鋪墊。接著,教師便可以讓學生邊聽邊用動作來模仿鐵匠勞動時的情境,隨后還可以讓學生和自己一起用旋律線來表現不同樂段的勞動心情,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欣賞波爾卡舞蹈帶來愉悅感,更進一步體會到樂曲的旋律之美。不過,小學生由于認知能力有限,可能無法有效把握這首歌曲的核心內涵。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剖析這首歌曲表達的主題、思想。在此之間,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去正確感受這首歌曲所表達的歡快音樂情緒。總而言之,教師要善于創設各種情境,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聆聽技巧。這樣的話,學生才能在感受與欣賞樂曲中體會到勞動的樂趣,產生共鳴,體會這些歡快旋律表達的思想及內涵。
三、鼓勵學生開口演唱,滲透歌唱聲音之美
“演唱”是小學音樂課堂的主要教學任務之一,同時也是滲透美育元素的關鍵環節。好的歌曲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進而令他們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鼓勵、引導,讓每位學生都有開口表達內心情感的機會。同時,教師也要讓每位學生都愿意主動開口演唱。通過正確的指導、鼓勵與贊揚,可以令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這對于落實審美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總之,教師要重視課堂中的“演唱環節”,并且讓學生成為該環節的“主角”。
以三年級上冊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為例,在教學本課之前,教師可以先向學生介紹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以此令學生對歌曲主角有初步的了解。同時,教師還可以向學生介紹這首歌曲的時代背景。這樣的話,學生才能以準確的情緒演唱這首歌曲。正式教學歌曲時,教師先播放一遍音樂,接著便可以帶領學生練習這首歌曲。在此之間,教師要向學生提出以下要求“注意自己的氣息,保持聲音連貫”。不過,大多數學生可能無法準確把握自身的情緒。所以,教師要時刻提醒學生“用婉轉及自然的聲音去表達內心情緒”。某些學生由于性格相對內向,所以可能不敢主動開口。對于這部分學生,教師要多鼓勵、多贊揚,以此推動他們參與班級的演唱活動。總之,教師要體現學生在課堂演唱環節的“主體地位”,以此令審美教育順利落實并且取得良好效果。
結語:“營造教學情境”是保證教學活動順利落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前提。“審美教育”旨在促進學生形成審美意識,并且令他們形成出色的審美能力。由此可見,學生是“審美教育”中的主體者。若想審美教育取得良好效果,那么教師首先需要營造相應的美育教學情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鼓勵學生開口演唱、引導學生正確聆聽音樂,以此逐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總而言之,教師要明確審美教育在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并且將其貫徹到每個教學環節。
參考文獻
[1] 袁冬玲.小學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探討[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9):159.
[2] 於萍.小學音樂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研究[J].藝術評鑒,2020(06):115-117.
[3] 周瑾.我歌我唱,我型我秀——線上指導小學生個性化歌唱學習的實踐研究[J].北方音樂,2019(24):169-170.
[4] 王倩.基于個體認知理論的小學音樂信息化課堂構建[J].戲劇之家,2018(21):198.
*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小學音樂教學滲透“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的實踐研究》成果(FJJKXB20-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