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雅
摘 要:中國的傳統文化資源豐富,古典文學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蘊含的文化資源是語文教學的重要載體。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加入古典文學,可以有效地促進傳統文化在教學中的有效滲透,讓孩子們的童心受到經典文學的潤澤,將其文化修養提升到更高的層次,豐富學生的思想內涵。主要就古典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展開探討。
關鍵詞:古典文學;小學語文;學習引領;經典滲透
古典文學具有耐人尋味的文化魅力,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機結合,有利于促進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智慧的有效吸收,讓其豐富的文化底蘊影響學生內心。中國古典文學的引領與傳承,可以從很大程度上塑造學生較高的思想文化修養,提高學生的思想文化水平。
一、不求甚解地閱讀,豐厚學生的文學積淀
中國的古典文學意境深遠,如同行云流水,讓人讀起來如癡如醉。每一位讀者在讀古典文學時,想要將其解釋得很清楚,是做不到的。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處于發展階段,他們受生活閱歷的限制,對于古典文學的閱讀還處于朦朧階段,小學語文教師要正確把握學生的閱讀達成度,通過讓孩子進行大量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求甚解,以求達到豐厚學生文化積淀的目的。學生隨著年級的升高,會將這些知識逐步吸收、消化。
冰心曾經在其《憶讀書》中,屢次提及朦朧而不求甚解的閱讀,即使是“小庭疏影月朦朧”式的閱讀,也會讓學生知框架,他們會停下腳步,駐足于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前,而不是非要強迫自己理解文學的深層次含義。將文學精髓展現出來,目的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感受經典語言的魅力,不斷地增加自身的知識積累。比如,吳承恩的《西游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歷經數年久盛不衰,并且享譽世界。小學生閱讀這部小說時,很多會喜歡或者崇拜孫悟空。實際上,學生并不用理解封建社會長期思想禁錮的背景下,當時人們對于自由的渴望,也不用明白完全自由只能存在于小說中。學生只需要在閱讀《西游記》時,不求甚解,逐步增強自身的興趣,樂于讀、想讀就夠了,主要是在經典文學中享受樂趣。
二、著眼于經典文本,讓學生感受文學經典的魅力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著眼于經典文本,讓學生閱讀古典名著,體會文學經典的魅力,并要提升學生對古典名著的品悟能力和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教師可以參考全國語文教學一等獎得主劉冰老師對《“鳳辣子”初見林黛玉》這篇課文的講解。劉冰老師具有非常強的語言表達功力,對于王熙鳳的外貌描寫,采取戲曲化朗讀方式,學生在聽其講課的時候,還可以在腦海中想象出王熙鳳的形象,有效地活躍了思維。教師在富有情趣的教學過程中,悄然化解了王熙鳳的外貌描寫的難點,加上富有情趣的創意性朗讀方式,可以給學生帶來文學審美的樂趣,讓學生充分領悟語言的魅力。這種教學方式化難為易,并且獨具匠心,學生將閱讀與自身的生活體驗巧妙結合起來,不但體會到了文學巨著的典型形象,并且還能深刻地感悟其中蘊含的文化底蘊。當然,教師還要開闊視野,讓學生根據教材向課外整本書名著延伸。通過與原文的對比性閱讀,體會文體差異的同時,感受古典文學的韻味。
三、結合適宜的活動實踐,熏陶浸潤學生的童心
科學的教育應該架設知識與實踐之間的橋梁,用知識為實踐做引導,用實踐檢驗知識,實現相互提高,相互促進。古典文學的教學也應遵循這個道理,倘若教師只是單純地教學,而未給予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時間長了,學生會漸漸失去古典文學的閱讀興趣。想要讓學生對古典文學閱讀保持長久的興趣,語文教師應該結合適宜的活動實踐,多組織一些交流活動,如組織古典詩文品賞交流活動、古典文學競賽活動等,激發學生高漲的熱情。針對小學生而言,一、二年級的學生可以進行童聲吟誦、詩歌配畫;三、四年級的學生,則可以參與經典古文朗誦大賽等活動;五、六年級的學生,教師就可以嘗試組織專題活動,如“漫畫三國人物”“走進水滸傳”等。這些活動的舉辦,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經典的過程中,升華自己的思想,體會閱讀的樂趣。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古典文學如同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學生在持之以恒地閱讀過程中,會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學生在閱讀千古美文的過程中感受經典,讓傳統文化得以滲透,讓醉人芬芳的古典文學千古傳承。
參考文獻:
[1]劉雷如.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探討[J].教育現代化,2020(34).
[2]何學芳.淺談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