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有晨
摘 要:小學音樂教學是為了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并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的音樂知識,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當前,小學音樂教學效率不高,由于諸多原因,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影響了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音樂教育是藝術領域中的組成部分,教師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激活課堂活力,真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讓學生愛上音樂,發揮想象力、創造力,體驗音樂之美。
關鍵詞:音樂課堂;有效教學;問題;策略
就目前的一些音樂課堂教學來看,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由此也制約了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此筆者就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具體、有效的解決對策。
一、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問題的探究分析
首先,師生定位準確。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盡管抱有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的想法,但在具體教學中,教師一味地講述音樂知識,而學生只能被動聽講,由此,師生的角色定位不夠準確。學生在被動聽講下,自然對學習音樂的興趣不大,導致教學成效受到影響。其次,課堂結構設計不合理,小學生愛玩好動,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動靜結合,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來引發學生充分挖掘自我潛能,主動吸納音樂知識去欣賞和領略音樂之美。但由于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并沒有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課堂結構的合理設計,教學環節吸引力不足,教學氛圍略顯沉悶,使得課堂教學的效果欠佳。最后,教師音樂素質亟待提高。當前一些學校的專職音樂教師的數量較少,有的教師雖然擔任音樂教師,但還身兼其他學科的教學。這部分教師音樂專業水平有待提高,如果教師備課不充分,專業儲備不足,則無法真正地將音樂內容有效地傳遞給學生。另外,音樂教學所需的設施、設備配備不夠完整。如樂器的不足等,有的教師將音樂課上成了唱歌課,學生接觸各種樂器的機會不多,難以做到視聽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只有讓學生接觸更多的樂器,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了解規定的曲目以及樂理知識,從而發展小學音樂課堂教學。
二、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具體策略
1.創設情境,引發學生融情入境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為了避免簡單講述,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來創設教學情境,引領學生融情入境。如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音樂以動感的畫面呈現出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聽覺和視覺的多感官刺激下,對音樂知識充滿探究的欲望,進而在美妙音樂的感染下體驗音樂所包含的情感,豐富學生的認知。
2.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活躍課堂氛圍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不能變成“一言堂”,教師與學生應積極互動起來,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抓住小學生好動、愛玩、喜歡游戲等特點,將音樂、表演、游戲、樂器等結合起來,讓整個課堂充滿生動趣味,同時也充滿勃勃生機。在這一歡樂的課堂氛圍中,不斷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和欲望,使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游戲中,認識和感知樂曲,了解不同的樂器以及特點,并且還學會基礎的樂理知識。在寓教于樂、寓教于玩中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能力,培養學生基本的音樂素養。
3.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尊重學生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對象雖然是小學生,似乎不需要太多的專業技術含量。但啟蒙時期進行音樂內容的講解傳授,更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專業素質,才能為學生打好基礎,為后續的學習做好鋪墊。教師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將所教內容進行精細備課以及就學生的認知水平加以細究,并預設在課堂教學中的生成。同時,教師還要結合教學內容搜集更多的與之相關的信息,使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講授時,做到游刃有余、靈活多變,同時也能拓寬學生的視野與認知。教學中教師要親切大方、富有激情、尊重學生的感受,及時對學生產生的疑惑進行啟發與點撥。同時在音樂課堂上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體驗,注重學生個性化的音樂作品解讀。鼓勵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不斷挖掘音樂作品的內涵。教師做好引導者、參與者、組織者,凸顯學生這一主體,為他們提供展現個性化學習的平臺。學生可大膽嘗試不同的學習方法,在音樂世界中自由翱翔,從中獲得熏陶與浸染。
總之,小學音樂課堂不僅是一門學科,還是藝術表現形式,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以學生為中心,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激發出來,讓學生真正感受音樂之美。
參考文獻:
張春明.用音樂啟迪心靈,用音樂陶冶情操[J].北方音樂,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