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章從化學啟蒙教育與化學核心素養角度分析中考化學推斷與工藝流程題,以具體試題為例分析學生解決該問題的困難與易錯的點,結合教學實際提出對應教學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試題分析;典型錯誤;教學建議
2019年廣東省中考化學第20-21題相對近幾年難度有所降低,無論是知識點還是題型都相對穩定。命題著重于化學基本原理的掌握和運用,將“基本反應類型”“化學反應方程式”“化學式”與“化合價”的內容綜合考查,考查學生對基本理論的全面理解。該送的分能送得出去,但拿高分比較難,體現了一定的選拔功能。拿高分需要考生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同時要求考生非常細心嚴謹。
一、 試題分析
20題:A,B,C,D,E,F,G是初中所學的物質分別由H,O,S,Cl,K,Ba中的一種,兩種或三種元素組成,請回答:
19年20題
18年16題
本題初看與2018年的第16題類似,只要結合化合價及物質分類就可以迎刃而解。但本題思維容量大,綜合性強,隱含信息多,對學生的核心化學知識水平掌握要求比較高,區分度好。考生在做此題時會遇到諸多困難。困難1:不熟悉S和Ba元素的化合價。
困難2:對SO2,SO3,H2SO4之間的轉化關系并不熟悉,初中階段確實提得比較少,需要學生大膽地去猜測。
困難3:對O2,BaO,Ba(OH)2轉化關系很陌生,只能按照課本O2,CaO,Ca(OH)2知識點遷移,學生缺乏這種遷移能力。
困難4:Cl元素不知道如何擺放,是一個干擾因素
學生出現的典型錯誤:
1.? 推出來了,沒審清題意,把A誤寫成O2
2.? 把A寫成H2O2
3.? 把E寫成H2O H2O2 SO
4.? 沒有審清題意把D與G的反應寫成:K2SO4+BaCO3K2CO3+BaSO4或者CuSO4+BaCl2BaSO4+CuCl2題目中根本沒有銅元素和碳元素
5.? 專有名詞寫錯,寫成“負分解反應”,“互分解反應”
6.? A—G中的中和反應寫成:Ba(OH)2+2HCl2H2O+BaCl2,A-G中沒有HCl只有H2SO4
21題:某合金主要成分是Zn,Fe,Cu及其三種金屬的少量氧化物。利用該合金制成的機械零件廢棄物制取高純度ZnO,其部分工藝流程如圖所示。請回答
本題屬于制備型工藝流程題,初中階段常見題型,讀懂該流程圖不難。考查的是金屬與酸;金屬與鹽,堿與鹽的反應。但不是單純地考查他們的反應,是將教材內容稍加變化重組活用得來。學生在這道題表現不適應是因為平時死記硬背阻礙了知識遷移。本題也側重考查學生對陌生情境的理解,對陌生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本題強調學生不單純“知識記憶”層面,而是主動地參與建構知識,并不斷反思學習過程,悟出學習方法,學會學習。學生在解答此題有以下困難:
困難①:沒有搞清楚CuO還會與稀硫酸反應
困難②:不會知識遷移,知道活潑金屬與酸反應會生成氫氣,但與題目問題聯系不起來
困難③:基本反應概念不清晰
困難④:不清楚調節pH的原因,簡單的認為調pH只是為了溶液中加堿生成Zn(OH)2
困難⑤:Zn(OH)2分解不清楚產物除了ZnO還有什么產物,不清楚調節怎么寫
學生出現的典型錯誤:
1.?? 濾渣1寫成Cu和CuO。
2.? 避免火源的原因寫成金屬與酸反應放出熱量。其實本問問題是為什么要避免火源,言外之意已經有了火源,發生爆炸必然就是缺少可燃物。答案應該要有為什么會有可燃物生成。
3.? 把置換反應寫成復分解反應。
4.? 沒有審清題意把加入稀硫酸誤以為加入稀鹽酸,除去銅的方程式寫成:
CuCl2+ZnZnCl2+Cu
5.? 調節pH的原因寫成為了獲得Zn(OH)2或者提純Zn(OH)2。
6.? 方程式的條件寫成“燃燒”“點燃”條件的概念不清晰。
二、 教學建議
中考是初中教學評價的重要形式,仔細分析近5年廣東省中考,體現了初級階段啟蒙學科的科學素養。“注重基礎、關注探究、聯系實際、促進發展”的命題指導原則。試題緊扣教材卻深于教材。基于以上兩題分析,筆者認為有以下建議。
(一)教學生規范書寫及時糾正錯別字
化學是一門非常嚴謹的學科,近幾年中考改卷對書寫要求提高很多。為了防止在此處丟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及時糾正學生的化學式,化學反應方程式,化合價,專業名稱的規范書寫。
(二)重視物質分類思想
廣東省近三年中考推斷題都是以分類思想為主線展開,教材中蘊含多處分類思想,有元素分類、物質分類、反應分類、儀器藥品類等。教師應該充分應用。
(三)注重雙基,緊扣教材
化學基礎知識是學生學習化學主要內容,同時也是達成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的載體。出題不可能避開這些基礎知識不考。《考試大綱》對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做了明確的要求,近年來廣東省中考對基礎知識的考查也在增加,出題的難度小,緊扣教材,深挖教材。出題的目的不是要考倒學生,而是引導學生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加強對基礎知識的應用。
(四)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設計
化學教師每年都教初三,對于考試題目和教材甚至可以倒背如流。但是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化學是一門新的學科,有很多化學科學思維和素養學生需要一個過程才能形成。教師認為很簡單的問題,學生一時反應不過來,似懂非懂。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是設計教學。第一是教學進度不宜過快,不能只由好學生推著走,課堂設計意在扎實基礎。第二是習題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看學生為什么錯,錯的原因在哪里。可以嘗試讓學生分析題目,說出題目的“突破口、陷阱、易錯點、變式、反思”。這樣更容易引發學生的共鳴,學生也容易產生靈感,有利于學生審題,提高學生思維。
(五)提高答題規范性
每次考試學生都會喊出“這個我肯定能做得出的”,但是就是拿不到分。所以,通常筆者說“把會做的都拿分就是超常發揮”。但是即使在平時教師不斷強調,學生在答題時依然會犯低級錯誤。這可能與學習習慣有關,平時學生想得多,寫得少。也可能是學生為了應付教師作業沒有真正的訓練答題規范。更多還是基礎知識不夠扎實。如何避免出現答題規范性錯誤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作者簡介:劉榮發,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