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赫瑋
摘 要:高中美術課程教學應該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藝術繪畫的技巧,但內斂的藝術審美欣賞更為重要。藝術欣賞可以促進學生藝術素養的提高,使學生的身心得到更好的發展。藝術作為一種視覺化、創造性的藝術,不僅能給人以視覺上的審美,還能給人從真善美到心靈的震撼。這種直接打動人心的審美形式,可以在相對專業的欣賞能力下實現自我提升。隨著時代和人們生活觀念的變化,中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亟待提高。
關鍵詞:高中美術;教學;鑒賞能力
在高中階段開設美術鑒賞課程對學生提升美術鑒賞能力、豐富美術情感、提升美術素養等都有很大的益處。高中老師要清楚地了解美術鑒賞對美術學習的關鍵作用,然后對學生進行有關的教導,使學生深刻意識到美術鑒賞的重要性。
一、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重要性
高中美術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美術緩解學生的壓力,讓他們從緊張的學習環境中暫時脫離出來。美術藝術可以喚起人們的情感共鳴,在微妙的影響下人們可以從美術中接受意識形態、精神品質、道德情感的熏陶。高中教師通過美術的魅力,對高中生進行節奏和語調方面的指導,經歷美術欣賞的過程,從而美化高中生的心靈。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選取一些具有美感的美術曲目播放,供學生欣賞,然后帶領學生感悟其中蘊含的豐富情感,可以達到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效果。
二、提高高中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措施
1.把藝術鑒賞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從生活實際出發,學生不僅要了解作品所表達的藝術技巧和方法,還要深入作品創作的文化環境中,了解作品與文化環境的關系,給作品以新的認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畫面,了解藝術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在藝術欣賞教學活動中,要善于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通過學生的思維和視角,創新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探索生活之美。
當然,高中生有很強的獨立意識和自主意識。學生可以進行批判性鑒賞,這將有助于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教師也可以安排作業,如在學習“古園林”之后,讓學生點評當地的景觀設計,了解園林藝術的獨創性;又如,在學習“現代山水畫”之后,可以將學生的春游等活動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寫作與繪畫的結合中體會自然美。
2.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
美術教師要根據學生每個階段的認知規律因材施教,讓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它涉及藝術創作、欣賞、藝術家與作品以及藝術與社會、生活與自然的關系,藝術理論本身。目前,在高中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區分中西美學理論的差異,從理論形式、哲學基礎、社會學意義等方面進行比較,使學生了解其中的差異,從而為以后的藝術鑒賞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在講授相關理論時,應以學生為本,善于從學生的角度了解學生對各種理論的興趣和認知水平。在教學中,最好用簡單的語言解釋,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生活化,使學生愿意接受。在相關理論知識的引導下,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
3.美術教學中讓學生大膽聯想和想象
藝術作品本身就是主觀感受和想象的產物。創作者通過將他們的所見所聞與自己的想象相結合,運用繪畫技術來表現。因此,在欣賞一幅作品時,要敢于猜測、大膽想象,感受繪畫的意圖。在美術教學中,要結合學生欣賞水平的實際情況和美術教學的進度,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學生對作品的欣賞首先來自視覺沖擊,他們通過所看到的圖像直接接受作品所傳達的信息,然后借助聯想和想象感受作品所表達的藝術感。在不斷地欣賞、感受、思考過程中,探索學生內在的文化修養。
例如,在欣賞中國著名油畫家羅忠利的經典油畫《父親》時,老師應該引導學生想象農民父親的特點:皺紋深,額頭上流汗,勤勞,要通過學生的想象來實現。此外,這幅畫的意義還需要進一步想象和思考。這幅畫運用寫實手法,描述普通父親的含蓄,對普通工人群眾的關懷以及強烈的人文情懷。
三、結論
藝術鑒賞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具備的,要求師生在學習活動中,在藝術作品的欣賞和創作中,潛移默化地完成。作為一門藝術,審美與創造美是美術的主要功能和教學目的。高中生正處于人生的關鍵時期,藝術欣賞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使他們最終成長為一個具有較高素質的人。作為高中美術教育者,我們必須站在培養人的高度去認識這個問題,才能讓學生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劉潔.如何提高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質量[J].科普童話,2017(21):112-114.
[2]王宇.試論提高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質量的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7(2):115-116.
[3]徐小濱.淺析如何培養高中生的美術鑒賞能力[J].大眾文藝,2016,3(10):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