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春燕
摘 要:為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語文教師應注意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和學習。針對小學階段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進行探究,從不同教學環節的角度分析并提出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策略和路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興趣
一、巧用群文閱讀方法
群文閱讀是指圍繞一個固定的主線,對所教學的文章進行分析、比對,選擇一系列相關文章進行閱讀、賞析的過程。多篇文章的相互聯系,能夠促進學生對關鍵信息橫向、縱深的思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閱讀興趣,方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同時,通過群文閱讀的引入,學生能夠開闊自己的閱讀視角,在豐富的文本設計中提升閱讀的興趣。首先,要注意合理選擇閱讀的文本,一定要精準,不能隨意搭配文本內容,讓學生抓不住重點,造成對文章理解不深刻等問題。秉持著文字水準優良、思想格調健康積極的多重標準,選擇貼近思想主線、具有代表意義的作品。例如,在五年級上冊中《珍珠鳥》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金絲雀》《白象》等課外閱讀文本,讓學生對其中不同動物的描寫進行分析和對比。其次,要設置一個有趣的閱讀議題。一個好的議題能夠引發多方面的情感共鳴,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究興趣,因此,教師要秉持著開放、共通的原則,設置一個更具彈性、學生更感興趣的議題。
二、創設課堂閱讀情境
所謂情境教學法,就是以學生為主體,通過一定的情感反應來創建教學環境,使學生身臨其境,加強感知體驗,形成強烈的求知欲望,進而提高對所學知識的思考和探究。因此,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合理地創設課堂閱讀情境,能夠使學生對閱讀文本產生更濃厚的興趣。一方面,要注意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創新情境設計的方式,讓學生在更加直觀和具象化的表達中深入課堂理解。另一方面,更要注意閱讀情境設計和教學內容的貼近性,進一步發揮出情境教學的作用。比如,在教學《望廬山瀑布》時,教師可以將課文內容作為依據,提前利用網絡收集和整理與之相關的圖片和視頻,并利用多媒體播放,以實現教學情境構建的目的,從而將詩句中晦澀難懂的語言轉化為具體的圖像,學生在觀看這些圖像時,就會對詩句內容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其閱讀和學習效果也會得到強化。考慮到傳統的閱讀教學課堂中,學生可能會由于單向性的課堂設置缺少一定的參與,
久而久之,學生不僅會降低自己的興趣,還可能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因此,一方面,要注意提高學生的課堂主體性,豐富課堂的互動和反饋渠道,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文本的理解進行陳述,提高學生思維拓展和語言表達的主動性。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在學生進行思考和探討的過程中,充分給予他們尊重和鼓勵。這一階段的學生思想更加開放、活躍,教師要注意教學評價的多角度性和豐富性的提升,提高學生思考的全面性。
三、豐富課外閱讀活動
為了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讓他們能夠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也應該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活動。一方面,可以進一步實現教學空間的解放,帶領學生來到大自然中,在輕松的教學氛圍中,進一步讓學生開闊自己的想象力。例如,在進行五年級上冊中以事物描寫為主題的單元學習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舉行一場春游,讓學生根據游玩途中的所見所想進行主題習作,以提升他們在閱讀和作文中的情感真實性。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進一步豐富活動的形式,可以根據實際教學內容的差異,利用辯論、情景表演等不同的活動形式針對閱讀內容進行分析和理解,促進課堂參與度的提升。比如,教師可以基于學生當前的閱讀情況,設置“快樂讀書吧”,通過這個活動的開展,讓課外教材走進教室。以部編版五年級教材中的“快樂讀書吧”為例,教師可以設計教學活動,如讓學生在課下提前閱讀《童年》《小兵張嘎》《草房子》等小說,培養學生觀看封面猜測內容的能力。在課上可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與這些小說有關的片段,并展示一些具有深意的評價,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
綜上所述,閱讀能夠開闊小學生的視野,陶冶他們的情操,因此培養學生課外的閱讀興趣成為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巧用群文閱讀方法、創設課堂閱讀情境、豐富課外閱讀活動,促進養成閱讀習慣,引導學生培養正確的閱讀觀念和習慣。
參考文獻:
康春曉.讓語文課外閱讀變得更有“趣”: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策略[J].新課程(上),2019(4):157.