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夢君
摘 要:在研究過程中教師結合理論和實際運用,探索如何利用環境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在表演區表演游戲時,教師又該如何利用其年齡特點、發展規律及需求給予適當的引導和支持,從而進一步提高幼兒的戲劇表現能力。
關鍵詞:興趣;環境;年齡特點;最近發展區;游戲化
如何讓幼兒輕松地表演游戲,真正熱愛戲劇表演?如何調動幼兒的表演欲望?各個年齡段孩子的表演區的游戲又將如何組織?這些問題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一、創設環境——給予空間
《0—8歲兒童學習環境創設》中開篇便提到:“精心創設環境,除了有利于兒童身心發展的教育實踐外,還能減少兒童的行為問題,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支持兒童學習。”要使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得到更好的發展,首先就是區域的環境問題。
在創設表演區時,教師可以降低區域的高度,有利于保護幼兒的私密感形成特殊的安全感。其次,選擇材料要追隨幼兒的發展水平,多選用開放式的材料,這樣有利于幼兒的創造力發展。然而,教師為幼兒提供的材料需要兼顧全體幼兒的生活文化特點,營造平等、合理的情感支持環境,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
二、樂于欣賞——感受表演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小班幼兒喜歡聽音樂或觀看舞蹈、戲劇等表演;能模仿學唱短小歌曲;能跟隨熟悉的音樂做動作。”既然幼兒喜歡唱,喜歡跳,那么小班幼兒的戲劇表演游戲就應當以自發的歌舞表演為主。
【情景再現】 教師和家長們為幼兒帶來了改編版的《小紅帽》的故事。
師:“你最喜歡誰?”
幼1:“我最喜歡小紅帽。”“我喜歡打大灰狼的警察”
幼2:“老師,我也想試試變成大灰狼呢。”……
幼3:“老師,我的奶奶變成了里面的外婆,奶奶真棒!”
活動的開展應當追隨幼兒的興趣和年齡特點,幼兒喜歡音樂、喜歡舞蹈、喜歡模仿,那教師就應該給予幼兒足夠的支持。通過欣賞故事、觀察生活中的事物,讓他們大膽地裝扮自己,模仿自己喜歡的人物并跟隨音樂自由地唱啊跳啊,這不應該就是表演游戲最初的模樣嗎?
三、小試牛刀——愛上表演
中班幼兒在合作能力、表演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都有較大的提升,幼兒不再滿足于自娛自樂的歌舞表演,而是更加欣賞有人物合作、有情節變化、有戲劇沖突的故事性戲劇表演游戲,于是幼兒開始以故事性表演為主要形式,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戲劇表演游戲。
【情景再現】 幼兒給大家表演了童話劇《七只淘氣的小雞》,七只小雞氣走了貓咪咪老師、鴨博士、狗汪汪先生和牛大帥,最后被笨笨豬“馴服”了。這是怎么回事呢?
小雞們說:“我們要玩中學,學中樂。”
教室里的戲劇表演區就是為了能讓中班的幼兒更好地進行角色扮演,大膽地裝扮自己,表現自己,從而體驗到戲劇表演的樂趣。在游戲的過程中逐漸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傾聽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表演欲望。
四、敢于創想——玩轉表演
大班的幼兒合作能力、語言能力、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明顯提高。讓幼兒大膽嘗試創編戲劇表演的劇本,可以先從簡短的小故事開始;也可以從生活中取材,通過觀察醫生、警察、消防員、服務員等任務的工作情況,讓幼兒了解生活中人物工作的特點并進行表演。
【情景再現】 “導演”這次選定的故事是小白的《警察故事》。
導演:“小白你來演警察吧,優優你演這個女警察……”
“院長”走向了美工區,和小美說:“小美,我們需要紅綠燈,能幫我們設計一下嗎?”“好的。”說完,又走向了建構區,說:“我們舞臺上需要一條寬寬長長的馬路,請你們幫我們做一條吧。”……
孩子們都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著這次的戲劇表演,“導演”正在和“演員們”排練,“院長”向各個區域的同伴們尋求幫助。這樣的氛圍讓我感到欣喜,我覺得孩子們這是真正在做喜歡的事情,他們積極參與、積極動腦、敢于挑戰,遇到困難也想辦法去解決問題。
五、表演區開展的所思所感
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要做到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要以幼兒的發展為首要目的,抓住幼兒的身心及年齡特點,還要注重關注不同幼兒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根據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實施教育并給予適當的支持,讓幼兒在快樂中成長。
為了更好地讓幼兒進行戲劇表演,教師還可以帶領幼兒將戲劇表演的舞臺設置到戶外。戶外的空間大,可以給予幼兒更大的場地及游戲空間,幼兒可以利用天然材料裝扮戲劇表演區,也可以用天然材料進行戲劇表演游戲,豐富游戲表演。
教師始終是幼兒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師首先要將自己的“燈”點亮,并以幼兒的興趣作為鋪路石,才能為幼兒迎來更美好的明天!課程的探究之路任重而道遠,但是,一切都是為了幼兒,所以我們還得繼續努力,讓自己更優秀,讓幼兒的成長之路更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