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靜靜
摘 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可以運用三種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尋找符合他們年齡段的課外書籍;其次,搜索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文章進行拓展閱讀;最后,學習多種閱讀方式和手段易于理解。
關鍵詞:小學語文;培養興趣;閱讀方式;教學策略
閱讀水平的提高能幫助小學生從書中獲得更多有用的知識,以豐富他們的人生閱歷和情感體驗,因此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培養閱讀興趣,選擇正確書籍
優秀的書籍是培養良好閱讀興趣的基礎,一本好書能帶來的效益是永無止境的。但處于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喜歡閱讀的書籍范圍和類型是各不相同的,教師要根據自己所教學生的年級來選擇相關的閱讀書目,在選擇前應把書籍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以及是否能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作為首要考慮前提,再去思考這些書能讓學生從中獲得什么樣的知識。
作為一、二年級的教師,要先把握學生的興趣傾向,一、二年級的學生正是喜歡色彩強烈、故事性強的書籍,但他們對詞匯的掌握不全面,在選擇課外閱讀書目時就要選擇一些內容相對淺顯易懂,附有注音并圖文并茂的書籍,《安徒生童話》《月亮的味道》這些簡單易懂的書籍就是不錯的選擇。作為三、四年級的教師,這一階段教師要先考慮如何讓學生與五、六年級的知識進行銜接,所以挑選的書本就要像《安妮的日記》《窗邊的小豆豆》之類的過渡性書籍。作為五、六年級的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富有深意的作品,如《簡·愛》《傲慢與偏見》《草房子》等國內外名著和童話。
教師選擇與學生年齡相適宜的書籍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通過閱讀課外書籍開闊眼界,讓他們見識從未領略過的風景,從書中切身體會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和價值體現,最重要的是還能讓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這樣學生的作文水平也能得到相應的提高。
二、閱讀相關書籍,全面理解教材
小學教材中會出現大量的國內外經典名著節選和古詩文,這些作品大多較難理解,很多學生由于缺乏對作者或文章人物的了解,會產生這些文章很枯燥的想法。教師在這時可以將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進行適當的衍生,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常識積累,促進學生對教材中的作者有更全面的認識。
通過結合教材內容拓展閱讀書目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用更全面的眼光來看待歷史人物,這樣學生理解教材內容的方式不再僅僅局限于書中作者的一面之詞,而是擁有更多人從不同角度進行評價,有利于學生學會用全局觀看待事物,思考問題的方式也能更成熟,角度也能更多樣化,從而訓練學生閱讀題的解答思維。
三、訓練閱讀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學生能通過閱讀開闊眼界、增長見識、認識在日常生活中無法輕易見到的事物。然而現如今很多小學生都將閱讀視為老師布置的一項 強制任務,每次在閱讀中都是囫圇吞棗,無法從閱讀中獲得快樂,閱讀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教師要在平時的閱讀訓練中營造氛圍,讓學生用多種方式進行閱讀,逐步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例如,學習《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就是訓練學生培養多樣的閱讀方式的好機會。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僅憑文字講解,讓學生憑空想象圓明園的景觀,學生一定會覺得無聊,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展開聯想,讓學生動筆試著畫一下圓明園的樣子,再運用多媒體展示圓明園在毀滅前和毀滅后的對比圖片,深度講解八國聯軍毀滅圓明園的無恥行徑,讓學生明白圓明園的毀滅對中國乃至世界都是一個巨大的損失,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情懷。這樣學生就能在強烈的氛圍中感受《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所包含的情感。通過教師在課堂上運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帶領學生解讀課文,可以啟發學生在書中如果遇到問題就可以通過查找相關圖片和資料的方式幫助自己理解,這些圖片和資料可以幫助學生感受文章中作者的深層情感,讓學生從中體會閱讀的益處,獲得情感上的升華。
綜上所述,教師在建構小學語文閱讀鏈接這個問題里可以運用三種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尋找符合他們年齡段的課外書籍;其次,搜索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文章進行拓展閱讀;最后,學習多種閱讀方式和手段易于理解。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黃金時期,語文教師一定要高度重視,幫助學生在語文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周惠連.“鏈接”課外助推教學: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的策略[J].語文課內外,2020(4).
[2]陳海嬌.小學閱讀與習作有效整合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