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葉挺
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國教育快速發展,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發生了改變,教學理念重視對學生實行素質教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方式在不斷地創新,情境教學法在課堂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教師對其在課堂上的應用越來越重視。所謂的情境教學方法,就是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聯系生活實際情境營造的教學氛圍,這種方法呈現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學生學習更有興趣,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課堂教學高效進行。
關鍵詞:創設情境教學法;小學語文;運用原則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越來越受到重視,客觀上要求教師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立足于學科特點,加強情境教學的應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有效地參與教學課堂,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學習和理解,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提升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與傳統教學相比,情境教學法能夠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學內容更直觀,學生能夠更形象、生動地學習語文內容。
一、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的原則
(一)真實合理性原則
為提高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效果,教師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要創設合理真實的教學情境,將課文和情境相結合,聯系生活,給學生帶來真實的情境體驗感,使學生在情境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全身心投入學習,感悟課文所表達的情感,深刻體會課文內涵,有利于提升學習效果[1]。
(二)聯系生活的原則
小學生年齡較小,生活閱歷淺,學習經驗不足,習慣用形象思維考慮問題,學習課文中作者表達的復雜情感和語言內容,理解比較困難。同時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點。對此教師要利用情境教學加入生活元素的內容,增強學生熟悉感,學生更容易理解課文的情感內涵,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教學效率[2]。
二、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以學生為主體,創設情境
情境教學法的重點是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學生在情境中學習課文內容,能夠對課文進行更深刻的思考,根據課文發展脈絡,在相應情境的影響下,能夠獲得自己的感受,對課文提出新的見解,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對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構建教學情境,盡可能讓學生積極參與進去,幫助學生提升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五年級《松鼠》時,教師用多媒體播放了關于松鼠習性的短片,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加強了對松鼠外形和生活習性的了解,通過作者的語言描述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進而獲得自己對課文的情感認知[3]。
(二)在情境教學下,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合作學習的方法能夠促使學生表達意見,同時有利于提升課堂的活躍度,并提升學生的參與度,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學生合作意識、協作能力的形成。另外,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設置與學科內容相關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問題思考探究,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與此同時,要引導學生進行提問,培養學生不懂就問的好習慣。例如,在學習《四季真美》一課時,通過小組合作、教師指導、設置情境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內總結文章中四季真美的景物描寫特點,并派代表發言回答,學生分任務合作,都積極參與,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學生的交流合作
意識。
(三)運用生活化素材進行教學情境創設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比較喜歡跟生活相關的課文。小學語文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要根據課文內容引入生活化的教學素材,讓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的狀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滿探索和好奇心理,學生能夠體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進一步提升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五年級上冊《鳥的天堂》時,教師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鳥兒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動物,播放課件:鳥兒在天空自由地飛翔,多么快樂。這就是鳥兒快樂的天堂,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入問題,作者到“鳥兒的天堂”去過幾次,分別在什么時候?看到什么?學生圍繞課文內容進行思考,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學生能夠更有效地參與課堂學習。
三、結語
總之,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形式十分多樣,如今已經被廣泛應用到小學語文課堂上。另外,創設教學情境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即真實合理性原則、生活化原則。只有堅持這些原則教學才更有效果,才能突出情境教學的優點,學生才能夠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柳彥穩.淺談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1(23):91-92.
[2]江慶茂.微談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考試周刊,2021(45):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