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亞鋒
摘 要:高中歷史教學應引導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掌握如何運用歷史思維剖析歷史問題和挖掘歷史知識。歷史事件的分析研究以及歸納總結等都考驗著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同時也影響著學生歷史素質的養成。為了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教師要注意轉變教學方法,開拓教學路徑。
關鍵詞:高中學生;歷史思維能力;辨析思維能力
在高中歷史教學改革中,歷史教學需要著重改革的一項內容,就是要讓學生通過學習與剖析歷史,客觀研究歷史,拓寬歷史視野,促進學生歷史意識與歷史思維的形成。歷史思維能夠為學生學習和掌握歷史知識,將其有效應用到歷史解題中提供助力,與此同時,歷史思維還能夠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發展學生的歷史素養。高中歷史教師要轉變教育思想,以激活學生歷史思維為重要的教學改革切入點,打造一個更加科學、高效且活躍的歷史課堂。
一、通過概念理解培養辨析思維能力
高中歷史內容體系中包含大量的歷史概念,而這些概念內容具有抽象性和復雜性,常常給學生的理解和把握帶來難題。但是這些歷史概念是學生扎實掌握歷史基礎知識必不可少的載體,也是學生今后解決復雜歷史問題需要依賴的內容。教師通過在教學中與學生的溝通互動可以了解到,學生對大量歷史概念的認識非常模糊,在概念理解方面不注重從歷史視角出發,這些都提示學生在概念理解方面存在的缺失,也給教師的歷史教學優化提供了突破口。高中歷史中,學生對很多的概念內容容易混淆,在解決問題時隨意使用,出現了思維方面的混亂。教師可以通過指導學生辨析不同歷史概念的方法培養學生辨析思維能力,讓學生形成歷史思維。例如,對于新三民主義和舊三民主義這兩個不同的歷史概念,很多學生在理解時常?;煜?。為了指導學生主動辨析歷史概念,教師可以讓學生搜集論述這兩個概念的有關歷史材料。接下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討論,探討收集到的信息,辨析和掌握新舊三民主義的差別。通過長久的概念理解和辨析的鍛煉,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通過研究歷史本質培養擴散思維能力
在歷史教學中,引導學生對基本的歷史史實性質和本質內容進行分析和把握,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正是因為掌握了歷史本質屬性,才能夠讓學生對整個歷史的認知更深刻,避免學生用固定化的思維淺層次地理解歷史。擴散思維能力是高中生必須具備的一項歷史思維,也是他們從知識表層深入本質的重要思維工具。在培養學生這一思維能力時,教師可以從帶領學生研究歷史本質著手,讓學生加深歷史思考,完善歷史思維。例如,文藝復興從本質上看是一場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美國獨立戰爭,從本質上看不僅僅是一場民族解放戰爭,還是資產階級革命戰爭。伴隨著生產力的提高,生產力成為歷史發展的一個標準,教師可以抓住這樣的教學契機,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三、通過歷史材料分析培養創造思維能力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學生應該通過學習歷史掌握大量的史實,能夠有效獲得、分析以及應用歷史材料實事求是地完成歷史闡述與論證。所以,研究歷史資料,讓學生做好歷史資料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歷史教學內容。一則歷史材料常常包含不止一個知識點,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考查很多,有助于促進學生思維的拓展。而且縱觀目前的高中歷史試題可以發現,大量的材料內容都有新的情景,是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契機,也是促進學生歷史思維升華的有效方法。教師在為學生選擇歷史材料時,要盡可能地選擇新情境材料,而不是反復使用舊材料,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突破慣性思維,得到新思維的拓展。
激活和培養歷史思維能力是高中歷史教學的一項重要目標,也是落實新課程改革要求的一項重要措施。通過對學生歷史思維的培育,能夠為學生其他素質能力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也可以促使學生深入思考和分析歷史問題。要完善學生歷史思維,必須循序漸進,通過指導學生理解概念培養辨析思維,通過探究歷史本質培養擴散思維,通過歷史材料分析培養創造思維,最終不斷完善學生的思維品質,讓歷史教學事半功倍,讓學生歷史素質實現跨越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