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挺雄
摘 要:數學是小學教學中的主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根據時代的變化,對教學模式進行一定程度的改變,這樣才能提高小學數學課的教學效果。從學科型教學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入手,探究問題成因,進而尋找行之有效的解決途徑。
關鍵詞:學科型數學游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對于小學生而言,數學的學習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數學學習是小學生階段性學習的基礎,他們日后的升學和生活都離不開數學知識。而數學的學習又具有一定的難度,尤其是對于第一、第二學段的學生而言,更是考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夠使小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以學習為樂事,在快樂中學習。學科型教學游戲模式是在新課標的推行下常用的新型教學模式,其運用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培養小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小學生辯證思考的能力。但是,學科型游戲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也有其弊端。
一、形式單一,缺乏創新
學科型游戲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具有創新性,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在實踐過程中,卻容易出現單一化的情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容易將典范性的游戲作為教學的主要形式,學生由于長期處于同一種游戲模式中,從開始的好奇到中間的充滿激情和興趣到最后的厭倦,使本應該活潑有趣的課堂變成了一種游戲形式的固化模式。如此,學科型教學游戲模式并未起到它應起到的作用,反而變為和傳統教學模式一樣的套路化教學。
打破游戲的固化模式需要教師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和豐富的理論知識,設計出靈活多樣的教學課堂。
二、內容設計不合理,分散學生注意力
由于學科型游戲教學模式是為適應教學改革而形成的新型教學模式。所以在設計過程中,教師很容易照搬其他教師的經驗,用于自身的教學中,這就造成了理論和實踐不符合的現象。內容設計不合理,不僅沒有發揮好學科型游戲教學模式的優勢,反而會使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游戲上,而不是數學知識本身。
數學需要做的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性和思辨性,因此,針對具體學生的情況制訂相應的教學游戲就非常重要。制訂適合教師所教班級的游戲,設計符合各個年齡階段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注意力,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在游戲中學、在有趣的環境中學。
三、組織混亂,影響教學進度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需要在課堂中多動腦、多思考,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由于游戲有著很大的自由性,每個學生對游戲的接受度和興趣度不同。因此,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很難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需要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才能完成對重點知識的學習。有的時候班級學生太多,教師沒辦法兼顧每一位學生,使游戲成為課堂的主體,忽略了數學知識本身,反而影響教學進度。
學科型游戲教學模式的應用,雖然給小學數學的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但是也增加了教師上課的難度。因此,教師在一節數學課中,不僅要扮演教師的角色,還要扮演游戲的主導者以及課堂的管理者,這樣才能避免組織混亂,從而影響教學進度。
四、時間掌控不當,數量分配不均
教師進行學科型游戲教學的時候,雖然采用了游戲的形式,但是游戲不是教學的目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從中獲取知識,并且能夠深化和理解。故而教師要能夠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科學合理進行安排,把游戲融入教學過程。實踐中,有的老師盲目追求課堂的趣味性,設置過多的游戲關卡,導致活動量增加,使學生產生了疲勞。一節有趣的數學課因為游戲關卡過多演化成學生忙于完成任務的情況,不僅未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反而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不僅如此,一節課的時間有限,教師設置過多的游戲關卡,將有限的時間安排得非常緊促,忽略了學生的個體性因素。有些反應慢的學生可能剛參與游戲的第一個關卡,其他學生已經進入第二個關卡了,這樣學生沒辦法同步學習,造成分配不均勻的現象,不利于一節課的整體教學目的的實現。
總之,學科型游戲教學在小學數學中得到廣泛的運用,游戲的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小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這樣的教學模式的價值和意義是非常大的。但是,由于教學模式理論和實踐之間的差距,所以學科型游戲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應用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如形式單一,缺乏創新;內容設計不合理,分散學生注意力;組織混亂,影響教學進度;時間掌控不當,數量分配不均。教師要改進教學模式,就需要在教學中繼續實踐,摸索出適合本班級的游戲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李素娜.教學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9(11):72.
[2]趙寬.學科型教學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學周刊,2019(9):48.
注:本文系2020年度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一般課題“學科型教學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編號:GS[2020]GHB2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