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桂芳 楊李 孫金霞 李啟松 黃思怡

摘? 要:醫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逐漸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本文主要從創建“校院企深度合作1+1+1”人才培養模式、重新構建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校院合作共建校外標準化臨床教學基地、運行及保障機制等四個方面對江蘇醫藥職業學院醫學檢驗技術專業醫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醫教融合? 醫學檢驗技術? 人才培養模式? 構建
中圖分類號:G423?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1)02(a)-0232-03
The construction of "1+1+1" talent training model for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edical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MA Guifang,YANG Li,SUN Jinxia,LI Qisong,HUANG Siyi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Medicine, Yancheng Jiangsu,Province 224006,China)
Abstract: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the integration of medicine and educa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a hot research topic. This article mainly focuses on four aspects of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Medicine? from four aspect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chool-academy-enterprise cooperation 1+1+1" talent training model,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teaching content, the school-college cooperation to build an off-campus standardized clinical teaching base, and the operation and guarantee mechanism. The vocational college's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medic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l was discussed.
Key Words: Medical education integration;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Talent training model;Structure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緊迫,占據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的高等職業教育,成為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高等職業教育在發展過程中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呈現的問題卻不斷凸顯,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成為高等職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因此,高等職業教育如何構建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如何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已經成為推動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1]。
1?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我國現行的高職院校所培養的醫學檢驗技術人才,需具備醫學檢驗和臨床醫學的基本知識,掌握醫學檢驗工作的主要技術技能,面向衛生行業的臨床檢驗技師、輸血技師、病理技師等職業群,能夠從事臨床醫學檢驗、輸(采供)血、病理技術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也就是說,培養的人才不僅要有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更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包括熟悉醫學檢驗儀器設備的操作及基本的維護等。然而長期以來,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存在諸多的弊端,一是對實踐教學的重視遠遠落后于理論教學,二是實踐教學的內容滯后于實際的臨床工作任務,三是實踐教學的方法只是簡單的驗證而忽視臨床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從而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磨合期[2]。實踐證明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很難滿足當前社會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已勢在必行。為了解決這一突出問題,江蘇醫藥職業學院嘗試探索一條校院合作人才培養機制的新路徑,構建 “1+1+1”校院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借鑒。
2? 構建“1+1+1”人才培養模式
2.1 成立產教聯合體
依托啟東市人民醫院、常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溧陽縣人民醫院及句容市人民醫院等4家臨床教學醫院和南京金域醫學檢驗成立產教聯合體,在此基礎上建立專業建設委員會及7門核心課程資源建設小組。院校企三方全面參與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項目化教學改革、實習就業等。在各家建立遠程系統,實現新技術、新規范及各方優勢資源的共享。建立校院企三方協同育人體制機制;建立校院雙導師選拔和考核激勵機制,融教、學評價考核機制于工作過程,激發醫院導師和學生之間教與學的內在動力。
2.2 構建“1+1+1”人才培養模式
深入總結六年教改實踐經驗與做法,不斷優化“檢教合一·項目驅動”的人才培養模式,突出臨床實踐教學,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打破傳統的“2+1”(學生前2年在學校或者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學習基礎課與專業課,第3年在醫院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成為醫院與學校深度合作、醫教融合的“1+1+1”人才培養模式,第一學年主要在校內完成人文社科模塊和專業基礎模塊的學習,間斷安排學生進入校內生產性實訓平臺見習,讓他們早期接觸臨床,感知職場氛圍,培養學生的專業意識,同時為他們后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二學年在教學醫院完成臨床專業課的學習。采用“現場教學”“項目化教學”“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3],邊上課邊去臨床見習,由經驗豐富的臨床專業技術人員指導。更好的實現學生的專業知識與職業能力的緊密結合,大大縮短了學生就業后在單位的磨合期。第三學年在實習醫院或企業頂崗實習,結合崗位工作開展綜合性技能訓練,通過頂崗實習,使學生的職業能力“遞進式”提升,從而實現學校培養與崗位需求的零距離對接[4]。
3? 重新構建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
在“校院企深度合作1+1+1”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下,我們對醫學檢驗技術人才所面向的職業崗位進行深入調研,分析崗位任務和崗位能力,同時召開行業和教學專家研討會,對專業課程內容進行重新整合和優化,將學生必須掌握的專業核心課程中部分手工操作的實驗內容調整到第二學期,在臨床教學醫院的一年教學任務中增加部分臨床崗位真實的檢測項目,構建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培養并重的課程體系,及確定人才培養所必須的課程群和課程內容。
推進全學分制改革,以學生為中心,構建學生學習成果(如證書、專利、獲獎等)學分置換機制,各類成果經過認定,可置換相應課程學分或證書學分。
4? 校院合作,共建校外標準化臨床教學基地
配合專業創新“校院企深度合作1+1+1”人才培養模式,本著優勢互補、共建共享、共同發展的原則,按照《江蘇省高等醫學院校附屬醫院評審指標》要求,從全省遴選并建設標準化臨床教學基地4家。依托醫院檢驗科各崗位(包括生化室、微生物室、臨檢室、免疫室、輸血科、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學生在入校第2年在真實場所進行專業知識學習,采用“現場教學”“項目化教學”“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由經驗豐富的臨床專業技術人員指導,讓學生在任務驅動下主動學習[5],更好的實現學生的專業知識與職業能力的緊密結合,大大縮短了學生就業后在單位的磨合期。針對在臨床崗位上不能實現的一些功能,比如一些基本原理的手工操作,基本技能的培訓不夠的問題,在各教學醫院,建立綜合實訓室,配備顯微鏡、計數板、加樣槍等教學設備,滿足實踐教學所需。
依托產教聯合體,充分利用基地的條件,各家建立遠程監控系統,與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相聯系,有利于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方便進行在線實時評價,提升教學教學效果,同時有利于雙方將新技術、新規范及各方優勢資源共享。
5? 運行及保障機制
5.1 學校及學院層面
成立由學校、醫院、企業等三方檢驗專家組成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負責專業建設過程中的調研、論證、專業發展規劃制訂、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制訂等業務指導工作,保證專業建設順利推進。健全校院企協同育人、協同創新等多方協同的可持續發展機制,共同推進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技術技能創新平臺建設等工作。
學校根據“1+1+1”人才培養的分階段特點,及“校院合作、協同育人”的辦學實際,出臺了一系列的教學管理制度,如《臨床教改班教學管理工作量課時核算與管理辦法》《臨床教學基地與臨床教研室考核獎勵辦法》《臨床教學基地教學經費標準及發放辦法》等,積極鼓勵學校的老師到臨床教學醫院,幫助醫院一起管理學生,同時商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同時調動臨床兼職教師的積極性。由于學校和4家臨床點在地理位置上相對較遠,學校在部分臨床教學醫院進行遠程視頻系統等信息化設施的投入,保證了學校與醫院、醫院與醫院之間的信息溝通順暢,有力地支撐了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運行[6]。
5.2 醫院層面
第一,由醫院科教科負責,成立教研室,設立教研室主任,同時聘請經驗豐富的相關管理人員做班主任,明確各方的權利與職責,同時,醫院制定了《教研室工作制度》《學生管理辦法》《教學督導工作制度》等制度,明確規定教學在醫院工作中的重要性。第二,每家醫院檢驗科組建每門課程的課程群及課程負責人,同時通過建立QQ群將不同醫院教授相同課程的老師聯系在一起,在線上可以隨時隨地的交流問題。也通過微信或QQ將臨床教學醫院的學生與校內老師聯系起來,及時向學校反饋教學信息。第三,學校與醫院建立了定期會晤溝通機制,如定期組織校內班主任到臨床教學醫院了解學生各方面的思想動態,定期組織負責教學的二級學院院長、專業帶頭人、教研室主任等到醫院進行督查,包括聽課、教學資料檢查等,定期組織學校層面的督導專家對各臨床教學醫院的檢查等等。
總之,我校“1+1+1”的人才培養模式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在人才培養質量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逐漸被社會所接受,成為培養應用性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最有效方式。相信該人才培養模式運用到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學生培養上, 必然會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最終實現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鄒烈剛.基于戰略協同的高職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6):175-176.
[2] 李紅月,孫志偉,金衛華,等.“1+1+1”人才培養模式在高職臨床醫學專業課程中的應用效果[J].衛生職業教育,2018,36(17):84-86.
[3] 張勤.長學制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與實踐[J].北京教育(高教),2020(11):50-52.
[4] 蔡陽艷,黃仲慶,徐文鑫.高職醫學技術大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踐[J].河南教育(職成教),2020(Z1):19-21.
[5] 王泉月.護教協同人才培養模式在高職護理教育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D].荊州:長江大學,2019.
[6] 宋文文.“5+3”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下醫師職業精神培養里程碑標準的構建與初步應用[D].沈陽:中國醫科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