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批孜汗·阿布都卡地爾
【摘? ? 要】伴隨社會經濟以及科技的飛速發展,國家對于各種人才的需求也愈加迫切。而漢語是中國人的母語,更是現在世界上被最多人所使用的一種語言。因此學好漢語對于中國乃至世界發展都具有深遠的意義。當下,我國應該提升對于人才培養的重視程度,遵循科學發展觀的規律,依據本專業的特點適應社會的需求,將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養成變為現實。但是,正是因為該學科具備這樣或者那樣的特征,所以,實際的教育教學大多側重于理論而非實踐。在這樣的情況下,漢語言文學專業應該更加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基本功,由此也發現了很多的問題。學校和教師想要做好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基本技能的培養,一定要立足于課程配置的實際,對教學方法和管理加以重視。文章從多方面、多角度探討了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基本技能的培養,論證了漢語言文學的重要性。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專業? 基本功? 培養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9.007
社會的多元化需求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實踐證明,文科專業特別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發展不可能走一條純學術研究的道路,現對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能力培養方向已經達成了共識。隨著漢語言人才的不斷壯大,漢語言文學已經成為一種公共教育。然而學校和社會對它的關注度并不夠。所以,大多數主修漢語言專業的學生,更加注重理論結合實踐。但由于學生的社會適應性有限,實踐能力不強,導致了他們的學習質量會下降,使得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面臨著就業難的困境。如果任由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畢業后的工作和發展將成為一個棘手的問題。作為相關專業的教師,我們應該盡快制定出一個計劃來解決這個問題。促使越來越多的漢語專業的學生就能夠對他們的專業有信心,進而持續地去熱愛他們的專業,使得漢語言文學專業獲得更長足的發展。
一、漢語言文學專業特點
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主要以漢語言語言學、漢文學系統知識和專業技能組成,該專業的學生能在企業和大專院校相關部門、科研機構和權威機構進行漢語言文字的教學研究,對外漢語教學、語言管理和語言在語言學實踐工作中的應用。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就業情況一直比較穩定。該專業畢業生一般寫作較好,思維活躍,能勝任多個部門和組織的工作。比較專業的方向可以是新聞出版系統,如報社、雜志社、新聞電視臺、廣播電臺等單位從事記者、編輯等工作。還可以在企事業單位的秘書、宣傳部等崗位發揮自己的寫作特長。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就業情況,總體形勢良好。如果學生具備一定的寫作能力、較強的分析、研究能力,并且對文學和寫作比較感興趣,學習漢語言文學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一般來說,開設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意義是多方面的。從實際出發,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高就業率和豐富的就業收益,足以使這部分就業者過上相對較好的生活。從發展的角度來看,由于濃厚的中華文化氛圍和民族精神存在著強烈的吸引力,自漢語言文學專業最初設立以來,我們已經看到了它逐漸完善和飛速發展。而正因為這種影響的存在,漢語言文學專業,將會在日益多元化的社會環境中,為學生創造出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一)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指人文社會科學所蘊含的對人的存在意義和價值的關懷。它是人文認知活動中,形成的一系列價值觀和態度。在實踐中,人文精神的培養,一方面是學生對優秀人文文化的傳承;另一方面是對學生自身再創造精神的培養。人文發展是指:教育對象在工作態度、責任心、與人溝通等方面,形成和提高理解、包容、合作、同情、公正等良好的人文素質。文學類課程是本專業的主要核心課程。中外文學課程在培養學生人文精神方面都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可謂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二)強調學生寫作能力的養成
寫作能力培養是本專業學生技能培養方向的重點,寫作類課程在專業課程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一方面,其內容主要包括基礎文學寫作和實用寫作兩大類,并延伸到廣告文案寫作、新聞稿件寫作和文學批評寫作等不同領域。另一方面,學時的比例相對較高。基礎文學寫作和實用寫作通常分別占51學時,其他延伸寫作課程至少占34學時。把這些都加起來,整體比例就高了。由此可見,寫作能力的培養是本專業學生發展的內在要求,而重視寫作能力的培養更是本專業的一個重要特征。
(三)重視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漢語言文學課程包括文學課程和語言課程。語言課程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重點,開設了普通話訓練、演講與口才、古漢語、現代漢語、一般邏輯等課程。同時,這類課程的教學,尤其是前兩類課程的教學,特別注重實踐。通過對普通話培訓課程的系統學習,學生掌握了普通話的發音規律,在全國普通話等級考試中占有明顯優勢,通過率特別高。其他語言課程的目的是,提高學生準確使用語言和流暢表達思想。因此,該專業學生在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上具有獨特的條件,成為該專業發展的另一個重要特征。
(四)教師職業成為學生就業的重要方向
在很多高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中,女生的比例普遍高于男生,這一現象使得專業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方向有了新的思考方向。女生細膩、耐心等特點使得她們符合教師的職業需求,也成為該專業學生就業的重要方向。在專業發展的過程中,先后開設了很多與語文教學技能,以及教育學內容相關的課程,為學生的就業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更為本專業的發展提供了持續的活力。
二、專業技能培養目標
專業人才培養戰略是指在進行某種戰略規劃的過程中,能夠達到人才培養的目的,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一定的可行性。根據當前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各高校可以實施專業人才培養戰略。在高校發展戰略中,首先要了解專業人才培養戰略中存在的一些棘手問題,并在培養過程中,考慮到自身專業職業培訓的要求。最后,再制定詳細的培養計劃和策略。
在實施計劃的過程中,還要充分結合其他的方面去考慮問題。如人才的個性特征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漢語言文學有著悠久的歷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得學生們可以開闊自己的視野,這個專業可以為學生的文化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而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技能培養的具體目標,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夯實學生的基本寫作能力,實現他們的快速上崗
在快節奏的社會現實面前,對于剛剛就業的畢業生來講,希望能夠馬上在用人單位上崗,解決找工作的問題。為了降低用人成本,新人一般都沒有適應期,即使有,也往往很短暫。因而,作為一個新人,要盡快熟悉自己的工作環境,使自己盡快進入狀態,獲得同事和領導的認可。
(二)以基礎寫作能力提升為基礎,區域覆蓋較為全面
第一,加強“三筆”練習。“鋼筆字、粉筆字、毛筆字”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必備素質能力之一。在本專業學生的培養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這方面基本技能的學習。這應該體現在本專業的課程設置上,并設置一定的評估水平測試。
第二,堅持跨學科寫作。除文學創作領域外,進一步擴大寫作范圍,如廣播媒體新聞文章、社會經濟領域、司法領域、政府文件等。堅持相關領域的其他寫作方向,例如,文本編輯、編輯、排版、速記、歸檔與利用、信息處理等。熟悉網絡環境下寫作的新變化,并盡快適應。互聯網時代帶來了新的寫作載體,新媒體的蓬勃發展也帶來了寫作形式的新變化。作為文科生,他們需要在日常的寫作學習中適應這種新形式。
(三)立足特定就業方向,培養具體技能
培養教師是漢語言文學事業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相應學校的這個專業應該有明確的定位,針對具體定位,從反映目標定位的具體能力要求設置專業課程,同時在實踐教學環節進行針對性的能力提升訓練。例如,教師普通話水平的提高,語文教師教學案例的分析,班主任工作的日常管理能力,以及普通學科教師需要具備的鋼琴、象棋、書畫等能力。
三、專業技能培養途徑
(一)利用科學發展觀的積極影響
我國的經濟發展戰略更是人才的培養戰略,它是新時代提出的一種發展策略,是科學發展觀,其第一要義就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性,其根本是要統籌兼顧。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實踐觀逐漸演變出來的一種發展策略,符合歷史的發展和時代的要求。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發展戰略的統一指導思想。它不僅促進了社會的發展,更加促進了經濟政治的發展。是我國新時代發展的基本理論,滿足了社會性的需要,符合我國現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根據科學發展觀,全面提升學生的發展素質和道德素養就變成了重中之重。教師應該以學生發展為本。注重他們的心理和生理的不同需求,不斷地加深和發展他們的自主創新能力,引導其走正確的發展方向,實現學生在其人生路上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二)積極拓展實踐課堂
第一,大力發展第二課堂。在“素質教育”理論的背景下,我們不應該拘泥于單純的理論知識教學,而應注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加強技能的訓練。走出課堂去了解中小企業需求,聯系基層社區、居委會、公益社會組織等,提供專業范圍內的服務,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增長學生的知識和能力。
第二,豐富教學實踐。教學實踐活動是教師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對學生某一方面的技能培養進行重點培訓。教師要充分發揮和利用好這一環節,切實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例如“三筆”實踐、演講與口才課程的實踐訓練、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育實踐、畢業論文的寫作,都是學生應有效提高的相關技能。所以,這個環節一定要扎扎實實地做好。
第三,充分發揮學生專業社團的作用。社團是校園一道靚麗的風景,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起著不言而喻的作用。特別是一些學生專業社團的出現,使得學生們技能的培養更具專業特色。例如,漢語言文學專業下的文學社、朗誦社、漢學社、創作社等學生社團,無疑對他們專業技能的培養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三)深化師資隊伍建設
漢語言文學教師隊伍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雙師型”教師比例偏低,教師自身缺乏實踐經驗。部分教師獲得了碩士或博士學位,因為偏重理論教學,忽視實踐環節,而成為了高等學校較低水平的教師。要體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定位,必須進一步深化師資隊伍建設。一方面,“走出去”,根據學生技能培養的具體目標,結合現有教師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對教師進行培訓。鼓勵教師走出去提高專業能力,同時提供經濟保障。另一方面,“引進來”分析專業發展過程中緊缺人才的需求,大膽引進專業實踐能力較強的高素質人才,大膽優化師資隊伍的結構。
(四)深入管理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具有一定的知識素養和文學基礎。他們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需求,有很強的自律性,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不需要被管理和規劃。漢語言文學專業也有不同的學生和教師。學生可以進一步分為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和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總之,對整個漢語言專業進行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在一些學習時間內,對思想和行動上不是很積極的學生,做好思想咨詢和教育工作,為他們解決實際的問題,緩解其學習的壓力,讓他們了解漢語言文學,并熱愛這一專業。因此,深度管理對漢語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五)完善能力評價體系
第一,評估內容的全面性。一方面,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評價應注重對其專業能力的評價,如,寫作技能、語言表達能力等。另一方面,要重視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情商培養等非專業能力的評價。結合大量文學名著的閱讀,通過對人物喜怒哀樂的分析和理解,以及對當代社會背景的了解,再加上老師的有效指導,學生可以進一步學習正確處理人與社會的關系,可以更好地學習社會的規范,最終完成自身的社會化發展。
第二,評價方法的多樣性。學生評價不僅要注重理論課的學習成績,更要注重能力的培養。因此,該專業的考核應避免片面追求標準答案,采用多種考核方法。學生評價的主體也應由原來單一的教師為主,轉變為學校、單位、教師和學生的多元主體,強調不同過程的評估。考慮到學生技能的培養,應減少考試成績在評價中所占的比重,而增加在學習過程中的評價。如學生的課后作業、論文、其他專業比賽或他人評價,以及實踐環節中的社會評價。
總之,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漢語言更有魅力。作為我們的基礎語言和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我們應該繼續發揚和宣傳漢語的作用,同時也要更加重視漢語的教學。高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越來越受到社會大眾的重視,對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教學應更加科學化、規范化。使中國語文高等教育走出當前的困境,走向更好的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陳義平.文科應用型專業本科生參與式研究能力現狀及發展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7(24):213-214.
[2]石楊.地方院校文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18):220.
[3]呂旸.民辦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轉型的探索與實踐[J].智庫時代,2019(19):263+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