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 要:新媒體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是促進數學課程改革,提高數學信息化教學水平的重要舉措。從教育信息化改革的背景出發,結合實踐從知識導入、知識講解、知識鞏固等方面探究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新媒體;課堂教學;深度融合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發展,推動信息技術與學科深度融合已經成為教育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一線教師紛紛跟隨國家教育新動態,探究新媒體新技術與數學學科深度融合的策略。所謂深度融合,就是將新媒體技術應用于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的全過程,并通過營造教學氛圍、實現資源整合、教學實踐設計等,對知識呈現、知識講解、知識鞏固等環節進行優化,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協作學習,同時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一種教學實踐方式?;谶@一要求,教師應把握以下教學環節,實現新媒體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
一、在知識導入階段,實現新媒體技術與課堂的深度融合
導入是一堂課的開始,良好的開端將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教學內容的傳授。在小學數學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將數學新知與新媒體技術深度融合,順應學生的認知規律,創設簡潔、明了的情境,在抽象的數學符號與具體事物之間建立連接,抓住學生的興奮點引入新知識。例如,在“加減混合運算”相關內容的教學設計中,教師首先創設組建數學活動小組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同學的人數變化情況,復習連加連減并引出加減混合運算。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播放數學小組的活動視頻,其中包括學生在探究加減混合運算過程中的動手實踐、討論交流、作品展示等,并以此為契機引導學生開始探究本節課的主要內容。這樣的課堂設計能夠呈現較完整的小組活動畫面,生動的畫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主動探究新知的熱情;同時教師也能夠借助畫面促使學生將日常生活問題與“加減混合運算”建立聯系,為學生進一步探究新知做好鋪墊。
二、在知識講解階段,實現新媒體技術與課堂的深度融合
好的授課計劃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提升能力、發展情感。在新知識的講解環節,新媒體技術的應用為教與學創造了更加便捷的條件。教師可以抓住導入與新授的聯結,利用新媒體技術渲染課堂氣氛;利用技術優勢突出教學重難點,確保知識講解詳略得當,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效果。例如,在“加減混合運算”相關內容的重點知識講授環節,教師利用新媒體技術創設了“觀賞天鵝聚會”的情境,要求學生根據畫面中天鵝飛來飛去時只數的變化情況,一步一步進行計算,并在計算中運用已學知識,掌握混合運算的算理和方法。為凸顯知識重點,提高學生對重點的關注度,教師在情境中用動態的文字展現天鵝數量變化的情況,讓學生根據“天鵝飛來”理解加法,根據“天鵝飛去”理解減法。這樣的教學設計融合了音樂、圖像、文字等多種元素,讓新知識以生動的形式沖擊學生的大腦,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較快地掌握加減混合運算方法,掌握運算的算理。
三、在知識鞏固階段,實現新媒體技術與課堂的深度融合
鞏固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實現知識練習深化的重要環節。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應利用新媒體技術對教學情境進行深度創設,調動學生參與即時練習的積極性,同時新媒體技術呈現有梯度的練習,能夠優化練習形式,讓學生在趣味化的氛圍中完成知識鞏固。例如,在“加減混合運算”的課后鞏固中,教師對之前“觀賞天鵝聚會”這一情境進行延伸,創設了與飼養員叔叔交流的情境,并設計智慧闖關游戲。游戲中設置有梯度的問題,引導學生按順序完成加減混合運算的題目,闖關成功者可以獲得欣賞更多美麗天鵝的獎勵,同時游戲中還包含一些用鼓勵性的語言營造氛圍,調動學生游戲的積極性。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原本枯燥的計算練習變得更加有趣且具有挑戰性,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完成鞏固學習的任務。
四、結語
總之,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在知識導入、知識講解以及知識鞏固階段合理應用新媒體技術,能夠優化課堂教學環境,優化課堂教學環節,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從而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徐愛芝.新媒體環境下的小學數學交互式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11):121-122.
[2]姜憲英.現代化教育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對策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