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軼
摘 要: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理論也得到發展,進而對小學語文教學評價工作提出新的要求。目前在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的諸多環節還存在不完善之處,如何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革意見,是未來語文教學改革的具體目標,也是語文教學創新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段教學;評價問題
一、小學語文高段教學評價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評價主體單一化
受到傳統教學評價思維的影響,在教學中教師往往以教學主體的身份出現,對教學過程有著較強的掌控力,這就導致教師在教學評價中占據絕對優勢地位。學生不能對教師進行有效的教學評價,不能有效地參與到教學評價中,處于被動狀態,因此不利于學習興趣的培養,在某個程度上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及積極性,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由于教學評價中缺乏相互性,只有教師單方面的評價,因此容易使教學評價受到教師主觀認識的影響,使教學評價缺乏客觀性,容易對學生形成錯誤評價。這會對學生幼小的心靈造成打擊,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
(二)評價方法過于單一化
由于學生的多元化發展,教師對學生的教學評價方法也要做到多元化,這樣教師才能對學生做出更準確的評價。但是在現實教學實踐過程中由于受到教學資源和教學條件的限制,同時部分教師團隊想要更快速且更方便地進行教學評價工作,因此往往只通過考試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評價。
二、小學語文高段教學評價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合理擴大教學評價主體范圍
教師應當合理擴大教學評價主體范圍,不僅要將學生群體納入教學評價主體范圍,還要將家長群體以及社會有志于教育事業的人員納入教學評價主體范圍,形成多元性的教學評價主體。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群體在教學評價中的參與度,有效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可以充分發揮家長群體以及社會有志于教育事業人員的力量,使教學評價體系更加完善、更加全面。
(二)教學評價中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評價
教學評價是對學生理解能力、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整體評價,也可以說是對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評價。因此,在教學評價中,教師應從整體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而不只是對最終結果進行估量評價。教學評價的方式可以是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總評;評價的標準可以是學生的理解能力、態度和方法。這就需要教師觀察和了解學生整個學習過程,對學生每個環節的表現給予客觀的評價,這樣才能有效反映學生的實際表現,對學生學習能力做出正確評價,然后讓學生對此進行反思,尋找自己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之處,進而查漏補缺,不斷提高學習效果。
(三)評價方法發展具有多元性
要想切實提高教學評價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教師就必須改變傳統試卷考核的教學評價方法,改用多種考核并行的教學評價新模式,使評價方法更貼近學生的能力,以有效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對學生進行全方位評價。
(四)提高對教學評價中發展性功能的重視程度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教育改革工作逐漸進入“深水區”和“攻堅區”,教育的重點目標也從重視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轉移到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上來。在傳統教學評價中,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以及升學考試的壓力,教師團隊往往只重視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教學評價,導致學生學習成績不斷拔高,但是各種發展性功能都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倒退,甚至導致“高分低能”現象的出現。小學語文高段教學評價工作的開展不僅僅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為學生各種發展性功能的培養提供一個確切的目標,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三、結語
在新時代背景下,教學評價在小學語文高段教學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已經成為教學的重要環節,對教學效果也有很大影響。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思維模式的影響以及教學資源的限制,教學評價中還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在充分結合現實教學實際的基礎上,有效利用相關教學理論知識,對傳統教學評價模式做出大膽的創新和改進,使小學語文高段教學評價體系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從而使教學評價體系能夠在小學語文高段教學中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在教學評價中教師要堅守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則,讓學生有效參與到評價過程中,使教學評價能夠做到全心全意為學生的健康發展、為學生的個人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服務。
參考文獻:
馬兆華.教師課堂評價語言應用中的問題與影響:以小學語文為例[J].教書育人(校長參考),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