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霞
摘 要:新課程標準改革倡導教師要注重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育。良好的閱讀能力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借助文本來認知世界,也能夠增長學生的見聞,促進學生的語言積累。所以在素質教育改革的推動下,教師更加應當提升語文課堂教學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育,結合課程標準改革優化語文課堂閱讀教學開展質量,提高學生的閱讀參與能力。就此,通過闡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育面臨的困境,提出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閱讀教學
現如今,教育領域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視已經邁向了新的高度。語文學科是所有學科的基礎,也涵蓋了多元化的教育教學內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具有舉重若輕的位置,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能夠幫助學生逐漸從淺層次閱讀向深層次閱讀過渡,逐步提升學生對閱讀的參與積極性,學會有效進行文本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小學生閱讀能力培育的現實困境
目前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閱讀教學的開展水平相對比較有限。盡管課程改革已經在我國實施了許多年,并且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傳統的教育觀念仍然會影響到教師在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教學方式。當前很多教師對閱讀教學仍然是以強制閱讀和背誦等形式展開,這種學習方式的應用不僅無法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抑制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就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的閱讀教學開展情況來看,很多時候教師都沒有把握住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核心要素,對新課改中提出的閱讀教學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只是沿用過去的閱讀教學方法展開教學,難以真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小學語文教學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策略
(一)利用小組合作教學促進學生把握文本情感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當中,小組合作教學是一種非常具有實踐應用價值的教學方法,對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開展也具有突出的作用。對此,教師就可以借助小組合作學習來讓學生在交互閱讀中把握文本情感脈絡,彼此補充和完善,從而以更全面的視角來體驗文本中蘊含的情感內涵,合理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豐富自身的語言積累。例如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將學生組成4人小組,對文本內容進行粗略的閱讀,了解其中內容,之后再按照情感的變化劃分內容層次,讓學生對內容進行更進一步的思考和理解,并在組內進行交流。由于每個人對文本的情感體驗并不一定完全相同,所以組內成員在閱讀中就可以及時進行個人想法的交流,從而促進學生對作品內容的思考,并感受作者欣喜若狂的心境。這樣一來,學生對閱讀文本的情感體驗就會變得更加深刻,也能實現和小組成員相互之間的取長補短。
(二)激發學生對文本的閱讀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小學生的語文教學中想要培育學生的閱讀能力,就必須要充分激發學生對閱讀教學的參與積極性,使學生能夠感受到閱讀所帶來的快樂,主動地參與閱讀,并通過大量的閱讀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例如學習《跨越海峽的生命》時,為了能夠更好地讓學生體會到兩岸人民之間的深厚友誼,可以讓全班學生以接力競賽的形式進行文本朗誦,在朗誦中對閱讀內容進行深入體會。因為小學生具有與生俱來的好勝心和榮譽感,所以會在閱讀中以更積極主動的面貌參與其中,激發學生參與閱讀教學的積極性,以富有朝氣和活力的參與方式來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學會堅持閱讀、享受閱讀。
(三)制定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階段目標
構建有效的學習目標可以更好地讓學生理解閱讀教學過程中的學習任務。由此就需要教師在語文課堂上為學生設置階段性的閱讀學習目標,使學生的討論與交流都能夠圍繞目標來展開,而且在閱讀過程中,學生也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文本的研讀。例如在《小英雄雨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設置閱讀學習的目標,明確閱讀重點內容,如找出文本中描寫雨來機智勇敢的句子,為什么雨來會表現出不怕犧牲的精神,等等。借助這些問題,學生的閱讀會變得更具有針對性,也可以準確把握文本內容的核心部分,提高閱讀參與效率,更好地把握教學重點,深化學生對閱讀文本的感知和體驗,也帶給學生更多的閱讀啟發,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三、結語
現如今,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育已經成為語文學科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閱讀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尤其是對小學生來說,閱讀能夠幫助他們積累知識經驗,拓寬自己的視野,所以教師更要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育,通過采取積極有效的策略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增進學生的閱歷,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張霞.探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J].學苑教育,2021(26):43-44.
[2]張冬梅.巧用有效方法 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J].小學生(下旬刊),2021(9):113.
[3]徐勝菊.小學語文教學中增強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2021(3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