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萍
摘 要: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理解算理,更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構建模型、解決問題,這樣才能推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發展。現從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意義入手,淺談如何立足小學課堂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獨立思考能力;興趣;策略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獨立思考能力是指學生在學習及生活中面對一些問題時能夠有效地分析、獨立地思考,并找到問題解決的有效方法,這是學生問題探究意識的重要起點,更是引領學生學以致用、獨立實踐的良好基礎。
首先,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邏輯思維,以數學教學推動學生智力發展,指引學生學習突破。其次,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可以很好地提升學生的建模思維,推動學生學習合作,廣泛參與,對于學生學以致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最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可以很好地突破課本知識對學生學習發展的限制,引領學生自覺突破,積極思考,這是核心素養理念下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一條有利途徑。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積極對策
1.創設情境,引領學生學習、思考
在小學數學教學落實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自身學習探究意識的培養,因此,在教學展開的過程中,教師要善用生活情境創設相關問題,引領學生學習、思考,使學生具備較強的學習、觀察能力,并善于洞察事物之間的區別和聯系。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得出一個問題的答案,還能夠有效對比、嘗試分析,訓練較強的計算能力和問題解決意識。
2.思辨分析,營造良好的互動交流環境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著眼于一些難點問題為學生分析和講解,同時又能夠營造良好的獨立思考氛圍,讓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同時在解決的過程中,使學生學會有效地對比和分析,找到適合自己的解題思路。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讓學生適當“碰壁”,這樣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夠更好地找到適宜的思路,突破對一些問題的生硬記憶。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勇敢表達,交流對話。
例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常常碰到以下問題。
例1.小馬虎在做題時將一個數字的個位和十位顛倒,與另一個數262相加后得到結果是504,請問這道題目的正確結果應該是多少?
例2.小馬虎在做題的過程中將一個數乘以4的乘號看成了加號,得出的結果是268,請問這道題的正確結果應該是多少?
對這類題目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給予學生一定的獨立表達空間,讓學生說出自己原有的解題思路,結合學生的錯誤進行有效的引導,才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糾錯。另外,教師可以讓學生相互討論,讓學生形成自己的思路來更好地借鑒和對比,這樣不僅可以消除學生對這類問題的機械記憶模式,還可以營造良好的互動氛圍,推動學生獨立思考、靈活分析。
3.培養學生的出題意識,鼓勵學生自主編題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解決一類問題,還可以迅速創編新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創編問題,使學生更好地獨立思考問題的合理性,以推動學生獨立思考。例如,乘船問題學生就可以編出很多問題。
問題1:學校要組織春游公游,320名同學報名,每艘船能夠容納54人,請問最少需要租幾艘船?
問題2:學校要組織春游公游,320名同學報名。如大船能容納38人,小船能容納20人,大船的費用是25元一次,小船的費用是15元一次,請問選擇哪種費用的船更合理?
問題3:學校要組織春游公游,320名同學報名。每個學生的車費是18元,餐費是15元,共需要繳納多少費用?
學生在題目創編過程中出現的這些創意思維,教師都要引領學生有效捕捉。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對算理、等量關系、計算、圖示、已知和未知等進行合理的分組,引領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簡便方法。這類訓練的開展比枯燥的做題更具挑戰性,而且可以很好地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推動學生學以致用。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落實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發揮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學習創新、獨立思考營造良好的氛圍。同時,在教學中,教師要利用一些恰當的案例,鼓勵學生分析、拓展和延伸,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參考文獻:
[1]蓉祝.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J].教育研究,2019,2(8).
[2]井玉紅.探究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2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