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玲玲
摘 要:在新課改政策提出后,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無法滿足新形勢下的教育需求,新形勢下的課堂需要在滿足應試教育需求的情況下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老師應重視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要求老師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為學生傳播更多的知識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學習效率
受到應試教育體制以及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在目前很多中小學數學教師仍以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為主。這種教學模式一般以老師為課堂中心,學生跟隨老師的教學節奏進行學習,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度,但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擴展,不利于學生的自我提升和創新發展。
一、影響小學數學高效教學的相關原因
1.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
新課改要求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素質教育,在確保學生學到相應文化知識的同時,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但目前應試考試仍是檢驗學生成績以及升學的唯一指標。因此無論是學校還是老師的教學工作,都以提升學生成績為主,而這一點無法與新課改的教學目標完全迎合,因此造成了一定的教學目標沖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2.學生基礎參差不齊
這些年隨著大家對教育的不斷重視,很多家長為了確保孩子成績的提升,都會在課外為孩子報一些輔導班。但并非所有的家庭都有條件去上輔導班,而且輔導班的教學進度和教學水平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從而導致學生在課堂學習時,本身基礎成績落差較大。老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確保教學速度能滿足所有學生的教學需求,不利于老師把握課堂教學節奏以及落實教學內容。由于在課堂上要想辦法兼顧所有學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相關策略
1.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
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中,一直是老師講、學生聽的一種學習模式,在這種教學環境下老師一直在主導課堂節奏,無論是對數學新知識的學習,還是對一些題型的學習鞏固,學生的思維極易受到老師的影響。特別是一些老師,為了純粹的追求短時間內的教學效率,甚至會要求進行一些“公式化”的教學訓練。這種學習方法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確保學生成績的提升,但不利于學生后期的提高,同時會導致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過高。因此老師在教學時應發揮學生的課堂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并培養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探索的學習精神,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提升。
2.鼓勵學生主動預習、復習
小學的數學教材編排邏輯相對簡單,除了一些新型算法的學習外,很多內容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課本內容進行提前預習。一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甚至在看完教材的指導學習內容后,可以獨立完成所有的課后作業。因此老師應鼓勵學生在新課內容學習之前進行預習。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新課基礎,方便老師的后期授課,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另一方面學生也可以提前知道下一節課中自己學習的難點所在,在老師講解相應內容時重點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除了課前預習,老師也應引導學生進行適當的課后復習,鞏固已學的知識,有利于學生后期的擴展提升。
3.老師要重視課堂啟發引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即將學習的內容感興趣,學生才會表現出更高的學習積極性。老師可以通過一些有趣的教學內容來吸引學生的學習好奇心。讓學生帶著好奇心,主動去探索課本里的知識并進行課堂學習,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聽課效率,從而直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另外也可以在課堂中通過一些提問或課外趣味知識的插入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后也可以留下相關探索性的問題來啟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主動去學習。
除了以上所介紹的相關方法外,老師應在教學工作中主動總結課堂知識學習的難點和易錯點。在上課之前合理地編制教學預案,針對學生的易錯點和重難點教學,引導學生重點學習。同時注重對學生課后作業以及課前預習的檢查,督促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全面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張愛萍.淺談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J].教育革新,2017(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