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婷
摘? 要:本研究以幼兒文學想象為切入點,通過“班級繪本劇”,實踐四步可行性策略,即“CDMP”四步曲,“choose”——選擇合適的繪本,讓幼兒文學想象有本可依;“director”——“漸進支架式”編導,讓幼兒文學想象有跡可循;“make”——“物化式”制作,讓幼兒文學想象由點成線;“perform”——呈現式表演,讓幼兒文學想象生動飽滿。
關鍵詞:大班幼兒;班級繪本劇;文學想象
【中圖分類號】G614?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6-0081-02
Study on the Performance Strategies of “Class picture Play” in kindergarten big class
ZHANG Haiting? (Fu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Kindergarten affiliated to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Zhejiang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is study takes the imagin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through the "class picture book play",practice the four step feasible strategy,that is,"CDMP" four steps,"choose" - choose the appropriate picture book,let children's literature imagination have a book to follow;"director" - gradual scaffolding "editing,let children's literature imagination have a trace to follow;" make "- materialization" production,let children's literature imagination have a trace to follow Imagination from point to line;"perform" - presentation performance,let children's literary imagination vivid and full.
【keywords】Big class children;Class picture play;Literary imagination
1.幼兒文學想象的缺失
繪本作為幼兒讀物頗受歡迎,在成人“包辦式”閱讀方式下幼兒缺少與繪本的深度思考與互動,文學想象經驗不足。教師和家長往往秉持結果導向讓幼兒理解符合成人目的的內容,忽視文學想象過程,缺乏過程的引導和鼓勵。幼兒與文學作品的互動大多止于閱讀,即便在教學活動中涉及些許文學想象內容也缺少以多種形式表達的機會。
2.“班級繪本劇”助推幼兒文學想象發展
兒童天生喜歡游戲、裝扮、幻想擁有主角光芒,有與生俱來的表演天賦。“班級繪本劇”具有自由超越的特點可以滿足幼兒的想象體驗,創作過程具有情思一體性特點,給幼兒提供了文學想象的空間和機會,為幼兒與文學作品的互動創造了條件。通過“C”、“D”、“M”、“P”( choose、director、make、perform)四部曲鏈接幼兒文學想象發展的核心經驗,可以培養大班幼兒再造想象的能力。具體表現為,通過“班級繪本劇”四部曲,在對文學作品內容深刻理解的基礎上編制出具有完整情節、內容結構和主題合乎邏輯的文學作品片段(情節或句子)。
3.基于文學想象核心經驗的“班級繪本劇”實踐策略
(1)“C”——選擇合適的繪本,讓幼兒文學想象有本可依
第一,聯動多元接觸途徑----文學想象的源泉。
聯動多元接觸途徑是指創造幼兒與繪本互動的機會,即將集體活動、互動式閱讀、繪本會播、漂流箱四類活動相關聯,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文學想象的源泉。
●集體活動:在集體活動的開展中,選擇和挖掘一些優秀的繪本資源和幼兒一起進行分享和解讀。
●互動式閱讀:在圖書區投放“互動式”材料,給幼兒提供一個溫馨舒適且“可讀可說可記”的閱讀環境,投放符合大班年齡特征的繪本實現“可讀”,投放與主題繪本相關的頭飾、手偶等實現“可說”,投放紙筆,鼓勵幼兒自制創編繪本并展示實現“可記”。
●繪本會播:建立班級繪本廣播站,進行每周一次的繪本廣播,以多種形式進行,如故事講述、故事表演等促進幼兒的深閱讀,樂于表達。
●漂流箱分享:發動大班年段的繪本資源,以“漂流箱”的形式進行流動,促進幼兒廣閱讀。
第二,選擇適宜的繪本內容----能夠引發文學想象。
繪本的種類紛繁多樣,如何從一些優秀的繪本中選擇適宜“班級繪本劇”的劇本呢?在繪本內容的選擇中應當立足興趣,源于生活,易于表演,內含“留白”。
以《吃了魔法藥的哈哈阿姨》為例,這是班里的“明星”繪本,幼兒喜歡模仿繪本中變魔法的內容,哈哈阿姨用各種形狀的餅干變魔法這與幼兒實際生活中圖形與空間經驗具有聯結點,同時鮮明的人物形象和通俗易懂的語言使得其易于表演,而且變魔法的線索能夠給予幼兒更多想象的空間留白。
第三,關注繪本的體驗過程,促使文學想象的形成。
兒童在傾聽、理解和欣賞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形成文學想象,兒童滿足于想象過程所帶來的快感,因為愉悅兒童從而喜歡文學作品,并樂于將其表現出來。關注幼兒在閱讀中文學想象的親身體驗尤為關鍵,并運用“親身體驗進階式策略”即豐富聽覺感受—畫面輔助的進入和撤離—看圖說話與提問。
案例:區域活動開始后,果果進入繪本體驗區進行進階式體驗,打開任務卡,第一項內容是以你喜歡的次數“聽繪本”。(提供充足的想象時間)第二項內容,進入咔噠故事APP,邊聽邊看繪本。(利用視聽雙向通道幫助理解繪本內容,輔助想象)第三項內容是聽故事并手動翻看紙質繪本;第四項內容是邊看邊講。在體驗結束后,果果開心地給好朋友講述故事。 “哈哈阿姨乘著大帆船跟小伙伴旅行會發生什么事?”“如果我們喝了哈哈阿姨的魔法藥會怎么樣?”(引發創造想象)
(2)“D”——“漸進支架式”編導讓幼兒文學想象有跡可循
“漸進支架式”編導是運用問題式引導、思維導圖式分析以及表現式朗讀,促進幼兒再造從直觀要素到抽象要素的想象;促進幼兒從單個要素到多個要素的創造,從口語化到書面化、文學化的創造表達。
第一,劇本:從“無”到“有”。
創編劇本的外顯是重復和重構而內里則是文學想象的再造和創造。以漸進支架式編劇本支持文學想象表達。
一是問題式引導——指向文學想象的內容。問題式引導是教師提出一些關于繪本內容的關鍵性問題,由直觀到抽象指向文學想象的內容,引發和幫助幼兒梳理。
案例:親身體驗《狼和七只小羊》的繪本后,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教師提問。“你覺得故事可以如何開始?”“這個故事都有誰,他們住在哪,發生了哪些事?”“你覺得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哪?”“你最喜歡誰?為什么?”“故事并沒有結束,你覺得之后會發生什么事情?”(孩子們興致勃勃地邊說邊記錄說著故事)
二是思維導圖式分析——厘清文學想象的軌跡。幼兒運用思維導圖將劇本的行進脈絡或線索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其實質是厘清文學想象的軌跡,有助于幼兒對繪本內容從單要素到整體要素的感知和理解,并促發幼兒對繪本整體要素的創造。
案例:編導《小貝我挖寶》的劇本時,孩子們用思維導圖列出再造想象的軌跡:整個挖寶過程從挖到一只臭鞋子開始,不斷挖出了礦工、地下管道、地鐵等意想不到的東西,最后還挖到了恐龍化石。那小貝還會挖到哪些東西?發生什么故事呢?由此創造出一個新的故事線索,開始了小貝和螞蟻的故事。
三是變現式朗讀——輔助文學想象的表達
啟發引導幼兒運用動作、表情等多種表達,幫助幼兒不斷深刻理解故事內容及角色情感,使文學再造過程更加深刻。
案例:《狼和七只小羊》的繪本劇中孩子們伴有多種表達表演劇本,當大灰狼首次出現時,大灰狼鬼鬼祟祟(動作輔助,再現想象)地來到山羊家門前,咚咚咚,敲了幾下門。“孩子們哪,快把門打開吧!媽媽買了好多好吃的回來!”(語調、語氣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深化文學想象)
第二,角色:從“選擇”到“創編”。
每個孩子都自主選擇自己在繪本劇中的角色,如在《小貝挖寶》中有主人公小貝,礦工、胖司機等角色。孩子們聚在一起討論商量選定角色,但往往有一致也有分歧。
案例:在《小貝挖寶》選角色時,A說:“我來當博物館的阿姨吧”,B說:“我要當胖司機。”D說:“我也想演博物館阿姨。”E建議:“你來當小貝吧。”D不情愿地說:“可是我不想演小貝。”“要不你們倆石頭剪刀布 ”“就像值日生競選一樣”“這次我來,下次你來”,于是孩子們采取了輪流的方式并制定了角色安排表。之后遇到分歧時,孩子們就用輪流、競選和石頭剪刀布三種方式來解決。除了繪本中原有的角色,孩子們還根據對劇情的想象添加豐富了角色,并創編了繪本后繼發展的劇情對話。
(3)“M”——“物化式”制作讓幼兒文學想象由點成線
在戶外的繪本劇表演少不了道具材料的制作,幼兒在“作”中表達對繪本的理解和對道具材料與情境的想法,在“作”中注入情感體驗的過程也是“物化式”助推文學想象的過程。道具的制作是文學想象的連接點,支撐幼兒文學想象的發展,有助于提示幼兒一些內容,將整個想象過程串聯起來,由點成線。
第一,支持幼兒用文學、書面語言的表達和表演。
案例:在《鼠小弟蕩秋千》中果果邊制作大象的面具,邊說:“我是大象,我也坐秋千”,制作好小鳥的寧寧說:“大象先生,你太重了,坐不了。”說著,孩子們哈哈大笑。
第二,支持幼兒用文學、書面語言編構情節和作品。
案例:在《小貝挖寶》中孩子們用紙箱制作了一輛地鐵,特意制作了門方便司機上下車。孩子們還制作了蟻穴、地下停車場、寶藏等。
(4)“P”——呈現式表演讓幼兒文學想象生動飽滿
呈現式表演即幼兒文學想象的表達和評價,包括游戲化表演、即興式創編和點贊式評價,促進幼兒文學想象由干癟到飽滿。
第一,游戲化表演。
游戲化表演即跳脫固定的舞臺演出,與本班幼兒的自主游戲相結合,表現為混班區域游戲中的繪本劇社和戶外自主游戲可移動式的表演區。
案例:混班區域游戲中“小山羊們”在娃娃家玩捉迷藏的游戲,聽到有人來敲門,“開門啦,孩子們,我是你們的媽媽呀,我給你們帶了很多好吃的東西”。可是這聲音又粗啞又難聽,小山羊們想肯定是大灰狼來了。他們一起站在屏風后說:“不開,不開,我們不開”。大灰狼一聽,跑到面包店,把他的手伸進面粉袋里,(大灰狼到午睡室用不干膠把自己的手臂裹起來)然后回來說:“你們的好媽媽回來了,我帶了好多好吃的。”
第二,即興式創編。
即興式創編即演出可隨著游戲場地不同和游戲發展,創構新的表演內容和作品,這也是大班幼兒文學想象發展的重要特點。
案例:哈哈阿姨(寧寧)穿著用報紙做成的魔法衣帶著小伙伴們去旅行,來到秘密花園,寧寧拿出一塊用紙盤做的三角形餅干:“三角形變成帳篷吧,耶!”于是寧寧和小伙伴們就到帳篷里玩耍,拿起地上的樹葉說:“長長的樹葉變成廚師吧,耶!”于是元元、馨燁穿上小圍裙當作廚師,寧寧拿來接了水的小瓶子給他們,“快把魔法藥水喝掉,這樣你們也有魔法了”,“好了,我們一起用魔法變出車子去玩吧”。
第三,點贊式評價。
在混班自主游戲和戶外游戲中,幼兒可以給游戲中的演員們點贊,也可以自我評價。點贊式的評價可以關注的是文學想象的過程性評價,鼓勵和激發幼兒想象的興趣和樂趣。
4.成效與思考
幼兒文學想象核心經驗的發展需要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培養。“班級繪本劇”的開展促進幼兒將集體、區域、戶外活動與生活經驗和文學作品進行有目的的聯動,擴充了文學想象的再現;“班級繪本劇”為幼兒提供了多種表達機會和想象支架;在此基礎上,幼兒系統地制作了多部班級繪本劇,提升了幼兒文學想象的能力。幼兒文學想象核心經驗的發展需要讓幼兒有機會與文學作品有高質量的互動,不僅僅是聽故事,而是在“CDMP”四部曲中“聽懂”、“能講”、“會編”“喜歡演”,關注幼兒文學想象的過程,充分發揮幼兒的再造和創造想象;激發幼兒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擴展了幼兒想象的時間和空間。
參考文獻
[1]周兢.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11).
[2]松居直等著(日).繪本之力[M].貴州人民出版社,2011.
[3]劉江艷.幼兒園繪本教學的價值與實施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5(711).
[4]松居直等著(日).繪本之力[M].貴州人民出版社,2011.
[5]劉江艷.幼兒園繪本教學的價值與實施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5(711).
[6]李玲.影響教師閱讀的原因分析及改進策略[J].大慶社會科學,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