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愛榮
摘 要:閱讀課是語文教學的主要課程之一,學習目標可以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分析了訓練閱讀能力的意義,并重點闡述了能力培養的可行性方法。培養閱讀能力應從興趣引導、文本選擇和文本多元化解讀三個方面進行教學實踐,從而有效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關鍵詞:閱讀教學;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文本選擇
語文學科是側重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字、詞、句的用法,還應練習閱讀理解與寫作等。閱讀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閱讀能力強弱直接影響學生在學習中的解題能力和寫作能力。同時,提高閱讀能力也可促進溝通能力提升,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一、閱讀能力訓練的重要意義
語文之所以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學科和核心學科,是因為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語文學科素質提升對全部學科學習均有重要意義。語文課程是對語言文字知識的基礎性濃縮,通過夯實學生語文素質,促進其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等全方位提升。學習是終身性任務,而在學習過程中,無論學生學習的核心知識是哪一門學科,都需要理解和掌握相關概念、知識,此種理解能力的基礎是閱讀理解能力。所謂閱讀能力,是指在面對圖文等多種形式的信息時,可有效閱讀和理解資料所要傳達的信息,從中提取重點信息。此種能力不僅對語文學習有重要意義,也是其他學科順利學習的基礎。為此,在語文學習中,教師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二、培養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方法
(一)興趣引導
小學生注意力較易分散,難以長期專注于某件事物,而閱讀訓練必須通過長期學習實現預期效果,并無速成方法。為保證學生長期持續學習,應對學生心理特點進行充分了解,從其心理特點出發,制訂趣味性學習計劃。在閱讀學習中,應選擇符合小學生審美的閱讀文本,合理篩選文本題材、體裁以及篇幅。應設計具有吸引力的課前導入內容,豐富授課形式,激發學生興趣,促使學生主動了解文本內容,跟隨教師教學節奏。
(二)文本選擇
網絡時代閱讀學習可選擇的資源堪稱海量,從中選擇合適的文本至關重要。在進行閱讀學習時,應從教材出發,以教材為基礎選擇適合的篇目。教材中所選用的文本皆為高質量文本,對學生的吸引力較強,是經過精心篩選和編制的學習內容。在閱讀教學中應將教材內容作為核心教學內容,同時為了提升文本豐富度,合理選擇課外文本。在文本選擇時,應根據近期學習主題進行選擇,例如,在母親節時可選擇《一封信》作為閱讀文本,以露西故事中家庭的溫暖呼應親情主題,鼓勵學生在閱讀學習后為母親寫一封感謝信。在篩選課外文本時,應選擇短篇幅文本,要求內容陽光積極,文辭優美,感情真摯,邏輯流暢。
(三)本文解讀
在文本學習中,教師應作為引導者,鼓勵學生獨立閱讀文本,做出個性化解讀。在此環節中,對準確答案不做統一要求,學生言之有理即可。許多優秀的文本具有多重教育意義,可進行多元化理解。學生個性化解讀的過程也是鍛煉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邏輯能力的過程,對于偏離主題的閱讀理解,教師應通過策略式引導促進學生思路回到正軌。對于特殊的解讀思路,可在課上提出,大家共同討論,分析結論的合理性,完善結論,通過探討過程完善閱讀細節,促進多元化思維構建,促使文本解讀更加準確,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思維習慣,培養綜合性人才。
例如,在學習《朱德的扁擔》時,文中描寫朱德同志挑著兩只籮筐,裝得很滿,但是走得很穩,步伐穩健,還與年輕同志作對比。這段文字可進行多方面理解,其一是朱德身體健康,說明他經常鍛煉,身體和年輕人一樣好;其二是朱德勤勞,雖然年輕同志尊敬他、愛戴他希望他多休息,作為指揮人員和年老者他本可以選擇只負責管理工作,但是他還是積極參與體力勞動;其三是籮筐裝得滿人走得穩說明朱德不僅個性沉穩踏實,做事一絲不茍,而且具有扎實的勞動經驗,是從勞苦大眾中走出、帶領勞苦大眾走向光明的優秀領導人。綜合上述信息以及該文本中其他同事藏朱德的扁擔的情節,可知朱德無論是行動上還是情感上始終與基層群眾站在統一戰線,與群眾感情深厚,側面反映了朱德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優秀的人格魅力。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中,應提高對閱讀能力訓練的重視度,科學選擇閱讀文本,科學設計課程,循序漸進地提升閱讀能力。在此過程中,可采用群文閱讀等訓練方法,鼓勵學生深入研讀教材,同時豐富課外閱讀量,從量化評價和素質評價雙方面實現能力提升,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羅舒喬.公共圖書館面向青少年閱讀能力培養的正規教育支持研究:以佛山市圖書館青少年閱讀能力培訓實驗為例[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21(9):27-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