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冬
摘 要: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十分有趣,具備可進一步開發拓展的潛力。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基于物理知識的特點,找出學生的學習規律,從而將物理知識的學習變得更加全面,也實現了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
關鍵詞:初中物理;多元化教學;信息技術
當前初中物理課堂的緊要任務就是需要把握課程以及學生學習內容兩方面的變化,逐步研究物理學科的特點,分析教學方式在教育環節中的應用效能,為學生實現多元化課堂教學。這樣通過對不同教學方式的綜合利用,可以逐漸推動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發展。
一、借助信息技術,展開物理教學
教師在教育中要抓準一切時機實現統籌發展。信息技術是教師在物理課堂中能夠最大化利用的教育資源。因此,教師要根據物理課堂的知識特征,分析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規律,找準開展信息技術教育的關鍵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
例如,在介紹“物態變化”的相關知識時,主要開展的內容是物態的熔化、凝固、升華、凝華等知識,但是受教學場地以及設備的限制,并不能夠為學生展示各種物態變化。為此,在備課階段,教師可以在互聯網上搜集與之相關的視頻資源,為學生展示冬天霧凇的壯麗景象,教師為學生找到的教育資源與物理知識的契合更加完善,學生可以進行充分的學習,教師根據物理現象對學生開展物理知識的講解與滲透。這樣可以將課堂中無法出現的物理現象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不斷實現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最終達到課程教育的目的。
二、聯系生活實際,提升學生認知
初中物理注重對生活現象的研究與學習,在生活中能夠引導學生進行物理知識完善的應用與實踐。所以在教育過程中要不斷重視對物理中生活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例如,在教授“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教師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來引導學生學習。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就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來引導學生做一些生活化的實驗,教師可以讓學生拿出尺子,對學生說道:“為什么我們拍打尺子就會有聲音,而用力彎曲尺子就沒有聲音呢,許多打擊樂器需要用力地拍打,但是用力按壓就很難發出聲音呢?”在完成相關的生活化實驗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講一下原因,并從學生的交談中進行教育引導,能夠讓學生對物理知識的開展更加完善。在這一過程中要不斷注重對實踐教育內容的開發,通過生活中的奇特現象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又比如,在大氣壓的學習中,教師就可以借助生活中的物體來對學生進行大氣壓知識的導入。教師可以拿一個底部凹陷的杯子,在桌子上灑下水,隨后將杯子扣下去。對學生講到“大家可以上來一試,看看誰能把這個杯子拔下來”,一開始學生都認為沒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在實際拔杯子的時候卻發現自己怎么用力杯子都絲毫不動,這時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大氣壓的知識。這樣能夠讓學生對大氣壓現象進行拓展思維延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教師要堅持滲透初中物理生活化教育的思維理念,改變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刻板印象,讓學生的認知更加全面,通過親身實踐來感受物理知識的魅力。
三、借助思維導圖,鞏固學習體系
思維導圖是根據課程教育邏輯所開展的課程知識內容,幫助學生快速掌握學習技巧,根據課程的現有框架來進行全面的學習,所以,教師需要在課程中重視其思維導圖的教學能效,鼓勵學生根據思維導圖復習知識,增加學生的知識學習效果。
比如,在課程中引導學生復習物理知識時,教師可以結合思維導圖來對學生進行知識的整合。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將整個物理教材作為一個大的思維導圖框架,并且將單元中的各項內容都作為思維導圖的一級框架,接著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進行二級思維的拓展。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其中的具體內容為主,延伸到功、力、動能與勢能、機械能及其轉化等方面,這樣能夠讓學生捋清各個環節的知識內容,以教育內容的邏輯線索作為教師課程開展的主要依據,能夠讓學生對課程開展的延伸思維作出更加清晰的邏輯認識,加深對整體課程環節知識的全面理解,進而幫助學生開展學習任務。這樣將思維導圖運用于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切實提高學生學習的成果,讓學生實現學習目標。
綜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做到積極開展信息化教育、將物理知識與生活統籌起來、將知識實現進一步的整合,讓物理課堂開展得更加有序,學生也可以從容不迫地學習物理知識,使學生的思維體系得以建立,學習成果得到加強。
參考文獻:
楊斌山.多元化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