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摘 要:長期以來,學困生都是教師關注的問題。小學數學科目形成的學困生有多方面原因,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根據小學生的學習方法,真正發揮出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學困生順利轉化。基于此,首先講述小學數學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又進一步闡述了數學學困生的幫扶策略,希望可以為小學數學教學貢獻一分微薄之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困生;原因;幫扶策略
學困生在課堂上是非常主要的一個群體,是真實、客觀的。特別是在學習數學知識時,大部分小學生都對其沒有學習積極性、動力與熱情,基礎知識掌握得非常不好,極其討厭寫作業與考試,內心當中充滿恐懼,學習狀態不好。新課改中明確提出,教師在傳授知識時必須關注課堂中的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促
使每一位小學生都能夠獲得全面發展。怎樣才能更好地轉化學困生,促使他們愛上學習,是教師積極探索的目標,這是漫長的過程,需要教師向他們投入更多的關注與耐心,開展針對性教學,促使學生克服困難,重拾自信心,獲得成功。
一、小學數學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產生學困生這一現象是有許多原因的,總體可以分成三種:教師、家庭以及學生方面。第一,教師因素。小學數學科目學困生的形成,教師是非常主要的原因,因為教師的教學能力直接影響小學生對這一科目學習質量的成果。第二,家庭因素。家庭教育也是直接影響小學生健康成長的主要原因,因為家庭教育模式以及家庭氛圍都能夠直接影響小學生的學習價值觀以及態度。第三,學生因素。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形成學困生的主要因素就是小學生自身對數學科目沒有學習欲望,因為數學科目需要具備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他們一旦發現數學知識非常復雜,無法理解其中的含義以及數學教師沒有及時發現進行疏導,長期下去學生就會產生畏難、恐懼的心理,對數學科目的學習熱情逐漸下降,慢慢形成學困生[1]。
二、小學數學學困生的幫扶策略研究
(一)樹立數學學習觀念,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知識的動力,只有具備學習興趣,才能更好地去探究問題。所以,優化學困生的第一件事就是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樹立科學的學習觀念。比如,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長度單位中的第一課“認識厘米和米”時,就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讓小學生自己動手測量一下,促使他們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除此之外,數學教師還可以設計比賽環節,小學生的年紀小、活潑好動、好勝心強以及愛表現,這樣既能夠很好地活躍課堂氣氛,
又能讓小學生愛上學習,激發出學習興趣。
(二)改變學習方法,培養優秀的學習習慣
擁有良好的學習方法以及學習習慣是提升學習成績的主要原因,要想真正地轉化學困生,就需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與習慣。憑借教師自身對學困生的了解,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聽課模式以及掌握學習數學知識的概念等等,仔細、耐心地指導,不斷訓練以及培養他們處理問題以及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學習數學知識并不是靠死記硬背,而是需要經過教師有趣的指導、活潑幽默的教學方法,把教學知識點與現實生活關聯起來,促使他們在學習數學知識時產生一種非常親切的感覺,可以積極、自主地進行學習。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聽不懂知識點時及時舉手向老師詢問,回答錯誤也沒有關系,遇到難題就想辦法處理,不逃避就可以了。經過長期改變學習方法,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家校聯手,一起指導學困生
家庭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補充,家長與教師需要互相溝通,進一步幫助學生脫離學困生這一現狀,學生父母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和學校溝通,這樣既能夠掌握小學生在學校的動態,又能夠讓教師掌握他們在家里的情況,發現小學生在校與在家的另一面,以此來更好地培養學困生獨立的品質[2]。學生家長需要配合學校的工作,經過現實生活鍛煉學生的數學意識,脫離學困生現狀,養成好習慣。比如,每一年的開學季學校都會組織學生家長到校參加家長會,有一些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學習不好,就不想參加、不想丟人,其實這是錯誤的思想,只有真正參加家長會你才能夠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也能夠讓教師了解孩子在家里的學習情況,孩子學習不好并不丟人,經過和教師的溝通發現孩子的不足,及時糾正,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綜上所述,學困生的形成是經過長期積累的,想要徹底轉化他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當教師與家長面對學困生的時候,需要付出更多的愛心、耐心,讓他們感受到教師與家長的愛,消除對數學知識產生的恐懼心態,給予學困生更多的鼓勵,促使他們真正接受數學知識,并愛上數學。
參考文獻:
[1]顧曉波.小學數學學困生的現狀、成因及對策[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7):124-125.
[2]岳禎琪.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對學困生進行有效的輔導[J].考試周刊,2021(49):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